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唐伯虎的文學地位怎麼客觀評價?

長治秦老師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唐伯虎在歷史上文學地位的評價,算不上太高,勉強算一堆高手中的一員。更多的是驕傲另類狂妄的標籤比較顯著。

《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的五十多位名士中,唐伯虎排行倒數十六。

28歲的唐伯虎輕鬆考上了解元,但是和他最親近的四大才子中兩個朋友卻看出他的問題,勸誡於他。

文徵明對他說的是:

子畏之才宜發解,然其人輕浮,恐終無成;吾兒他日遠到,非所及也。

家父說以子畏你的才華,會試高中並不難,然而你為人輕浮,行事衝動高調,還望你內斂持重,以免貽誤自身

祝枝山對他說的是:

夫謂千里馬,必朝秦暮楚,果見其跡耳。非謂表露骨相,令識者苟以千里目,而終未嘗一長驅,駭觀於千里之人,令慕服讚譽,不容為異詞也。

千里馬不只是表面,更要觀其骨相氣質,希望子畏你收斂張狂,磨礪心性。

生活的經歷讓他對自己的有準確的認識,那就是詩不如畫。

“後世知我必不在此。”


文開石


一說起唐寅唐伯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畫、字和風流才子。特別是前些年以馮夢龍《唐解元一笑姻緣》為藍本改編的電影《三笑》的上映,更是加深了人們對其“風流”的印象。其實,除了書法、繪畫之外,唐寅在文學上的地位也不可小覷。

首先,他16歲就考取了秀才,29歲又在鄉試中考取了全省第一名:解元。且在考前就曾揚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如此的自信、如此的胸有成竹,可見其文學的底蘊非常人可比。

如果不是被人誣告,受到了“科場舞弊”案的牽扯,那麼或許真如他所說:“諸位不要爭了,我必是今科會元!”何為會元?會試、既全國考試第一名!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寫到:在這一年的考試中,考官出了一道讓人十分費解的題目,據說當年幾乎所有的考生都沒能找到題目的出處,還有人只好交了白卷只有兩份卷子寫出了完美的答案。……這兩份卷子的作者一個是唐伯虎,另一個就是徐經。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殿試時則只有兩個人參加,您想想:狀元郎除了他,還會是別人嗎?

我這種推論絕是非空穴來風,因為在唐伯虎身上的確“蘊藏”著“連中三元”的可能。

據記載:在中國古代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中,文科類“連中三元”者僅有17位!倒黴的唐伯虎雖然未能將這一數字改寫成18,但“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這句話用在他身上卻是當之無愧的。否則,又怎能被人們譽為明四家之一、吳門四家之一、江南四才子之首呢!

唐伯虎留給後人的詩約600餘首,其風格一反常態,不受“格律”的束縛,多以民歌形式出現,通俗易懂。

最後,我們引用他在《桃花庵詩》中幾句詩,來看看這位才子的一身傲骨吧: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把盞常聊


一代才子唐伯虎的文學成就是相當的好,是當之無愧的江南四大才子。但是要說他的文學地位如何,這個在當時的歷史上,沒有定論。

因為這要看唐伯虎所處時代的文化發展如何,要知道唐伯虎是明朝中期的人,明朝的時候文學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小說發展,進入了一個興盛的時期,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都是在明朝誕生的。

至於詩詞嘛,唐宋是無法逾越的巔峰,而唐伯虎的詩詞頗有些唐宋遺風,並且其自身書法,繪畫有頗為精通。但是要從整個的文化發展來看,唐伯虎做的貢獻是一般的。

要了解他的成就,他的貢獻,就得看看唐伯虎的生平,唐伯虎,其實是字伯虎,名寅。不過因為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電影的影響,人們都喜歡稱他為唐伯虎了。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他是明代著名的畫家,詩人,文學家。一生歷經四朝,可謂是見證了帝王更替,民間疾苦的情景。

另外唐寅書法出自趙孟一體,俊邁軼群,大氣磅礴。這是他在文學上面的成就,在明朝中期是比較優秀的了。

但是因為整個大明的文學成就還是比較璀璨的,其中才子無數,王守仁,吳承恩,羅貫中,施耐庵,解縉等等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可以說稱他為江南四大才子是當之無愧的,但是要放在大明全國,則就需要考量一番了。

