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兴亡启示录-无为而治

西汉帝国初期,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大量田地荒芜,而老百姓却食不果腹,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当时史料记载,皇帝出去都坐不上四匹同一种颜色的马车,而将相却只能做牛车。在当时的条件下,刘邦及帝国的继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办法,来恢复农业生产。如在当时的条件下,汉高祖把田赋税率定位十五税一,汉文帝时继续降低税率,把税率降为三十税一。老百姓没有多少苛捐杂税,主动性大大提高,到武帝在位时候,牛羊遍地,粮食都烂到仓库。西汉帝国的统治者,积极吸取秦国灭亡的教训,把老子的无为而治作为基本国策来发展社会。

在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以学术作为治理国家的只有三个一是秦朝的法家,二是西汉初期的道家,其次是两千多年的儒家。法家由于采取严峻刑法,老百姓因为一些小事或者言行就会有砍头的危险,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秦王朝采取的法家,仅两世而已。道家的无为而治,强调政府不干预太多的老百姓生产生活,说实话,只要是个正常人,就会想办法努力赚钱奔小康,西汉初期采取的无为而治,让汉朝经济及国力迅速发展壮大起来。那无为而治为啥在汉武帝时候消失并采取儒家作为基本治国方针呢?

汉朝初期的无为而治能够长期的坚持下来,是由于窦太后的坚持。汉武帝却对董仲舒的儒家很有兴趣,在窦太后死后,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废除道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觉得自己的国家经过70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富民强,不需要再韬光养晦了,需要向周边的国家秀秀肌肉。武帝在位的几十年,把文景之治积累的多年国力,耗干了,武帝后期社会发生动荡,各地有农民起义爆发。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王朝的强盛和灭亡都是取决于民,只要统治者不过多的干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整个社会就会快速的发展。从人的本性来说,人的本质是是渴望过好的,这是亘古不变的。所以,一般王朝在帝国初期,统治者不会干预太多的生产,也不会从老百姓那里榨取太多,整个国家却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下日新月异。而到了帝国国富民强的时候,统治者就会想办法与民争利,如增加税收,收回权力......经过一段时间折腾,老百姓就会再次贫穷,社会还会再次动荡,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历史兴亡启示录-无为而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