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引言

中國古代的改革者中有那麼一位,雖然他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他

實施的改革幾乎得罪了從貴族到地主,再到商販以至於底層農民。最後親手葬送了自己的王朝,在歷史上遺臭萬年,這就是王莽!

西漢王朝在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繁榮發展之後,到了中後期開始腐朽墮落。統治階級生活荒淫無度,土地兼併嚴重。流民四起,失去人身自由的奴婢人數暴增。鹽、鐵、酒等生活物資被奸商或者腐敗官員壟斷。普通人們生活困苦不堪,國庫空虛,農民起義、盜賊四起。在這裡我們從"王莽改制"入手,分析一下新朝建立十五年就覆滅的歷史原因。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王莽

帝王無能,宦官和外戚專權。漢元帝登基後,以皇后王政軍開始為首的王氏外戚集團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到成帝時期,王氏更是成為一門九候、五司馬的顯赫世族。這為王莽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經過長達三十年的苦心經營,王莽最終代漢自立建立新朝。

《大名縣誌》載:"(漢)成帝時,大名縣為元城之貴鄉,以孝元后世居委粟裡,家凡九侯五大司馬,因以貴鄉稱之。"

自從"居攝"時期開始,王莽就著手他的一系列改革。但是這些改革不僅沒有解決或者緩解社會矛盾,反而極大的刺激了社會問題的惡化。王莽當政時期,既得利益集團和大地主自然是奮力抗爭。就連政治地位不高的商人、手工業者和農民也沒有成為改革的受益者,同樣紛紛起義。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更始帝劉玄影視形象

《漢書》:校尉東海公賓就,故大行治禮,見吳問:"綬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間。"就識,斬莽首。

經過15年的折騰後,王莽在漸臺迎來了自己的末日,享年69歲。王莽的頭被一名軍官砍了下來,他的頭顱一直被東漢、曹魏和西晉的統治者收藏著,一直到司馬衷在位的公元269年,在洛陽的一次人為縱火中才被焚燬。曾經的社會楷模何以至有這樣的下場呢?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王莽形象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從道德模範到竊國大盜

王莽是孝惠章皇后王政君的侄子,雖然出身顯赫,但是王莽的父兄很早就去世了。王莽帶著母親、寡嫂和侄子跟隨叔伯們一起生活。由於沒有父兄的庇廕,王莽在眾多王氏公子當中地位並不高。但是與其他同宗兄弟們整日聲色犬馬不同的是,

王莽生活樸素,平易近人,跟隨當時知名的學者學習儒家經典,能夠"獨守清淨"。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王政君影視形象

初入官場的王莽品行端正,儒雅入禮,王鳳死後,王莽又獲得了王政君的照顧,從此人生走入了快車道。此時,年輕的王莽依然過著清廉簡樸的生活,經常接濟門客和平民。有一次出行因為錢不夠,甚至

把自己的馬和車賣掉救濟窮人。這些舉動,為王莽贏得了極高的社會聲望,官也越做越大。

公元前8年,38歲的王莽通過打小報告的方式扳倒了他那劣跡斑斑的表兄淳于長,獲得了繼任大司馬的資格。這時的王莽還是沒有顯出任何驕狂,依然禮賢下士、克己不倦。由於王莽的夫人太過樸素,以至於前來探望王莽母親病情的官員以為是僕人。大司馬僅當了一年,哀帝即位,新的外戚集團逐漸得勢。王莽不得不卸任,幽居於新都。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好男風的哀帝

在隱居期間,不知道王莽是害怕,還是想繼續維護自己傳統道德模範的形象。王莽在生活上更加謹慎,閉門謝客,整天關在家裡。他的兒子殺死了自己的家奴,在那個年代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兒。但是王莽卻嚴厲責罰的自己的兒子,並將他逼死。此時的輿論更是認為王莽是不世出的聖賢。於是皇帝只得召王莽回京,讓他侍奉王老太后,但是並沒有恢復他的官職。

《資治通鑑》卷三十五:"太皇太后聞帝崩,即日駕之未央宮,收取璽綬。

六年以後,哀帝去世,身體康健的王老太太回到未央宮拿起玉璽,王莽再次回到了權力中心。此後的王莽開始逐步暴露自己的政治野心。他排除異己,將除王氏以外的其他外戚清除出權力中樞。利用社會名仕,為自己歌功頌德,讓自己的黨羽糾察彈劾對自己不滿的人。為自己加尊號、加爵位、加九錫,為今後的篡位者制定了標準的篡權流程。公元9年,王莽完成代漢自立的動作,建立新朝。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王莽登基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託古改制的荒唐鬧劇

王莽為自己的朝代起名為"新",年號為"始建國",自己為"新始祖"。簡直就是為了迎接新世紀,打破舊世界!但是,王莽卻以效法周禮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為了應對流民問題,王莽將土地私有改為國有,即將天下田地改了名,田地不叫田地,叫"王田",並且不允許買賣。奴婢不叫奴婢,改稱"私屬",也不允許買賣。