朋友們, 不知道你們是怎麼看的呢?歡迎您的留言。


閱覽古今事



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歷史地位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先回答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有強烈反差的不同學者對於明朝的看法?1、明朝相較於漢唐,現存各種史書,筆記,小說等書面史料名目繁多,可研究資料很多。相較於研究漢唐史的學者們來說,明學家們會被錯綜複雜的史料互相影響,導致明學家的派別比研究其他朝代的學者也多出很多。2、明朝的正統史書應當是明實錄,相對來說是最全面最客觀的明朝史料紀錄(當然太祖實錄因為朱棣的造反成功曾被篡改過),而二十五史裡的明史,因為修築者是清朝人,滿族主修,所以統治者必然會做一些有利於自己民族統治中國的改動,學術界也普遍認為明史的可信度相對來說是不太高的。所以,對於明朝才會出現如此多褒貶不一的研究和評論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沒有出現婦孺皆知的文化人物?其實明朝已然湧現了很多對中國文化,政治,哲學作出巨大貢獻的大家。至於為什麼不能婦孺皆知,我的看法是,像題主提到的李白,還有類似的杜甫,蘇軾,李清照等等大家應該都可以稱得上是婦孺皆知了,但是他們都是吟詩作詞的,傳唱度是非常廣泛的,自然會人盡皆知。然而,到了明朝,詩詞歌賦的影響力已經比不上唐宋時期了,但是很多異常優秀的小說都是誕生在明朝,金瓶梅,西遊記,水滸傳以及三國演義(竊以為,金瓶梅是要強過紅樓夢的)這四大名著都是明朝作者寫成的,小說相對於詩詞在古代是比較困難口口相傳,人盡皆知的。文化方面,明朝時期還出過一位聖人,那就是心學大家王陽明,他的影響力已經不止是中國,反而在日本韓國是人盡皆知的。還有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更是被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就是顧炎武首次提出來的。前蘇聯人戈羅夫說過,研究王夫之的著作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因為他的學說是中世紀哲學發展的最高階段,這段話說的就是王夫之。最後,顧炎武也是最早提出限制君權,抨擊封建君主專制的中國哲學家之一,“天下為主,君為客”。其他的文化名人,唐伯虎,徐文長,海瑞,楊慎,宋濂,徐霞客,李夢陽,李東陽等等都是有點歷史常識的人婦孺皆知的吧。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沒有向漢唐那樣大幅度擴張疆土?1、朱元璋建國之後就曾編纂《皇命祖訓》,宣佈了十五個國家為“不徵之國”,在這十五個國家裡有些事有獨立主權的,有些事沒有的,但是祖訓如此,明朝的後輩皇帝們也不會閒著無聊去開疆闢土。2、明初的太祖,成祖兩位皇帝在執政期間一直是與蒙古有衝突的,並且到成祖後期,中國的疆域其實還是出現擴張的,包括成祖時期吞併安南。而且不止是明朝,其他朝代也就只有在開過的幾位君王在位的時候會進行被動的擴展疆土的行動,沒錯,你沒看錯,是被動,從漢匈戰爭,唐突厥戰爭,北宋遼金戰爭,中華民族的統治王朝無一不是被動的去拓展疆土,很少會出現窮兵黷武的帝王去主動開疆闢土的。在一段時間的開疆闢土之後,必然會出現維穩階段,比如明朝的仁宣之治就是很好的例子。3、明朝皇帝懶啊,嘉靖,萬曆,幾千年的中華封建史都沒有出現過他們這樣幾十年不上朝的,明朝難得出了一個尚武的正德皇帝也被明朝的文官制度壓制的死死的。所以,後期的明朝戰爭都是打擊農民武裝起義,抵禦外族入侵,幫助兄弟國家以及處理少數民族土司叛亂為主。

那麼明朝究竟對中華文明做出了哪些貢獻呢?1、結束外族統治,重新迴歸漢王朝正統。保證了蒙元和滿清之間的漢民族文化傳承。大家不要小看了保證的漢民族正統,傳統意義上的文明古國,埃及,巴比倫,印度以及中國,到今天為止,文字史料存世最多的便是中華文明,便是因為漢人源源不息的文官史官制度一直在保護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其他文明都是因為外族入侵接踵而至的文化入侵而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然而朱元璋揭竿而起,推翻了外族的統治,重新奪回了漢人政權,恢復漢制,行漢禮,才使得中華文明得以延續。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明的統治,蒙元一直統治,或者滿清接替了蒙元的位置,那麼將近350年的外族統治,我們現在還會不會自稱漢人會難說,我們現在還會不會說中文也很難說,我們現在是不是已經被八國聯軍給瓜分了中國也就更難說了。2、科學技術的大力發展,貢獻了大量的科學人才和科技成果:火藥的大力推廣應用,水利建設的積極(明朝發明的很多治理水利的方法到今天還在使用),農業,中醫,地理等多方面總結開創。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霞客遊記,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等等。3、廢除中書省和丞相制度,分政六部直屬於皇帝管轄,奠定了明清兩代六百年的基本政治形式。擴大科舉規模,重視選拔人才。大家都知道明朝的科舉是以八股文為基礎的,現在看來八股文也不是那麼的一無是處,從於謙,楊士奇,徐階,楊延和,張居正等傑出的政治家來看,明朝的文官制度還是非常先進的。4、農業發展大大領先於前朝,導致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空前壯大,初具資本主義市場雛形。明朝的青花瓷,景泰藍,宣德爐等手工藝品標誌著中國的手工業達到了一個頂峰時期。關於農業,手工業的問題,我們首先要起立感謝宋朝,宋朝經濟的發展高峰同樣也帶動了元明的經濟發展,明朝之所以會在末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手工業私營以及僱傭關係,很大程度上是在歷史長河中作出的一個同樣被動的選擇,人口,貨幣已經遠遠不是光靠農業就可以支撐這個龐大帝國的時候了,所以必然會出現民間自發的經濟改革,來支撐這個帝國,有明一代,大西北,中原哪怕饑荒連連,哪怕兵荒馬亂,都沒有影響到江南等地的商業發展。但是商業,手工業過於發達也是導致明朝滅亡的一個原因,商業交易增多,白銀流入民間愈多,銀礦開採又控制在政府手上,中國人民又喜歡囤積金銀,這樣出現的問題就是,政府沒銀子了,沒軍餉了,通貨緊縮了。沒錢自然就發不了工資,發不了工資就吃不飽飯,吃不飽飯就造反。滅亡明朝的是李自成,他就是因為明朝財政緊張被裁撤的驛丞之一。5、軍事方面,前期的徐達,常遇春,藍玉我們就不說了,從沐英的火槍三排擊,到朱棣的三段擊,都是領先同時期歐洲幾百年的先進戰術。後來的戚繼光,俞大猷更是針對倭寇的戰法開發了很多新型的戰術。戚繼光後來調守大同,更是大力發展火器,做到了人手一槍這樣的標準。

