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生孩子和晚生孩子,过得人生完全不一样,家长们你们赞同吗?

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生的早的家长会羡慕生的晚的家长;

而生的晚的家长会羡慕生的早的家长。

不信的话,各自把这个问题抛到各自的朋友圈。

看看是不是如此。

早生孩子和晚生孩子,过得人生完全不一样,家长们你们赞同吗?

早生孩子的优势:

1. 母体年纪轻,身体素质好,但不可过早于适婚年龄段,这样也不利于生长出营养发育健康的婴儿。适婚年龄之后,不晚于35岁高龄产子的分界点生子,都比高龄产妇生产起来更有利。

2. 年纪轻就当父母之后,身体素质好,对于健康活蹦乱跳的孩子来说,带起来更有体力。

3. 年轻就是资本,与成长发展起来的儿童更有亲近感,不容易有代沟。

4. 早生孩子,随着生育成本与养育成本的提升,生孩子越早的女性越来越发现生孩子早一些,成本会比晚生孩子的人费用要低一些。

5. 随着人们对于育儿的健康概念的加强,原先不挑剔的家长变得越来越细致,对儿童吃进嘴里的食物,奶粉,用品等会精挑细酌。无形中就增加了养育费用。

6. 年纪轻的父母,生完孩子之后,会希望自己的父母也替自己分忧,而年纪轻的父母的父母辈,也就是爷爷奶奶辈相对的年纪也轻,也有体力为年轻父母分忧。

晚生孩子的优势:

1. 双方经过长年的准备,晚得子。对于照顾孩子,哺育孩子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这比早生孩子的人来说,准备更加充足,不会盲目。

2. 晚生子家长思想相对成熟,考虑问题充分,对育儿理念相对研究较深,更懂得科学育儿。

3. 晚生子家长更理性,待人接物更成熟,更懂得人情世故。与孩子沟通,又或者与老师沟通更顺畅。

相互之间反过来,就是双方的弱势。

比如,晚生子的劣势就是早生子优势反过来。母体身体素质明显低于早生子的母体,生孩子会更吃力些。

而早生子的劣势也就是晚生子的优势反过来,准备资源会不充分,会显得更孩子气,不稳定。

两方面不能同步去做比较,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而过得人生完全不一样。这个就不一定就是早生与晚生绝对化的答案了。

早生孩子和晚生孩子,过得人生完全不一样,家长们你们赞同吗?

人生过得是否完满幸福,与早生与晚生无关。

与什么有关?

与人格形成的成熟度有关。

被称为人格研究界第一人的哈弗教授G.W.欧尔波特(1897年-1967年)。提出运用现象学中的观察法研究人格的成熟度,在《人格开态与成长》一文中提出了成熟人格的六要素,称为人格成熟的基准。

1. 自我意识的扩展。

婴儿时期只会爱自己,成人之后,会扩展到职业,家庭乃至国家的意识扩展。为成熟人格的表征之一。

2. 和他人的密切关系

不会随意在他人背后议论,对周围的人都能建立亲密感。不排除他人,宽容待人。

3. 情绪的稳定。

不盲目压抑,也不钻牛角尖,碰到挫折有相当耐力,会控制情绪,适时地自我反省。

4. 具有对现实的觉察能力。

有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有正确认知现实的能力。

5. 幽默感。

以自我为对象,具有洞察能力,能以幽默的状态,保持距离地审视自己。

6. 统一的人生哲学。

内在统一,有个人的生活信仰与生活目标。

有以上六点的人具有成熟人格的基本条件。

无论是不是早生子还是晚生子,都与“人生是否会不一样”无关。

一个早生子的人,哪怕身体素质好,与孩子无代沟感,也会因为人格不够成熟,而将生活变得一团糟。

一个晚生子的人,哪怕身体素质差,与孩子有代沟感,也会因为人格的成熟,而将生活过得像蜜一样。

那都是因人而异的结果。

人生是否完美圆满,与早生子还是晚生子无关,与人格是否成熟有关。

早生孩子和晚生孩子,过得人生完全不一样,家长们你们赞同吗?

一个真实的案例给到大家。

云南有一位留守儿童,早年缺乏父母关爱,很早的时候就早恋,可能早生子的年龄绝对是出乎我们的想象。

双方父母因为孩子的偷吃禁果,而不得已开始张罗孩子的婚礼。女孩因为肚子里即将诞生的孩子,而即将成为人母。

索性的是,心理老师的关怀,让孩子家长意识到孩子终究还是一个孩子,她的思想与人格都未成熟。

最后在大家的劝解下,孩子没有结婚,而是打了胎,并且成功地考上外地的高校,现如今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老师。当然结婚的对象还是当年那个男孩。

不过这个时候,对于她来说,她的人生将会更圆满,因为她的认知已经成熟了。

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

没有早晚之分。

只有成熟之分。

我是萤火虫老师,我在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