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國騎兵最厲害是什麼時候?

談文論史


這個要比較的話就得分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了。

橫向比較也就是和當時世界上其他地區的騎兵進行對比,那麼中國的騎兵有三個時期是最強的。


第一個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具裝騎兵,這個優勢主要體現在馬鐙上。中國人率先發明瞭馬鐙,從而徹底解放了騎兵的雙手,使得騎兵可以同步兵一樣自由的揮舞著兵器。同時也是因為馬鐙的發明,使得騎兵在馬背上可以更穩當,減少了騎兵的訓練成本。當時北魏的具裝騎兵,同時兼顧了世界上所有的先進的騎兵裝備,有來自西亞的高橋馬鞍,東方的馬鐙和馬槊,皮質的韁繩和中亞的良種馬匹。


第二是初唐的騎兵,當時的唐軍騎兵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厲害的中型騎兵(具裝騎兵最牛逼的是拜占庭的甲冑騎兵),因為敵人突厥多為輕騎兵和中型騎兵,因此中原沉重的具裝失去了作用,故而初唐的騎兵多是不裝備具裝的中型騎兵(當然也會視敵情而披掛具裝)。

唐軍步兵雖然是唐軍的主力,但是騎兵確實唐軍制勝的關鍵。當初大唐剿滅東突厥,決勝戰就是靠李靖帶著3000騎兵不斷的對突厥發起突襲,最後徹底滅亡了危害大唐已久的東突厥。

第三就是金國初年的鐵浮屠,金國的鐵浮屠取自於遼國的鑌鐵騎兵和西夏的鐵鷂子,裝備有60多斤的冷鍛鋼札甲,這是當時世界上防禦力最高的騎兵甲冑,同時還有宋軍改良的騎兵槍。

鐵浮屠作戰時,非常講究紀律性,所有的騎兵排著整齊的方陣,不講究速度有多快,但是陣型絕對不能亂。衝擊敵人時,可以來回衝擊數十次而不會散亂,這就是當時宋軍和西夏畏懼金國鐵浮屠的原因。


當然要比較縱向騎兵的話,最厲害應該就是清初的八旗騎兵。八旗軍的騎兵,有著蒙古人的騎射技術、明軍最精良布面鐵甲和金屬冶煉技術、高度嚴格的紀律性,特別擅長協同作戰,在面對重裝步騎時也會給馬匹披掛半具裝。八旗騎兵同時掌握方陣作戰和小隊作戰兩種模式,冒進或者逃跑的士兵都會被抓住然後殺掉。入關之後,八旗騎兵還裝備上了火繩槍和柺子銃,以提高騎兵的殺傷力。這種高強的戰鬥力一直保持到平三藩之後,關內的旗人開始慢慢腐化。不過關外和戍邊的八旗駐軍依然保持著高強的戰鬥力。


火器工坊


這個問題不好比較,因為騎兵的發展和步兵一樣,都應該放在軍事體系裡去衡量,同時還要與國力掛鉤。基本上每個王朝在國力允許的情況下都會為自己打造一支重騎兵部隊。

據我所知,早在南北朝時期,南北雙方就經常出動人馬具甲的重騎兵往來攻殺。初唐除了重步兵之外,還依靠突厥人組建了自己的重騎部隊。元朝、清朝這兩個少數民族王朝同樣都有重騎兵,而且都取得過不俗的戰績。

說實在的,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流傳了一系列經不起推敲的謠言,即輕騎兵淘汰了重騎兵,重甲無用,騎射萬能。說實話,這真是搞笑。

騎兵作戰有兩個優勢,一個是機動性,可以實施快速奔襲穿插,達到戰役出其不意的目的,這通常是輕騎兵的任務。另一個優勢就是衝擊力,即騎兵正面衝擊敵方陣地,這就需要人馬具甲的重騎兵來完成,同時,重騎兵的衝鋒也會給步兵帶來強大的心理衝擊,很有可能導致步兵心理崩潰。
關於重騎兵的優勢,我就引用一下熊廷弼對滿洲重騎兵的評價吧吧。臣又見在遼回還人等。言賊兵所帶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鐵。馬亦如之。故鮮營對壘。被奴步兵驟進。將拒馬木登時撤去。鮮兵非無銃箭。而無可奈何者。甲堅故也。

