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引言

中国古代的改革者中有那么一位,虽然他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他

实施的改革几乎得罪了从贵族到地主,再到商贩以至于底层农民。最后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王朝,在历史上遗臭万年,这就是王莽!

西汉王朝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繁荣发展之后,到了中后期开始腐朽堕落。统治阶级生活荒淫无度,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四起,失去人身自由的奴婢人数暴增。盐、铁、酒等生活物资被奸商或者腐败官员垄断。普通人们生活困苦不堪,国库空虚,农民起义、盗贼四起。在这里我们从"王莽改制"入手,分析一下新朝建立十五年就覆灭的历史原因。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王莽

帝王无能,宦官和外戚专权。汉元帝登基后,以皇后王政军开始为首的王氏外戚集团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到成帝时期,王氏更是成为一门九候、五司马的显赫世族。这为王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过长达三十年的苦心经营,王莽最终代汉自立建立新朝。

《大名县志》载:"(汉)成帝时,大名县为元城之贵乡,以孝元后世居委粟里,家凡九侯五大司马,因以贵乡称之。"

自从"居摄"时期开始,王莽就着手他的一系列改革。但是这些改革不仅没有解决或者缓解社会矛盾,反而极大的刺激了社会问题的恶化。王莽当政时期,既得利益集团和大地主自然是奋力抗争。就连政治地位不高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民也没有成为改革的受益者,同样纷纷起义。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更始帝刘玄影视形象

《汉书》:校尉东海公宾就,故大行治礼,见吴问:"绶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间。"就识,斩莽首。

经过15年的折腾后,王莽在渐台迎来了自己的末日,享年69岁。王莽的头被一名军官砍了下来,他的头颅一直被东汉、曹魏和西晋的统治者收藏着,一直到司马衷在位的公元269年,在洛阳的一次人为纵火中才被焚毁。曾经的社会楷模何以至有这样的下场呢?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王莽形象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从道德模范到窃国大盗

王莽是孝惠章皇后王政君的侄子,虽然出身显赫,但是王莽的父兄很早就去世了。王莽带着母亲、寡嫂和侄子跟随叔伯们一起生活。由于没有父兄的庇荫,王莽在众多王氏公子当中地位并不高。但是与其他同宗兄弟们整日声色犬马不同的是,

王莽生活朴素,平易近人,跟随当时知名的学者学习儒家经典,能够"独守清净"。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王政君影视形象

初入官场的王莽品行端正,儒雅入礼,王凤死后,王莽又获得了王政君的照顾,从此人生走入了快车道。此时,年轻的王莽依然过着清廉简朴的生活,经常接济门客和平民。有一次出行因为钱不够,甚至

把自己的马和车卖掉救济穷人。这些举动,为王莽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望,官也越做越大。

公元前8年,38岁的王莽通过打小报告的方式扳倒了他那劣迹斑斑的表兄淳于长,获得了继任大司马的资格。这时的王莽还是没有显出任何骄狂,依然礼贤下士、克己不倦。由于王莽的夫人太过朴素,以至于前来探望王莽母亲病情的官员以为是仆人。大司马仅当了一年,哀帝即位,新的外戚集团逐渐得势。王莽不得不卸任,幽居于新都。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好男风的哀帝

在隐居期间,不知道王莽是害怕,还是想继续维护自己传统道德模范的形象。王莽在生活上更加谨慎,闭门谢客,整天关在家里。他的儿子杀死了自己的家奴,在那个年代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王莽却严厉责罚的自己的儿子,并将他逼死。此时的舆论更是认为王莽是不世出的圣贤。于是皇帝只得召王莽回京,让他侍奉王老太后,但是并没有恢复他的官职。

《资治通鉴》卷三十五:"太皇太后闻帝崩,即日驾之未央宫,收取玺绶。

六年以后,哀帝去世,身体康健的王老太太回到未央宫拿起玉玺,王莽再次回到了权力中心。此后的王莽开始逐步暴露自己的政治野心。他排除异己,将除王氏以外的其他外戚清除出权力中枢。利用社会名仕,为自己歌功颂德,让自己的党羽纠察弹劾对自己不满的人。为自己加尊号、加爵位、加九锡,为今后的篡位者制定了标准的篡权流程。公元9年,王莽完成代汉自立的动作,建立新朝。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王莽登基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托古改制的荒唐闹剧

王莽为自己的朝代起名为"新",年号为"始建国",自己为"新始祖"。简直就是为了迎接新世纪,打破旧世界!但是,王莽却以效法周礼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为了应对流民问题,王莽将土地私有改为国有,即将天下田地改了名,田地不叫田地,叫"王田",并且不允许买卖。奴婢不叫奴婢,改称"私属",也不允许买卖。

