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抢夺的是后周郭氏江山,为何宋朝历代会厚待柴氏?

简华义


首先,此问题稍微有点不严谨,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赵匡胤夺取了太祖郭威建立的后周江山,为何宋朝历代会厚待柴氏?”

预知前因后果,且听步云同学给大家说说“三位大英雄”的人生事迹,听听发生在那个山河破碎、风起云涌的时代故事,即可了然。

这三位好汉便是:
  1. 郭威
  2. 柴荣
  3. 赵匡胤



下面我们就抽丝剥茧,探索历史的奥秘。

1、郭威(后周太祖)

公元904年,郭威出生在邢州尧山(今河北邢台),18岁时,做了泽潞节度使李继韬的亲兵。郭威身材魁梧、勇武过人,为人行侠仗义,曾打抱不平怒杀乡霸。

公元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是为后汉高祖,郭威因功做了统帅大军的将相。

公元948年,后汉高祖去世,其子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高祖临死时指定郭威为顾命大臣之一,郭威多次平定藩镇叛乱屡立战功,帮助风雨飘摇的后汉转危为安。

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功臣,下密诏诛杀郭威、王峻等人,郭威被逼起兵,郭威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被杀,据说被杀的包含郭威的妻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三个侄子,甚至包括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

公元951年,澶州,抵御契丹的部队兵变,众兵将拥郭威黄袍加身,郭威假意推迟后称帝,国号大周,也就是后周,都称汴京(今开封),郭威即后周的开国皇帝后周太祖,为后周第一位皇帝。



郭威建立后周后,任用贤能、改革弊政、发展经济,很快后周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后任皇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威崇尚节俭、仁爱百姓,他说:“朕出身微寒,尝尽人间疾苦,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下诏禁止进奉珍宝,并打碎宫中珍玩宝器、奢华物品,说“凡为帝王,安用此!”

郭威重情厚意,深爱其妻,在其妻被杀后,不再另娶皇后。



公元954年,郭威去世,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陵墓务必从简,尽快下葬,并嘱咐养子柴荣寒食节可以不派人扫墓,在京城遥祭即可,享年51岁,葬于嵩陵。

【步云点评】:郭威一生,可谓血性男儿、智勇双全、重情重义、宅心仁厚、淡泊名利,极其少见的英雄皇帝。

2、柴荣(后周世宗)

公元921年,柴荣出生在邢州尧山柴家庄,和太祖郭威是老乡,比太祖小17岁。因家道中落,柴荣少年就外出经商,走南闯北过程中,增长很多见识,骑马射箭武艺高强。

柴荣的姑母柴氏贤惠嫁给了郭威,也是很小的时候,柴荣投奔姑母,因柴荣生性谨厚,深得姑父郭威喜爱,收为养子,后来跟着郭威进了军队。

后汉建立后,郭威因功做了统帅大军的将相,柴荣也做了将军,郭威平定叛乱时柴荣一直跟随征战四方。



公元950年,柴荣随郭威在军中,因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郭威和柴荣留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被杀。

公元951年,后周建立,柴荣以皇子的身份封太原郡侯。

公元953年,太祖加封柴荣为晋王。

公元954年,太祖驾崩,后汉隐帝事变后太祖无子,太祖遗命养子晋王柴荣在棺椁前即皇帝位。太祖临终前除命后事从简外,对柴荣即位后政事也一再嘱咐,对养子满怀期望。

柴荣即位,依然延用太祖国号大周,是为后周世宗,为后周第二任皇帝。



世宗即位后便立下“三十年使天下平定富足”的宏伟目标,世宗说:“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年富力强的后周世宗柴荣,雄心勃勃,遵照太祖遗愿,南征北战,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北伐辽朝,揭开了统一天下的序幕。

公元959年六月,世宗因病班师回京,封皇长子柴宗训为梁王,升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

公元959年六月十九日,世宗驾崩,终年三十九岁。梁王柴宗训柩前即位,时年七岁,是为后周恭帝,为后周第三任皇帝。

世宗和太祖一样,清吏治,选人才,励精图治、勤政爱民、节约简朴,深得百姓拥戴。在太祖打下的基础之上,短短的5年时间,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步云点评】:借用史家一句话,柴荣是“五代第一明君”。

3、赵匡胤(宋太祖)

公元927年3月21日,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比后周世宗柴荣小6岁,比后周太祖小23岁。