所以重甲無用嗎?呵呵。

至於騎射萬能,甚是可笑。首先,馬背顛簸,騎手不可能像步射手那樣可以穩定的瞄準、射擊,結果就是騎射很沒有準頭。所以,騎射只能起到騷擾作用,而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所以正面突擊的任務,還應該由人馬具甲的重騎兵來完成。
進入火器時代,騎兵就逐漸走向了落寞,隨著火器的發展,重騎兵最先被淘汰。因為火繩槍的彈丸已經足夠擊穿盔甲,重騎兵的重甲不再具有優勢,所以東西方差不多同時淘汰了重騎兵。與其花費巨資去培養重騎兵,還不如用來發展槍炮。

尤其是燧發槍以及刺刀出現之後,步兵往往結成空心方陣就可以剋制騎兵的衝鋒。滑鐵盧戰役期間,法軍騎兵就多次向英軍的空心方陣發起了衝擊,然並卵。
空心方陣就是步兵結成一個環形方陣,前兩排騎兵蹲下,裝上刺刀當長矛使,用來扎敵軍的騎兵;後兩排步兵站立,向地方騎兵射擊;中間的空心用來佈置火炮或者是騎兵。這標誌著騎兵徹底走向沒落。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歷史上中國騎兵最利害的時代?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可能存在爭議,歡迎各位發表不同意見!

我個人己為,有幾個時代是廣意意義上的中囯騎兵最為厲害的時候!

1,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時,彼時不僅趙國武力強盛,得以佂服心腹大患中山國!而且還使得中原各國"棄車改騎”,開創了中國歷史王朝軍事改革的先河!而後秦軍習之而後來居上!

2,元朝時的蒙古鐵騎,他們橫掃亞歐而少敵手。最終得以建立蒙古人席捲半個世界的"四大汗國"!

3,明朝的“關寧鐵騎″!這支武裝,為明用則拒清於關外,為清用則席捲海內!不可謂不利!

4,清朝初期的″八旗鐵騎″,他們不僅席捲中原,而且在維護中國邊疆的安危上也有所建樹!儘管其後期朽敗,但其前期還是有功於中國的…

以上只是個人見解,如有不同意見,歡迎交流!


北疆同心


中國歷史上擁有強悍奇兵的朝代很多,但騎兵是否強大取決於其機動速度、兵種組成、武器裝備、戰術戰法等方面。我個人認為,歷史上最強大的騎兵應該是出現在元朝早期,成吉思汗征戰歐洲時帶領的那隻不足十萬人的騎兵部隊。但那時的他們是屬於“外國人”的範疇,不過元朝是中國的一段歷史,那我就把這隻騎兵部隊算作了中國歷史最強的騎兵吧。



公元1241年,由匈牙利、日耳曼、奧地利三國組成的十萬歐洲重裝聯軍,由柯羅曼率領,迎戰一路勢如破竹殺奔此處的蒙古帝國騎兵。十萬身穿全身重甲的歐洲騎兵,與身穿簡易皮甲的蒙古騎兵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是歐洲人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戰勝蒙古騎兵,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如果這隻蒙古騎兵如累卵般不堪一擊,那他們也就不會出現在萊茵河畔了。



蒙古騎兵中60%是輕騎兵,而他們的主要兵器是“蒙古弓”,這種弓裝備有輕重兩種箭矢,重箭破甲,輕箭遠攻。據後世科學家實驗表明,蒙古重箭的射程在130——140米,可以輕易穿透復原後的歐洲重甲五公分,而輕箭的射程可達180——200米,也可以對歐洲重甲造成破壞。



蒙古騎兵一般的戰鬥隊形是排成五列,前兩列是重騎兵,後三列是輕騎兵,戰鬥開始後,輕騎兵首先衝鋒,重騎兵緊跟其後,輕騎兵使用弓箭遠程攻擊敵人,在將要接觸敵軍的時候迅速向兩翼迂迴,給後方的重騎兵讓開衝鋒道路,然後繼續在敵軍兩翼進行騷擾和減員,此時的敵軍陣型已經被打亂,重騎兵的衝鋒就會得到極大地打擊效果。



蒙古人打仗很有特點,蒙古人打仗因為沒有後勤,人數也比較少,醫療條件幾乎沒有,所以打的是非接觸戰,蒙古騎兵還有一種被古羅馬人成為“安息人”射箭法的功夫,可以在逃跑的過程中回身射擊敵人,讓敵人防不勝防。



蒙古人雖說武力強悍,但畢竟是遊牧民族,文化底蘊遠遠不及其他文明,所以攻城是把好手,但守城就相形見拙了。所以,元朝入主中原97年就回了草原,中國還多了一個蒙古族。


BV瘋言瘋語


說實話,歷史上中國騎兵什麼時候最厲害,這個問題有些寬泛或不夠明確。

因為對比騎兵厲害,要看是橫向和縱向對比。

前者是看同一個歷史時間段裡,中國騎兵在世界範圍裡的厲害程度。

後者是從整個中國歷史裡看,哪個時間段裡的騎兵最厲害。

要橫向比的話,應該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騎兵——甲騎具裝在世界領域裡是最厲害的。

