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孩子养成记#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匙,就含在你嘴里

文|糖妈驿璇

#聪明孩子养成记#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匙,就含在你嘴里

昨天有位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孩子总是喜欢说“不”,什么事情都说“不”,怎么着都不行,这种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因为孩子听到了太多次的“不”。

01

试想一下,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不断地通过啼哭来表达饥饿、困倦、不舒服、要抱抱等等需求,这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宝宝不哭”。

这个时候开始,“不”这个词慢慢走进了孩子的生活。“不怕”、“不摸”、“不许碰这个”……当孩子的世界充斥着这样一个否定意义的词,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很快就会用“不”来回应我们,也是再自然不过。

说这个其实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每天跟宝宝说的话,不管是经意还是无意,也不论是夸奖还是唠叨,都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这个深远的程度,超出一般人的认知。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由美国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和她的团队编著的《父母的语言》。达娜博士在书中详细讲述了她们开展的3000万词汇倡议活动,和她们的发现。

#聪明孩子养成记#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匙,就含在你嘴里

原来,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语言,具体来说,是父母的语言。

“3000万词汇倡议”是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妇科共同发起的,在这个活动进行过程中,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她们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即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为什么“输在起跑线”上。

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三岁前听到的单词数量远远少于高学历家庭的孩子。

靠救济金生活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是616个

工薪阶层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是1251个

高收入的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是2153个。

低收入家庭的小孩不仅听到的单词数量少,而且会接收到很多消极的单词和粗鄙的俚语。在出生的头几年,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包含积极、正面意义的单词数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56万个。

“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他们家境富有,或者报了多少课外班,而是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熏陶。

#聪明孩子养成记#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匙,就含在你嘴里

02

其实美国很多研究儿童发展的心理学家已经指出,社会上讲的所谓学前教育期,在时间上实际已经晚了。

真正的教育,从孩子刚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学校并不是教育的起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父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一种检验。

研究还发现,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都和孩子早期听到的词汇有关系。这才是我们老祖宗所谓“3岁定终身”的核心所在。

如果你平时经常说:我的孩子最棒啦!宝宝,你最厉害了!你是最漂亮的!……几年以后,你可能会发现,孩子无法接受有人超越自己,或是比赛赢了自己。因为你传递给他的信息就是只有他才是厉害的那个人,可以赢的那个人,他已经习惯了形容词“最”。

如果你平时经常说:你再哭我就打你!你再不听话我就打你了!……这类的话语,那么几年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对“打”这件事情有独钟。

你也许会想,哇,平时说的话原来这么重要啊!看来我只要关注平时说话的内容,多跟宝宝说各种词汇就好了呗。

那我又要泼你冷水了,一个人的大脑发育的过程哪里是那么简单的呢?这就是这本书另一个重要的价值所在:激发孩子的大脑不仅取决于父母跟孩子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父母怎样去说的。

当你热情洋溢的时候,你的所有语言都会变成美妙的音符,承载着满满的爱流进了孩子的心里。

可是当你对孩子大呼小叫的时候……哦,天呐,你带孩子的除了恐惧和焦虑,其实还有神经系统发育的不良影响。

马萨诸塞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爱德华·特罗尼克(Edward Tronick)曾在网络视频上完成了一个让人难忘的“静面实验”(面无表情实验)。这是个关于宝宝社交需求的例子,让人感触颇深。

视频中,一位年轻的妈妈将她的宝宝扣在了一个很高的椅子上,然后跟宝宝一起嬉戏。然后妈妈突然背对孩子,当她再次转过来时,面部一下子犹如一张白纸,毫无表情。

宝宝满脸茫然地盯着她,紧接着宝宝的面容如阳光般灿烂,他手舞足蹈,伸手蹬腿,尝试用各种方法引起妈妈的回应。当宝宝意识到这纯属徒劳时,便耷拉着小脑袋开始号啕大哭。这一幕真的让人难以置信。

接着,我们看到妈妈开始焦虑,束手无策。最后,她苍白的面部又恢复到了之前慈爱温柔的妈妈的模样,宝宝也马上就又高兴起来了。

长期生活在“面无表情”或更糟糕、充满愤怒或是怀揣敌意的环境中,这肯定是无法在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内就能用一个拥抱弥补的。

正如之前提到的压力荷尔蒙一样,皮质醇开始浸入宝宝的大脑,这对宝宝大脑的核心区域极为不利,它将直接影响宝宝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自我及情感控制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身体健康状况。这样的消极影响是不可逆的

#聪明孩子养成记#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匙,就含在你嘴里

03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做呢?

《父母的语言》这本书介绍了最大化地激发其大脑潜能即“3T”原则法:

1共情关注(Tune in):共情关注你的孩子在做什么。

当孩子在玩积木的时候,如果你非要拉他来听你读绘本,那么这就是不符合共情关注原则的。

正确的做法是:先观察孩子在做什么,加入他,而不是硬性要求他来配合你。

2、充分沟通(Talk more):与孩子讨论时使用大量的描述性词语。

什么叫描述性词语呢?其实就是把你看到的说出来。我来举个例子。

当孩子帮你扫地之后,肯定是特别希望得到你的赞扬。这个时候,推荐的说法是:“我看到你努力的帮助我扫地,跟我一起把房间打扫干净了,我们合作地不错!”

重点在于肯定孩子的努力过程。指出他们已经完成的进度,不管有多少,都会带给孩子坚持不懈的勇气。

关于“大量”的意思,书中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

假设人的大脑是一个存钱罐。如果你只满足于往里面塞硬币,即便把它塞满了,你还是付不起大学学费,更别提去医学院了。

同理可得,如果父母只顾往孩子的脑袋里塞入简单的单词,装得再多,它们也无法跟大学水平相提并论。

3、轮流谈话(talk turns):和孩子轮流参与谈话。

我发现总有些家长因为孩子说话晚而焦躁,总想替孩子把话说完,性子急,等不得。其实这些都是交流中的大忌。

其实慢慢听孩子说完,那稚嫩的小童音,努力想表达的样子,都会永远印在你心里的。

最后给大家分享“3000万词汇倡议”活动组织者,两位教授得出的结论: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然而,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早期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孩子今后在学业中的表现。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不要只顾着给孩子报各种早教班、学习班,多关注平时与孩子的沟通,开启孩子智慧的那把金色钥匙,就在你们的嘴里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