公元948年,赵匡胤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屡立战功。

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后周,赵匡胤补任东西班行首。

公元953年,柴荣封晋王出任开封府尹,赵匡胤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公元954年,柴荣即位,擢升赵匡胤执掌禁军。

公元954年,世宗御驾亲征北汉、契丹,在泽州高平的战斗中,后周军危机,赵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率精兵拼杀,北汉军溃败,激战中赵匡胤左臂中箭,世宗下令收兵,赵匡胤方退下来。


公元956年,赵匡胤随世宗征伐淮南,屡立大功。

公元957年,赵匡胤随世宗征伐南唐,屡立大功,南唐中主李璟畏惧赵匡胤的威名,送三千两白金,赵匡胤把白金全部送到内府,南唐的离间计失败。



公元958年,赵匡胤随世宗北伐,途中得到一块木板上写“点检作天子”。

公元959年,世宗回京后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升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六月十九日,世宗驾崩,7岁的柴宗训即位。

公元960年,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军队里议论纷纷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随后发生兵变,众兵将拥赵匡胤黄袍加身。



军队回到京城开封控制局势,百官无可奈何,宣布柴宗训退位,禅位给赵匡胤。赵匡胤登基做皇帝,改国号“宋”,定都开封,是为宋太祖。

赵匡胤轻易夺取后周政权,改封柴宗训为郑王,赵匡胤下旨优待,赐柴家“丹书铁券”也就是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公元973年,柴宗训去世,年仅20岁,宋太祖赵匡胤闻之震恸,素服发哀,辍朝十日。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百姓、城池、经济没有因为改朝换代受到摧残,并且在后周太祖郭威和后周世宗柴荣共同打下的基础之上,宋太祖赵匡胤延续后周的策略一统天下,结束了晚唐以来兵祸连年、饥馑遍地的乱世。

宋太祖改革政治、中央集权、文武制衡、改进科举,治理水患、重视农业、减轻赋税,文化上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迎来了文化灿烂的赵宋之世。

【步云点评】:历经三代英雄君王,华夏恢复统一,是这三位好汉共同的贡献和成就。

总结:因为“大英雄郭威”亲生儿子被杀,把皇位传给了“大英雄柴荣”,另外一位“大英雄赵匡胤”从后周幼儿皇帝手中平稳获得政权,三位大英雄有着共同的愿望,一起战斗过,终于在最后一位大英雄赵匡胤手中结束战乱恢复天下太平,他们之间没有血海深仇,反而有深厚的战友情节,所以,宋太祖赵匡胤要求后代子孙要善待后周皇室后裔,郭氏无后,所以就是柴氏了。

最后:电视连续剧《大宋传奇之赵匡胤》开始时讲的就是这一段故事,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看看,不过电视剧是有改编的,和真实历史有区别。




  • 历史已经远去,我们可以通过千丝万缕尝试窥探那悠久的岁月,何为真相,何为假相,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奇莫步云”。
  • 步云同学会继续把所学所知所想与同学们分享。

奇莫步云


宋朝善待柴氏,其实恰恰就证明了宋朝没有善待过柴氏。因为此“柴氏”非彼“柴氏”,从法统上来论,被宋朝假惺惺善待的“柴氏”与真正应该被善待的“柴氏”,其实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公元 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为了集权,下密诏诛杀郭威、王峻等托孤大臣。郭威因为不在京城,刘承祐便派出两路人马,一路将郭威留在京城作人质的妻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三个侄子,甚至包括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全部都杀掉;另一路则前往邺城捉拿郭威。

无奈之下,郭威只得发动兵变,率其部众向南攻破开封,报仇雪恨,推翻了后汉。次年郭威登基继位,便建立了后周政权。

当时郭威47岁,从生理角度来说,他还可以广纳后宫,再生几个儿子。但是郭威并没有这么考虑,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中原自中唐藩镇割据以后起近两百年,杀伐不断!不知兵,不立恩信的孺子,单靠血缘是根本无法保住地位的。

因此,当郭威继位后,他完全没有考虑再给自己生一个儿子,让亲儿子继承皇位。而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找一个青年才俊来继承自己的皇位。但代价就是,这个人必须要过继到郭氏家族,给自己当养子,并与自己的本家断绝承嗣关系。

那么,谁是郭威中意的人选呢?在当时,郭威选定了三个人:

第一个是他的女婿张永德;

第二个是他的外甥李重进;

第三个是他的内侄子柴荣;

