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適合當今文化,為什麼還要推崇以前的格律詩?

換個角度,其實這是討論現代詩為何無法取代格律詞。

這個問題預設了太多東西,所以完全沒有引經據典回答的必要,吐槽就好。

現代詩適合當今文化,為什麼還要推崇以前的格律詩?

為什麼要取代格律詩?不就是現代詩人嫌格律麻煩,是他們自由舞蹈的鐐銬唄。

誰說現代詩已經很適合當今文化了?不都是在說如今的詩越來越讓人不明白了嗎?現代詩的走向現在非常不明朗,如果沒有滿腔熱情地投入創作和解讀,受眾只能越來越小。當然,要是把滿大街創造的歌詞也當做現代詩的話,那倒是下里巴人,處處可聞。

但是現代詩人必然不樂意。在他們眼中,詩是高貴的,充滿自由之血,抒發愛與夢想的生來驕矜文體。他們自封在詩人的圈子裡,只注重自身內心的澎湃和一腦子虛無的空想,寫出來的東西也並不在乎別人是否理解。

作為一種脫離生活的文藝,現代詩已經走得相當迷茫。和散文,小說,雜文這些同樣的白話文體裁來比,現代詩還剩下多少生存空間?

這個問題的第二個預設,是大家都推崇格律詩。誰推崇了?教育部嗎?規定了只能用格律詩寫公文?就算教材裡教古詩不也標明瞭只是“古文賞析”?不也同樣有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和《雨巷》入選了教材?什麼?教材裡古詩比現代詩多?那是因為大部分現代詩沒有古詩那種通感啊,不能讓學生和大家在學習中進步。字詞結構上沒有學習的空間,意境營造方面屬於個人的封閉瞎想,有多少值得推廣教育的東西?

現代詩適合當今文化,為什麼還要推崇以前的格律詩?

現代詩無論從結構,音律,意境營造,生活提煉上來說,哪裡夠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古詩打?別不服氣,除了不守格律,可以隨意書寫,更濃烈地表達作者自身感情之外,沒什麼可以和格律詩比的。感情強烈的自然就是好詩了?可是引入教材的是那種含蓄的,大家都會在某個時間點有共鳴的好詩,而不是那種個人思緒要吞天的胡亂自語。

現代詩是好東西,在白話的基礎上用詩的語言更強的表達自己的感情。

只是現在的現代詩別說擔當,便連問題中指出的適合當代文化都日漸艱難。還有幾個人在當眾朗誦現代詩?人家的反應一般是:“你能不能好好說話?”連詩朗誦這種節目都快消亡了。

有些東西,大家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態度的時候。現代詩人需要自醒,是什麼讓這些東西發生了改變?而現代詩人,是最自大的一群人,基本上不會思考這個問題。他們大多隻會認為大家都不瞭解我,大家都庸俗。這樣又何來進步,何來擔當,如何成為新時代的風骨?

現代詩適合當今文化,為什麼還要推崇以前的格律詩?

說得有點多,其實並非鄙薄現代詩。格律詩固然好聽,但是隻要現代詩真正擔起了時代風骨的脊樑,格律體就會和書法一樣成為藝術品放進博物館來瞻仰,學習,成為個人炫技的純粹藝術。

所以,不是大家推崇格律詩,而是現在的現代詩實在是硬不起來,沒有資格取代古詩詞的地位。

祝現代詩越來越好,在未來的歷史中能像唐詩、宋詞一樣與古詩抗衡甚至超越。

​我知道肯定會有人留言說“你不懂現代詩,你在瞎bb”,等著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