之所以說,這時候的中國騎兵最厲害,是因為當時的中國騎兵擁有一種世界其他國家騎兵沒有的利器——馬鐙。

英國科技史學家懷特如此說道,“很少有發明像馬鐙這樣簡單,卻具有如此重大的歷史意義,馬鐙把畜力應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讓騎兵與馬結為一體。”

而標準意義上,馬鐙的產生與普及,正是在魏晉南北朝的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成對標準馬鐙是晉代的一件裝著雙鐙的陶馬(公元322年左右),雙鐙實物最早的發現是遼寧省北票市5世紀初墓葬中的銅馬鐙。

馬鐙大大減少了騎兵的訓練成本與時間,也讓他們更不易在戰鬥與衝擊中從馬背上跌落,並能更為充分利用馬匹衝鋒所產生的巨大動量帶動騎兵武器,特別是騎矛來發動衝擊。這使得騎兵,特別是重騎兵能更加頻繁甚至放肆的發動衝鋒。即使在面對嚴陣以待的步兵堅陣時,重騎兵的衝擊方向也不僅像古典時代那樣僅限於側後方,有時候也會從正前方直接撕開對方的陣型。衝擊過後,馬鐙也能讓騎兵們更加安全的撤退,從而進行那種衝擊-撤離-再次衝擊的重騎兵典型戰術。

此時的中國騎兵,由於絲綢之路的開通,擁有來自中亞的優良馬匹(中國本土騎乘種馬匹質量一直不怎麼樣,這是困擾中國騎兵一個長久以來的問題)。

因此當時的中國甲騎具裝騎兵們,騎著高大的戰馬,全身和戰馬都披掛著鎧甲,手持巨大的長騎矛——馬槊,並以鋒利堅韌的環首刀為副武器。同時,漢代發展而來的高橋馬鞍,以及最重要的馬鐙,又為甲騎具裝提供了當時最穩定的作戰平臺。

所有的這一切,中亞馬種、馬鐙、長騎矛、更高鞍橋的馬鞍,全具裝的馬鎧,提供全身保護的騎兵重型札甲,使得當時中國騎兵擁有全世界最領先的攻防能力。

而要縱向比的話。中國歷史上有幾個騎兵高峰,漢代、唐代、北宋末年,以及元代。


漢代騎兵由於漢帝國重視馬政,建立三十六個官方養馬場,注重良種馬匹資源的引進與飼養,還鼓勵民間養馬,使得當時官馬數量達到空前的40萬匹。

而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的漠北之戰,衛青與霍去病這兩位在漢匈戰爭中多次建立卓越聲望與輝煌勝利的騎兵統帥,各率領5萬名騎兵,還攜帶4萬匹馱馬,以及還有數十萬名保證後勤的步兵與民夫,兵分兩路,深入大漠1000多和1600多公里。在這次史詩級別的遠征中,衛青依靠合理的“車騎協同”戰術,重創了伊稚斜單于主力,使得匈奴單于一度失去了統帥全軍的調度能力,更造成了匈奴主力軍處於潰退及混亂的境地。而霍去病以其擅長的長距迂迴包抄的騎兵戰術,在如此長距離奔襲中,依然準確鎖定敵方最脆弱和重要的核心大營,從而則創造了漢民族最高軍功——封狼居胥。兩位名將以2萬人的損失殲滅了匈奴軍隊89443人。

正式依靠著漢代騎兵的輝煌戰績,漢武帝開創了中國的征服者時代。中國邊界向西部迅速推進,塔里木盆地與中亞的道路逐步通暢,河西走廊開始歸屬於漢帝國,也讓漢帝國掌握了絲綢之路的東端。漢帝國騎兵的強大,使得漢使看到羅馬人的老對手,以騎兵著名的帕提亞王國(中國稱帕提亞王國為安息)時,評價其“兵弱”。


唐帝國的騎兵風格有些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但有進一步發展。唐帝國時代是中國金屬札甲發展的一個高峰。唐代的全套重札甲,有作為頭盔的兜鍪、護頸的巨大護項、作為肩甲的披膊、保護前臂的護臂,腿甲保護則一直延伸至腳踝,可謂非常齊全。這樣的盔甲和同時代的歐洲、西亞、中亞相比,也都是擁有極強的防護力。