从血缘来看,李重进是郭威妹妹的儿子,身上有一半郭家的血缘,他的血缘最亲;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他与郭威的关系最近,他的孩子是郭威的直系子孙;最差的就是柴荣了,他只是郭威妻子柴皇后的侄子,其实与郭威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



但是,郭威选择了柴荣。一方面,这是郭威对柴皇后当年在他贫贱时,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的报恩;另一方面,柴荣的综合素质很高,比另外两位都要强。因此,郭威从传承政权的角度,选择了柴荣。

柴荣被选定为继承人后,依据法统,他过继在了郭家。从此之后,他就改名郭荣,并与自己的本家柴氏,不再有任何瓜葛。

因而在后周一朝,郭荣的本家柴氏,并不能享受皇族待遇。

注意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柴氏并不是后周的皇族,郭荣本家并没有后周的皇位继承权。柴氏一族对赵匡胤并没有任何的威胁。

柴氏并不是后周的皇族,郭荣本家并没有后周的皇位继承权。柴氏一族对赵匡胤并没有任何的威胁。

柴氏并不是后周的皇族,郭荣本家并没有后周的皇位继承权。柴氏一族对赵匡胤并没有任何的威胁。



公元 959年,周世宗郭荣驾崩。去世前,他留下了四个儿子:

分别是七岁的周恭帝郭宗训,以及年纪比他还要小一点的三个弟弟,曹王郭熙让、纪王郭熙谨、蕲王郭熙诲。

赵匡胤篡位后,这四个孩子的下场如下:

郭宗训受封为郑王。但是,郭宗训的郑王爵位并不是世袭爵位。他死了之后,郑王爵位就取消了。他的后人并不能承袭郑王爵。郭宗训有一个儿子承袭了爵位,但是被降了一等,继承是公爵。他儿子死后,郑公爵位被废黜,无人再继承。

曹王郭熙让在宋朝建立后便失踪,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他的结局,要么是死了,要么是流落到民间,隐姓埋名了。

纪王郭熙谨和蕲王郭熙诲在陈桥兵变中不知所踪。根据宋人的传说,宋太祖回朝后,原本想要杀掉他们,但被大将潘美劝阻。随后潘美和卢琰分别收留了这两个小孩,替他们改名为潘惟吉和卢璇。

至此,郭荣的四个孩子,老大郭宗训死的莫名其妙、老二郭熙让不知所踪、老三郭熙谨和老四郭熙诲分别被过继给了别人,当了别人的养子。郭氏一族也因此而绝嗣了。



赵匡胤死后,郭荣的直系子孙在官方史书上便没有任何的记载了。随后的宋太宗、宋真宗两朝,也没有相关记载。一直到大宋立国九十九年后,也就是传到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时,史书上才又有了记载。

当时,宋仁宗想起来被遗忘了将近一百年的郭氏子孙。便下令寻找周世宗郭荣四个孩子的直系后裔。结果找不到。

然后,宋仁宗便下令找来柴氏族谱,从郭荣本家的柴氏子孙中挑选,并在柴氏的旁支诸房中找到了一个辈分最长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柴咏。

之后宋仁宗召见柴咏,封他为“崇义公”,给予其一定的待遇。让他的后人承担奉祀后周皇族之职。这便是所谓的宋朝“善待”柴氏子孙的真相。

对于宋朝皇帝的这种行为,我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鸠占鹊巢,杀人诛心。

首先,前面重点强调过了,柴氏没有皇位继承权,柴氏跟后周政权一点关系都没有。赵匡胤没有杀柴氏,并不是他心慈手软,而是因为柴氏对他没有威胁。柴氏就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而已。

第二,柴荣过继给了郭威,他叫郭荣。后周真正有继位权的人,必须要姓郭。但宋朝皇帝却让柴氏承担奉祀后周皇族之职,强迫郭荣一脉改姓回柴,这是什么道理?

第三,真正有继承权的人让赵宋杀没了。建国九十九年后,赵宋又假惺惺的在与后周没有任何关系的柴氏一族中找继承人。并且还到处宣传自己“善待柴氏”。简直就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真的应该善待的“柴氏”被杀了,然后再找一个压根跟后周帝系没半毛钱关系的人,假模假样的“善待”他,这叫啥?