在全国五个大城市,设立专门负责交易活动的官员。管理市场,征收赋税,确定商品价格,平抑市场物价。设立国家贷款,提供给人们用以祭祀、丧葬和生成经营。规定盐、铁、酒经营及铸币权收归国有。向渔、樵、牧、医、手工业者及商贩征收山泽税。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新朝币制改革带来经济混乱

《汉书》:自莽篡位后,知太后怨恨,求所以媚太后无不为,然愈不说。莽更汉家黑貂,著黄貂,又改汉正朔伏腊日。

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支撑自己的治国理念,王莽在执政时期多次进行币制改革。废黜汉代的五铢钱,从大小钱开始。王莽设计了用金、银、铜、龟甲及贝壳等多种材质,不同面值及不同用途的钱币,最多时达二十八种。为了能够让大家使用新货币,甚至让人民携带新货币做通行证。

似乎为了体现王莽新世纪、新人、新气象的新朝特点,王莽还特别热衷于改名。地名要改、官名要改、连外族的领袖名、国名也要改。朝中的大臣官名都改成了周朝时的名称,他还给地方州县设立了副长官。王莽还大封诸侯,造成有的所谓诸侯其实并没有封地。有的地名一年要改几次,致使当地的地方官也搞不清楚。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王莽改革币制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事与愿违的改革结果

王莽的一套猛操作下来,得罪了里里外外各个阶级。改私田为王田,实行类似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其实就是土地国有。但是,土地作为最总要的生产资料,已经私有化六、七百年啦。突然又改回去,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和贵族们自然是不高兴的。他们是要发脾气的,发脾气就要打人。于是不爽的地主们开始造反啦。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绿林、赤眉起义

国家加大对全国经济的控制和管理,本没有错。但是"五均六筦"的改革还是需要由人来执行。这些执行这些新政的官员本来就是原来的商人富贾。管理市场?好吧,不交点保护费怎么能做买卖?盐铁国营?行吧,卖得贵点也没办法!平抑物价?低买贵卖,这是国家政策!于是,老百姓反而生活更穷苦了。财富向更少部分人手里集中。于是不爽的老百姓开始造反啦。

《新论》:"王翁自见以专国秉政得之,即抑重臣,收下权,使事无大小深浅,皆断决于己身。及其失之,人不从大臣生焉。"

种类繁多的货币,极大的阻碍了商品的流通。频繁的货币改革,让老百姓的财富一次次被掠夺。新造的货币越来越小,材料越来越差,币值却越来越高。老百姓、小手工业者、商贩甚至是普通的商人纷纷破产。于是不爽的老百姓和地主们联合起来造反啦。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彪悍的匈奴骑兵

王莽通过改名,把新朝的官员们也折腾的够呛,于是不爽的官员们没有造反。但是改名改到友邦,人家可就不干了。王莽故意将给予少数民族领袖的封号降低,这引起了大家强烈不满。其中最不满的是匈奴人,平静百年的边境开始紧张起来。王莽将几十万军队长期布防在北方边境,进一步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评价

在历代奉汉为华夏正统的文人士大夫眼里,王莽改制是彻头彻尾的篡权夺位、大逆不道的行为。王莽本人更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班固在《汉书》中说:"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说:"以乡愿窃相位胡广也,以乡愿窃天位王莽也。"

至于近代,如胡适则非常肯定王莽及新朝,他非常认同王莽土地国有、管理经济和废黜奴隶制的举措。认为王莽是受了两千年的冤枉,无论魄力和手腕都是值得肯定的大政治家。也有人认为王莽是一个一心复古,不切实际,有雄心无实力的理想主义改革者。他的改革充斥着简单的,统治阶级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是国策

班固的《汉书》

王莽自幼向学,生活简朴,早期礼贤下士。特别是他在初任大司马之后的一些行为。恐怕用沽名钓誉来形容是不现实的。王莽是有政治理想的,他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性,也是自身特点的反映。王莽改制一心慕古、不切实际、朝令夕改,同时他本人刚愎自用,改革中所用非人。

《汉书》:"兴对曰:'欲令明晓告盗贼归田里,假贷犁牛种食,阔其税赋,几可以解释安集。'莽怒,免兴官。"

公元前后,全球进入一个小冰期,自然灾害频繁。这一时期史书有记载的干旱、洪水、瘟疫、虫灾不仅范围大而且持续时间产。在生产力低下的那个年代,即便是社会安定的盛世也很难应付这么多的灾害。更何况社会动荡、国库耗尽的的西汉末年,国家和人民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参考文献:

【1】《汉书》

【2】《资治通鉴》

【3】《新论》

【4】《大名县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