腸炎......炎症離癌症有多遠?

腸炎、肝炎、胃炎、胰腺炎……炎症性疾病在生活中並不少見

腸炎......炎症離癌症有多遠?

炎症是身體應對損傷與感染的第一反應,急性炎症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功能。炎症所帶來的暫時不適與腫脹,會讓大量的免疫細胞快速移動到需要它們消滅所有入侵的微生物並開始癒合的區域。

但是,如果炎症是慢性時,又會發生什麼?

慢性炎症傾向於全身性的,並且會導致關節僵硬與整體肌肉疼痛。最嚴重的情況下,慢性炎症會導致心臟病與胰島素抵抗。大多數的退行性疾病,甚至癌症都是由慢性炎症驅動。慢性炎症意味著身體某些功能的損傷,也意味著出現健康問題的風險加大。

那,炎症距離癌症到底有多遠?

醫學上,癌症,是指惡性的腫瘤;炎症,是指機體對組織細胞損傷的反應。表面上看,兩者好像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不過,大量的研究表明:

大約1/5的癌症患者有長期慢性炎症刺激;

4/5的癌症患者找不到慢性炎症背景,然而,其癌症組織內也有炎細胞浸潤。

腸炎......炎症離癌症有多遠?

簡單總結,就是炎症有時候會是癌症的幫兇,是可能引起癌症的因素;而有時,炎症是癌症的伴隨現象。

腸炎→腸癌?

不是所有腸炎都會癌變,不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被普遍認為與惡性腫瘤的風險增加相關。很多潰瘍性結腸炎人群對炎症不夠重視,發病就吃點消炎藥,結果治標卻不治本,很容易導致病情反覆發作,由輕變重,甚至最終癌變。

高危對象

40歲以上有兩週肛腸症狀(即:大便習慣改變,如慢性便秘、慢性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如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大腸癌手術後的人群;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家族史的20歲以上直系親屬;

50歲以上無症狀人群。

腸炎......炎症離癌症有多遠?

怎樣早發現?

40歲以上有症狀高危對象,應及時作肛門直腸指檢、大便隱血試驗(FOBT)檢查,任一指標陽性應進行腸鏡檢查。FOBT陽性者亦可直接進行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如FOBT陽性者經腸鏡檢查仍未示有異常,建議作胃鏡檢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40歲以上無症狀高危對象,每年接受1次FOBT檢查和腸鏡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如檢查連續3次陰性者可適當延長篩查間隔,但不應超過3年。

年齡大於20歲的FAP和HNPCC家族成員,當家族中先發病例基因突變明確時,建議行基因突變檢測,陽性者每1~2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如基因突變檢測陰性,則按照40歲以上個體進行篩查。

腸炎......炎症離癌症有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