这叫既要当XX,还要给自己立贞节牌坊。两头好处都要拿。鸠占鹊巢,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了。


并且,即便是获封“崇义公”的柴氏子孙,也远远没有民间传言的那样,有类似于“免死金牌”或者“丹书铁券”之类的护身符。

因为宋仁宗从柴氏选继承人,封为公爵,并不是他觉得赵家亏欠柴氏,主动想给柴氏一些补偿。他只是想立柴氏为榜样,粉饰太平罢了。而大部分没有受封的柴氏,依然还是老百姓,享受不了任何特权。

所以说,别说郭氏了,即便是柴氏,也一样在北宋没有享受到任何“善待”。绝大多数的柴氏子孙都只是老百姓。而经过史家文人之手的粉饰后,却搞得好像郭荣的子孙和所有的柴氏子孙都被善待一样。

论洗白,赵匡胤绝对能算一号人物。


Mer86


题主问这个问题,就要清楚后周皇帝的继承关系。后周主要有三个皇帝。

①后周太祖——郭威

②后周世宗——郭荣(柴荣,郭威养子)

③后周恭帝——郭宗训(柴宗训)

为何史书都记载为柴荣,柴宗训呢,因为赵匡胤是黄袍加身夺的后周天下,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就勒令郭荣后代全部改回柴姓,并在史书中称周世宗为柴荣,而不是郭荣,以显示自己夺得是郭家天下,而不是你柴家天下。

柴荣的姑母柴氏,本后唐庄宗之嫔御,庄宗驾崩后,后唐明宗遣其归家,行至河上遇大风雨,在旅店停留数日,偶遇郭威,看他体貌非凡,一见倾心。而郭威亦闻柴氏贤惠,父母知志不可夺,于是二人在旅店中成婚。成婚后柴氏无子,便收养其兄柴守礼的第三子柴荣作为儿子,并改名为郭荣。

郭威,早年出仕后汉,拜邺都留守、枢密使。后汉隐帝刘承祐自继位后,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乾祐三年(950年)派人前往邺都处死郭威。郭威见事情紧急,以“清君侧”名义起兵讨伐,。刘承祐见郭威起兵造反,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杀死,这里包括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新五代史》:“婴孺无免者。”)。

后汉军在七里坡之战大败,隐帝刘承祐在出逃途中为郭允明所杀。郭威带兵入京,觐见李太后(李三娘),让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为帝。随后,突报契丹南下,率军北上抵御。途径澶州时,士兵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郭威返回汴梁,逼迫太后授为“监国”,夺得国政。广顺元年 (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

由于儿子都被杀,郭荣便以皇子身份辅助郭威处理政务。郭威在位三年去世,柴荣登基为帝。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开始复苏。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可惜,显德六年,商议攻取幽州时候病倒。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周世宗心怀统一大志,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一代雄才英年早逝,真是天妒英才。

郭荣死后,郭宗训即位,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郭宗训在位期间,特别重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黄袍加身(史称陈桥兵变),郭宗训被迫禅位给赵匡胤,后周灭亡。

赵匡胤登基后,降封郭宗训为郑王,迁往房州。赵匡胤勒令郭荣后代全部改回柴姓,并颁布圣旨优待帝母子,赐柴氏“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所以,虽然赵匡胤夺的是后周郭氏天下,但善待的是柴氏,因为他夺的就是人家老柴家的天下。


有初有终


相信熟悉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的统治者一直对柴家的子孙颇为优待,大家都熟知的柴进就是大周世祖的子孙,后来赵匡胤还赐给他一道丹书铁券。

仁宗在位的时候,还在很大程度上录用柴氏的子孙做官,还把他们当中最年长的人尊为公爵,将他们视为大周的后人。但事实上,熟悉宋之前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后周的太祖原本是一个姓郭的人。这个人叫做郭威,他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军官,什么都没有。当时柴家姑娘看中了此人,认为他以后肯定能成大器,所以不顾父母家人的反对,执意要嫁给此人,之后就陪伴着她的夫君一起奋斗拼搏,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好。

可是这种好日子没有维持多久,就在郭威登上皇位的前不久,身边的人就把他的妻子和他们的儿子全部杀死了。后来他成为了皇帝,在无奈之下就追封柴家姑娘为自己唯一的皇后,从此之后后宫里面的后位一直空着,这一方面是出于他对妻子的怀念,另一方面是由于柴荣此人确实非常优秀。