先寫這麼多,想到再來補充!

當年明月的評價是另一方面。看法差異不過是角度問題,好比秦始皇,有人認為厥功至偉,統一六合,同文同軌,開闢大一統帝國;有人認為秦橫徵暴斂,律政苛刻,都沒錯,只是角度問題。

明的地位,試從下面幾個方面討論一下,拋磚引玉:

政治:1、皇權與專制達歷史新高:模範皇帝朱八八,廢丞相,獨攬大權。在皇帝想戰鬥的時候,雖然受文官系統掣肘,皇帝的權力還是很高的,如朱八八同志、崇禎同志。皇帝不太管事的時候,權力就落在司禮監太監和內閣手裡,如劉瑾、魏忠賢以及張居正同志。東西廠、錦衣衛是皇權專制代表機構;2、首創內閣制,票擬權;3、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王朝,所謂正統性,清代前期叛亂都要打「反清復明」旗號;4、故宮建築群;

軍事:1、重修長城;2、戰爭動員力強大

;3、邊境守衛制度化:宣大薊遼四府;4、衛所制度,軍屯制度,不必擔心軍閥崛起;5、神機營:明代規範化火器部隊;

文化:1、明確了科舉制的考試形式,考試內容,科舉完全制度化;隨之帶來的是教育普及,學校興起;2、文人市井小說大發展:三國演義、金瓶梅、水滸傳等等等等。書籍印刷爆炸的時代:建陽刻書。民間藏書風氣盛行;3、儒學一個新高峰: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朱舜水把朱子學傳播日本;明末三大家;4、西方文化開始大量傳入;5、有學者認為是制瓷業的最高峰;6、明代畫派;7、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科技著作眾多

經濟:1、一條鞭法:有明最重要的財政改革,確立了中國銀兩為主、銅錢為輔的貨幣流通形式;影響後世中國稅收交錢,不收實物。2、江南棉布、繅絲字號的發展,最接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工場;學術界有爭議的「資本主義萌芽」,討論集中在此;3、白銀流入,當時世界最大的白銀集散地;4、美洲作物流入,人口爆炸增長的時代;5、商幫的興起,跨國貿易成為可能,如徽商、晉商、閩商

外交:1、鄭和下西洋,不表;2、確立東亞、東南亞朝貢貿易圈,明確宗藩朝貢制度,最後確立了朝貢體系成為東方世界的通行國際關係體制,成祖時期,朝貢體系達到了巔峰;3、基本確立中國的疆域範圍;如

所述。上面每一條都有無數學術論文和研究書籍。不一一加註加引文了,好麻煩……其實不能說明這個朝代如何如何,歷史到這個時候了,除了君王的個人才能和個人好惡不同,其他像經濟上的、外交上的基本屬於必然會發生。多關注文化上的成就吧,這才是不可取代的。

第一秒讀


唐伯虎是明代頂級文學詩詞作者,超級畫家,如果比詩詞的文學地位話,我覺得唐伯虎比陶淵明稍微高一點,比杜甫、辛棄疾稍微差一點。


歷史的背面


唐伯虎,詩不算第一,詞不算第一,畫不算第一,但三者集於一身那就是第一!


用戶9536856869076


唐伯虎畫的造詣還是比較高的,但為人似乎一般,以至於晚年有些淒涼。


我未來我決擇


夕陽總落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