在全國五個大城市,設立專門負責交易活動的官員。管理市場,徵收賦稅,確定商品價格,平抑市場物價。設立國家貸款,提供給人們用以祭祀、喪葬和生成經營。規定鹽、鐵、酒經營及鑄幣權收歸國有。向漁、樵、牧、醫、手工業者及商販徵收山澤稅。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新朝幣制改革帶來經濟混亂

《漢書》:自莽篡位後,知太后怨恨,求所以媚太后無不為,然愈不說。莽更漢家黑貂,著黃貂,又改漢正朔伏臘日。

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財富支撐自己的治國理念,王莽在執政時期多次進行幣制改革。廢黜漢代的五銖錢,從大小錢開始。王莽設計了用金、銀、銅、龜甲及貝殼等多種材質,不同面值及不同用途的錢幣,最多時達二十八種。為了能夠讓大家使用新貨幣,甚至讓人民攜帶新貨幣做通行證。

似乎為了體現王莽新世紀、新人、新氣象的新朝特點,王莽還特別熱衷於改名。地名要改、官名要改、連外族的領袖名、國名也要改。朝中的大臣官名都改成了周朝時的名稱,他還給地方州縣設立了副長官。王莽還大封諸侯,造成有的所謂諸侯其實並沒有封地。有的地名一年要改幾次,致使當地的地方官也搞不清楚。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王莽改革幣制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事與願違的改革結果

王莽的一套猛操作下來,得罪了裡裡外外各個階級。改私田為王田,實行類似西周時期的井田制,其實就是土地國有。但是,土地作為最總要的生產資料,已經私有化六、七百年啦。突然又改回去,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和貴族們自然是不高興的。他們是要發脾氣的,發脾氣就要打人。於是不爽的地主們開始造反啦。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綠林、赤眉起義

國家加大對全國經濟的控制和管理,本沒有錯。但是"五均六筦"的改革還是需要由人來執行。這些執行這些新政的官員本來就是原來的商人富賈。管理市場?好吧,不交點保護費怎麼能做買賣?鹽鐵國營?行吧,賣得貴點也沒辦法!平抑物價?低買貴賣,這是國家政策!於是,老百姓反而生活更窮苦了。財富向更少部分人手裡集中。於是不爽的老百姓開始造反啦。

《新論》:"王翁自見以專國秉政得之,即抑重臣,收下權,使事無大小深淺,皆斷決於己身。及其失之,人不從大臣生焉。"

種類繁多的貨幣,極大的阻礙了商品的流通。頻繁的貨幣改革,讓老百姓的財富一次次被掠奪。新造的貨幣越來越小,材料越來越差,幣值卻越來越高。老百姓、小手工業者、商販甚至是普通的商人紛紛破產。於是不爽的老百姓和地主們聯合起來造反啦。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彪悍的匈奴騎兵

王莽通過改名,把新朝的官員們也折騰的夠嗆,於是不爽的官員們沒有造反。但是改名改到友邦,人家可就不幹了。王莽故意將給予少數民族領袖的封號降低,這引起了大家強烈不滿。其中最不滿的是匈奴人,平靜百年的邊境開始緊張起來。王莽將幾十萬軍隊長期佈防在北方邊境,進一步加重了國家的負擔。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評價

在歷代奉漢為華夏正統的文人士大夫眼裡,王莽改制是徹頭徹尾的篡權奪位、大逆不道的行為。王莽本人更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偽君子!班固在《漢書》中說:"自書傳所載亂臣賊子無道之人,考其禍敗,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說:"以鄉愿竊相位胡廣也,以鄉愿竊天位王莽也。"

至於近代,如胡適則非常肯定王莽及新朝,他非常認同王莽土地國有、管理經濟和廢黜奴隸制的舉措。認為王莽是受了兩千年的冤枉,無論魄力和手腕都是值得肯定的大政治家。也有人認為王莽是一個一心復古,不切實際,有雄心無實力的理想主義改革者。他的改革充斥著簡單的,統治階級知識分子的一廂情願。

王莽改制,新朝建立十五年覆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是國策

班固的《漢書》

王莽自幼向學,生活簡樸,早期禮賢下士。特別是他在初任大司馬之後的一些行為。恐怕用沽名釣譽來形容是不現實的。王莽是有政治理想的,他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性,也是自身特點的反映。王莽改制一心慕古、不切實際、朝令夕改,同時他本人剛愎自用,改革中所用非人。

《漢書》:"興對曰:'欲令明曉告盜賊歸田裡,假貸犁牛種食,闊其稅賦,幾可以解釋安集。'莽怒,免興官。"

公元前後,全球進入一個小冰期,自然災害頻繁。這一時期史書有記載的乾旱、洪水、瘟疫、蟲災不僅範圍大而且持續時間產。在生產力低下的那個年代,即便是社會安定的盛世也很難應付這麼多的災害。更何況社會動盪、國庫耗盡的的西漢末年,國家和人民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參考文獻:

【1】《漢書》

【2】《資治通鑑》

【3】《新論》

【4】《大名縣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