憑此為基礎,唐帝國的騎兵會根據作戰目標的不同,讓戰馬披掛鎧甲,增強防禦力,成為具裝騎兵,或不讓戰馬披掛鎧甲,保證機動力,成為快速突擊騎兵。

唐帝國的快速突擊騎兵,最輝煌的一戰,就是公元630年李靖滅東突厥之戰。當時李靖的3000名精銳騎兵先鋒,冒著嚴寒發動突然襲擊,通過兇猛地攻擊,堅韌不拔地連續追擊,最終連續擊潰突厥軍隊,最終俘虜突厥可汗,從而一舉讓那個曾經在隋朝、唐帝國初期一直對中原地區構成重大軍事威脅的東突厥汗國,宣佈滅亡。

至於北宋末年,最為著名的則是以鐵浮屠為代表的金軍騎兵。其訓練、裝備、及戰術素養,基本反映了公元12世紀遠東最高騎兵水準。鐵浮屠“被兩重鐵兜鍪”,還將整個頭部與臉部包裹起來,只露出雙眼。“兜鍪極堅,止露兩目,所以槍箭不能入”。而金國騎兵最為突出的高超的戰鬥意志。其“勝不追,敗不亂,整軍在後,更進迭卻,堅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戰非累日不決,蓋自昔用兵所未嘗見。”說明金國騎兵即使在第一個回合與敵人交鋒失敗或是還未衝潰敵軍陣型,也會重整隊形,連續發動衝鋒,“不能打一百餘個回合,何以謂馬軍”。

至於元代騎兵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忽必烈遠征大理,損失了四十萬匹軍馬,都不心疼。土豪到沒天理……


冷兵器研究所


候選的很多,但我認為最好的騎兵應該是曹操的虎豹騎和李世民(還沒當唐太宗時)的玄甲騎兵。霍去病的騎兵落選是考慮到當時還沒有馬鐙,都是弓弦輕騎兵,作戰的主要難度在於找到敵人。至於元軍,其實到元朝成立時,和四大汗國已經分裂並處於戰爭狀態,忽必烈的軍隊是以北方漢人為主。換句話說,忽必烈的元軍打敗了蒙古騎兵。所以蒙古騎兵也落選了。八旗清軍,則有大量史料證明他們並不是騎兵,而是步兵為主,或者騎馬的步兵。

順便多說一下,野戰中對付強大騎兵的辦法古今中外始終都是同樣的兩個:結陣和弓弩。蜀漢就是靠山地步兵和曹魏的騎兵對抗。這也是馬謖為什麼在街亭失敗的原因。讓他當道列陣,以長矛和弓弩阻擋敵騎兵。而兩邊都是山,敵軍無法迂迴。但他自己卻上了山,結果被敵騎兵包圍。


xiaojian6


中國古代是農耕民族,打仗以戰車為主。一輛戰車四馬三人,加上步兵共百人叫一乘。春秋時期,楚,趙,秦等國家都是萬乘之國。後來趙武靈王向草原民族學習,“胡服騎射"中原軍隊打仗逐漸始用騎兵作戰。

中國歷史上幾隻典型騎兵部隊有漢武帝時騎兵,北魏騎兵,唐初騎兵,元騎兵,寧關鐵騎和八旗騎兵。但是,唐初騎兵,明末的關寧鐵騎和清末八旗兵規模太小了,僅數萬人而矣排除在外。剩下漢朝騎兵,北魏騎兵和元騎兵。漢武帝引進天馬改良馬種,培育了優質戰馬。

衛青,霍去病北伐匈奴,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取得勝利,除了兵器精良外,騎兵發揮重大作用。漢武帝新率十八萬騎兵御駕新徵,漢朝騎兵規模應該是最大的。北魏裝備的是重甲騎兵,防禦力和突擊力強大,面對柔然騎兵有時也非常頭痛。

蒙騎兵人數不多,一般情況下十多萬人。蒙古鐵蹄橫掃毆亞大陸,建立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蒙古騎兵是非常歷害的善迂迴作戰,誘敵深入,機動靈活和長途奔襲。所以中國古代騎兵戰鬥力排名,元朝初期騎兵最歷害,北魏騎兵次之,漢武帝時騎兵戰力第三。





關東俠客


唐朝騎兵護具最全的騎兵 沒有之一


單細胞7


不想寫那麼具體了,總體來說

1.先秦的秦趙騎兵

2.漢武帝時期騎兵

3.整個大唐時期騎兵、

4.金初騎兵

5.元初蒙古騎兵

6.大明騎兵

7.清初八旗騎兵

這些騎兵在當時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史蒂芬周先生


元朝,成吉思汗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