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孩子,我相信你

孩子,我相信你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经典的《三字经》开首语,正在被一些婴儿心理学的实验所验证。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布卢姆发现,婴儿对善意行为和恶意行为拥有普遍性的理解。对此项的研究主要采用“目光停留时间”的方法。婴儿对某个事物特别感兴趣或觉得惊讶,目光停留于此的时间,往往会长于那些不感兴趣的事物;如果让他们同时看两个事物,婴儿通常也会选择那个更感兴趣的东西。

耶鲁大学的研究者让六个月到一岁大的婴儿观看木偶表演。一个多彩木偶正在登山,一个木偶从旁协助,另一个则伺机把登山的木偶推下山去。看过几次表演后,研究人员把乐于助人和搞破坏的木偶放在婴儿面前,发现婴儿喜欢看乐于助人的木偶。这个结果表明,六个月到十个月大的婴儿偏爱“好人”,讨厌“坏人”。

还有两个模拟情境同样证明半岁大,甚至年龄更小的婴儿也具有是非感。在一种情境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玩具狗开箱子”的道德剧。一只泰迪熊帮助玩具狗举起箱盖,另一只泰迪熊却固执地坐在箱盖上阻止玩具狗打开箱子。在另一种类似的情境中,一只木偶猫与两只玩具兔正在玩滚皮球游戏。同样,一只兔子扮演“好人”角色,接到猫的皮球后把球滚回去;另一只兔子扮演“坏人”角色,捡起皮球逃之夭夭。

通过这些实验结果,布卢姆认为,人类的道德不完全是后天习得的,而是与生俱来的。

孩子,我相信你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一次经历。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我再去买些吃食招待。客人见我熟练地拉开抽斗,拿出钞票,不禁对着我妈妈惊叹:“天哪,你们家放钱的抽斗居然不用上锁啊?小孩子不会随便拿去乱花吗?钱少了怎么办?我们家可不敢这样。”

估计是因为客人那一连串的惊呼,所以记忆才深深嵌入我的脑海。

是的,那还是物质极其匮乏的上世纪70年代,对于需要养育三个孩子,负担双方老人的教师家庭,钱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的父母竟然这样大胆,钱放在敞开的抽斗,让我们自己去拿。这里边,蕴含着父母对孩子多大的信任。

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已经忘记了。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真谛,我却秉承了。那就是,相信人性本善,相信孩子本来就是好孩子。

所以,现在我们家的零花钱,也是放在敞开的抽斗中,我的女儿从小也是自行取用。

家长若是认为孩子好,孩子会变得更好。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中典型的罗森塔尔效应。

亲爱的家长,谁说教育孩子难?

有时,简单到你只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

现实中,大多数家长相信孩子的善良。可是,对于孩子的能力,就似乎有些吃不准了。

孩子,我相信你

有个场景,也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被朋友拉去参加一个聚会,其中有两个家庭特意向我请教一些教育孩子的建议。

攀谈下来,这两个家庭的情况差不多。都是事业很优秀的家长,养育了学业很成功的女儿,两个孩子现在都在美国读大学。在我看来,两个孩子言行举止都很得体,看不出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地方。

可是,从父女之间的对话,又总能感觉到有点不太对劲。比如,当爸爸说话的时候,孩子的眼神和爸爸没有交流,很淡漠,甚至有些排斥。

再仔细听下来,两个爸爸滔滔不绝所讲述的,都是对孩子成长的关切,大到未来的专业选择,小到回程的机票,无不做出规划和安排,正确合理到似乎无懈可击。是的,以这两位爸爸的智商和人生经历,替孩子所想所做的,当然都是最优选项。

“但我们的孩子,怎么就是不买账呢?有时还不听话,甚至要对着干呢?”两位爸爸说着就不禁摇头叹息。两位妈妈则紧盯着我:“这就是我们要找你咨询的问题。”

我说:“问题不复杂,主要原因在于爸爸不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对女儿缺乏信任。”

谁承想,话音刚落,我身边那两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竟然同时泪如雨下。她们哽咽着诉说,爸爸的不信任是如何挫伤她们的自尊以及自信。顺从爸爸的安排,使她们缺乏成就感;而对爸爸的爱,又使她们在隐忍,所以过得一点都不快乐。两位贤妻良母型的妈妈,似乎无计可施,只在一边陪同垂泪。

孩子,我相信你

是什么触动了那两位姑娘的心事,让她们无法矜持,潸然泪下?

其实,本质上还是父母对子女缺乏信任。

除了相信孩子本性的善良,我们还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应对大千世界。有句俗语说过,每个人都是带着口粮来到这个世界的。

所以,当孩子足以能够一个人闯荡世界时,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帮他们备齐行囊。

还有,就是对孩子品行和能力的信任。

孩子,我相信你,所以放心让你远走高飞。

孩子,我相信你

审核:韩丽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