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厲害的武將是岳飛,那文臣是誰呢?主席稱讚他是千古一人

翻開南宋的史料,我們能夠由衷感受到大宋的變化。南宋國力遠弱於北宋,但是名將卻代代輩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更是後世流傳最廣的南宋第一武將。其實,南宋還有一位乾坤巨匠,在採石磯一戰成名,得到了“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的評價。他就是出入將相的虞允文,南宋最知兵的文臣非虞公莫屬。主席十分喜歡讀史書,在讀到《資治通鑑》續本中虞允文的片段時,親手批註“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南宋最厲害的武將是岳飛,那文臣是誰呢?主席稱讚他是千古一人

那麼虞允文為何可以得到偉人和《宋史》如此高的評價呢?這要從一場足以影響南宋國運的大戰說起,大戰的地點就在今天的安徽。在金國國君完顏亮統領下,金軍渡過了淮河,開始了又一次南征。兩淮的守軍,紛紛潰逃,一時間朝野大震,驚慌失措。

此時,宋高宗趙構已經白髮蒼蒼,岳飛、韓世忠為首的名將,要麼身亡、要麼老邁,甚至連秦檜都已經病逝了。整個宋廷正處於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別說可以擊退金人的良將,就是議和的權臣都沒有了。大廈將傾之際,虞允文以一介書生的身份,接起了抗金重任。

南宋最厲害的武將是岳飛,那文臣是誰呢?主席稱讚他是千古一人

在安徽境內的採石,虞允文親眼目睹了宋軍的羸弱。面對來勢洶洶的金軍,整個宋營瀰漫著消極、散漫,甚至絕望的氣息。虞允文深知如此不能退敵,高臺之上,他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言論。痛陳國仇家恨,朝廷恩養,鼓勵大家振作起來,抗金衛國。宋軍上下全都被那道:不算寬廣,但很偉岸的身影吸引住了目光。

百人被刃,陷行亂陳;千人被刃,擒敵殺將;萬人被刃,橫行天下。

兵書《尉繚子》中的片段,足以說明士氣、軍心對於一支軍隊決定性的作用。不到兩萬的宋軍,彷彿煥發出了昔日的光彩,除了今日的虞允文,他們太久沒有傑出的統帥了。採石磯一戰,虞允文指揮得當,一萬八千宋軍擊潰金軍十五萬,金國君主完顏亮狼狽逃竄。

南宋最厲害的武將是岳飛,那文臣是誰呢?主席稱讚他是千古一人

虞允文反應迅速,率軍果斷沿江阻擊,金軍無法北返。完顏亮在關鍵時刻,做出了愚蠢的行為。金軍各部本就人心惶惶,他卻下限期令無法渡江,將領處以極刑。金軍內部發生動亂,完顏亮被部下殺害,金國南征不了了之。從此,宋金歸於平靜,南宋因此得到了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度過了青黃不接的緊要關頭。

有時候現實比小說更離奇,因為小說是在一定邏輯下創作的,而現實往往不需要。

虞允文出入將相就是如此的驚豔世人,這個原原本本的書生,在朝中無良將的情況下,挺身而出。一度擊敗並致死金國國君完顏亮,一時間揚名大宋。各地百姓,爭相傳誦,人們親切的叫他“虞公”。這聲尊稱叫出了南宋人民的心聲,他們等一場真正的勝利太久了。

我本想一生為政為民,可卻走上了平天下之路,虞允文就是這樣的人。在上書乘勝由兩淮北伐,被朝廷否決後。虞允文向趙構陳述利害,主張由川蜀北伐關隴。這一舉措得到了採納,虞允文、吳璘通力協作下,宋廷收復大半關中。

南宋最厲害的武將是岳飛,那文臣是誰呢?主席稱讚他是千古一人

但不久保守派力主放棄關中,偏安江南。拱手相送大片土地,宋金以大散關為界,互不侵犯。虞允文心血毀於一旦,自此,結束了領兵生涯。

晚年的虞允文回到了家鄉四川,將川蜀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條。他為官清廉,善於選拔人才,川蜀一度政治清明。百姓生活殷實,府庫充盈,川蜀狀況為之一新。他還很注重練兵,一改宋軍鬆弛軍備的陋習,川蜀在他的經營之下,漸漸兵精糧足。可以說:採石一戰,南宋安寧;川蜀新政,兵精民富。

當川蜀面貌為之一新後,年過六旬的虞允文,再次籌備北伐事宜。可惜天不假年,收復中原的大業未興,虞允文已經與世長辭了。這個書生結束了亦文亦武,為國操勞的一生。整個宋廷對於充當中流砥柱的老人,給予了很大的肯定,在宋史上寫下了“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的評價。

南宋最厲害的武將是岳飛,那文臣是誰呢?主席稱讚他是千古一人

從虞公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是真正的:書生拜大將,今生不文弱。除了早年有限的幾篇詩詞歌賦,盡是上疏朝廷,整軍經武、革除弊政的筆跡。在南宋傾覆之際,他沒有棄筆從戎,而是選擇了化筆為劍、指點江山。

虞允文用亦文亦武的一生,和極富傳奇色彩的採石磯大捷,贏得了歷代至高的評價。主席很少誇讚士大夫,但對他親筆批註“偉哉虞公,千古一人”。這是對一個山河飄搖之際,挺身而出、敢為天下先的儒將最大的肯定。很多也和虞允文一樣的仁人志士,共同譜寫出了南宋時期,漢人最後的氣節與血性。

《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中國通史綱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