柴荣是他妻子的侄子,由于自己的儿子被杀害了,眼看着江山没有继承的人,于是就把柴荣过继了来,并将他改姓为郭,最后将皇位传给了此人。

虽然郭荣的的确确是柴氏的后人,但是由于他早已经过继到了郭家,并且奉祀的也是郭家的宗祠,这才能顺利继承郭家的皇位。并且之后郭荣一直称呼自己的生父为舅舅,这也说明他始终承认自己是郭家的人。此人还活着的时候,就从来没有过要改回柴姓的想法,所以他的后世自然也都姓郭。

可是为什么后来的宋朝始终承认的却是柴家呢?其实在他们真正做出这一决定之前,宋朝的大臣们也进行过非常深入地讨论。当时仁宗要让柴氏的子孙到朝堂上做官,这时候有人就提出意见说:“后周的江山原本就是郭家的,而世宗是皇后的侄子,是正常过继给郭家的,曾经也举行了过继仪式。如果现在要贡奉后周,那也该封郭家的子孙,而不是柴家的。”

但是也有大臣说:“现在的天下就是从世宗的手里接过来的,而世宗就是柴家的后代。”仁宗说:“既然已经过继给了郭威,那就是郭家的子孙。”这时候那位大臣又说:“本来给不同姓的人当儿子就不合规矩,柴荣虽然继承的是郭氏的江山,但是又怎能因为这样就改变自己的姓氏呢?”所以最后讨论来讨论去,宋朝还是决定将这些优待都给柴家,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有一定的政治想法的。

如果说世宗姓柴的话,他继承的是郭家的江山,那么也就是不同姓之间传天下。既然柴氏可以继承郭氏的江山,那么赵氏继承柴氏的江山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所以宋朝不仅将这些优待都给了柴家,还在很多史料中都强行将郭荣改回了柴姓,以便可以更好地证明赵氏取得皇位的合法性。


自恋村村长


郭威因为无后,传位内侄干儿子为世宗,经历郭威世宗两代明君治理,后周逐渐强大,影响力渐增,然而两代明主都寿命不长,传到三世幼主,如果不是赵匡胤接手,则后周三世已矣,三位英雄的努力终成泡影,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赵匡胤接手,实现强大统一的宋的统治,而关键的两次权利异性过度都能够平稳过渡,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有尧舜传世的大气。赵匡胤和平过渡政权以后,继续了后周两世的励精图治,又能够礼待柴荣后人,不做赶尽杀绝的小人之事,真大丈夫也,可谓一代豪杰明主,难怪成宋之伟业!


阿竹107584892


陈桥兵变夺取的是后周柴氏的江山,郭氏只有后周太祖姓郭,但是他的儿子们都死光了,所以只能让义子柴荣登基继承后周,而赵匡胤兵变夺取的是柴荣的儿子周恭帝柴宗训的天下。

赵匡胤之所以厚待柴氏,一来是为了拉拢人心,二来也是有愧与柴氏。

赵匡胤是武将,政治属性虽然也很高,但是他能夺取天下,依靠的不仅仅是他的布局,还有他的品性。他在后周被柴荣重用,儿皇帝柴宗训依旧重用,人之常情,赵自然也是有感恩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拉拢人心,看似赵匡胤在善待柴氏,但是柴宗训20岁就死了这一点就可以猜出,死的不自然。

总之,历史是滑稽的,柴氏被宋朝善待,但是也仅此而已,有谁听过柴氏有什么高官贵族吗?


装就不用修


赵匡胤本是后周臣子,后周柴荣对赵十分好,且托孤于他,他通过兵变窃取后周江山,自己也感觉于心不忍,有愧于后周,所以在宗庙立下三条誓言,其中一条就是所有宋代皇帝厚待后周子孙,还有就是不能杀士大夫,第三所有后代皇帝如有违背誓言天打雷劈


绵绵苦雨hsy


宋太祖赵匡胤是周世宗柴荣手下大将,柴荣对赵匡胤很好、如兄弟,柴荣病逝前让赵匡胤辅国,显德七年,有传闻契丹南下,朝廷不辨真假,让赵匡胤带兵抵御。赵匡胤带兵到陈桥时被部下黄袍加身,史称“陈桥兵变”。太祖表示我也不想啊!我很无奈呀!“陈桥兵变”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见血的政权变更。

所以厚侍柴氏有两点原因:内疚,抢了自己兄弟的江山虽然不是自己主动。政治须要,要给交权的大将们看看:我连前朝遗孤都厚侍,何况你们,把心放到肚子里。



云淼100666656


1、心怀内疚

2、赵匡胤为了报恩,所以宋朝历代皇帝都要报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