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最近一位年轻的妈妈咨询,说家里五岁的孩子特别倔,总爱发脾气。


早晨起床想穿哪件衣服就必须穿哪件,说想带哪个玩具就必须带着去幼儿园,说不想去幼儿园,任凭她百般诱哄也不让步,而且孩子的脾气还是越改越差。弄得她我每天气的快发疯,甚至有种崩溃的感觉。即使知道自己需要耐心,但是,一次两次的情绪平和,一旦遇上三番四次的触犯,结局就是火山喷发。

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这样的场景,很多家长都有共鸣,我们困惑和怨叹孩子犟的同时,却很少去探究这种性格的成因。但若是在生活中观察,不难发现,其实成年人也有双重性格的情况,在外人或家人面前表现出的行为往往大相径庭,比如,对待朋友友好热情,对待家人却严肃苛刻。

我们看到自己在外人面前的表现,很少注意到自己对待家人的方式。这是由于面对家人时,我们的表现是潜意识行为控制,这是意识无法监控到的。

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在教育子女时,多数成年人容易表现出潜意识的控制和执著。比如在孩子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坚持让孩子必须听自己的安排。这是由于“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我们是老子,你是孩子必须听我的"......这样极具控制欲的观念在作怪,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无论孩子做什么,只要与我们成年人不一致,我们作为父母就会焦虑,实施控制。有时还会因为想要10分钟玩耍时间这种小事,,僵持了1小时。

这种情况下,父母关注的不再是问题本身,而是孩子是否听从自己的安排。因此,他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以至于执着毫不妥协地让孩子听自己的要求,而这样的过程就会锻炼出孩子坚持自我,毫不妥协的个性。

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改变孩子倔强的性格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个过程首先要改变的就是父母。因为孩子与父母的长期互动中,很少看到父母对待同事和朋友的样子,但能直观的感受到父母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他们接受父母对待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学习之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外界,所以会与父母的表现不太一致。一旦父母改变了自己面对孩子的方式,孩子也会换一种方式去面对世界。

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站在孩子的角度

如果父母放下了自己的执著,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接受他们合理的需求,孩子也就学会理解父母的用意。记得在山西,一次家长工作坊后,一位孩子的父亲不再坚持“儿子就应该听老子”这样的观点,开始学着站在儿子的角度看世界,在儿子每天晚上放学回来后,聊一聊学校里的事,还利用周末带着儿子去了一次游乐场,一起玩游戏,还会在结束后和儿子一起讨论,总结经验。

慢慢的,父子彼此尊重,关系越发亲密,儿子对于父亲的一些要求不再抗拒,比如周五想玩游戏,父亲要求先完成作业,儿子也欣然接受了。想周末和同学出去踢球,父亲希望他先复习功课,准备考试,儿子就和同学约了考试之后再踢球。儿子还对父亲增加了信任感,会和他分享自己的秘密,比如自己对班里的某个女孩存有好感,想求助父亲教他如何表达。

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倾听孩子的诉求

有一些家长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孩子首先提出一种商议时,一开始就会拒绝否定孩子,一旦孩子开始坚持自己的要求,就很容易发生争吵和冷战。

但有一些聪明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会先表现出妥协的一面,但是这种表面的妥协,却会让父母在与孩子出现矛盾时能够掌握主动权,跳出自己的情绪制约,缓解了冲突,降低了负面情绪的循环,也实质上的把握了沟通的走向,促进了对于问题的解决。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作为家长需要注意倾听,并且给予孩子情感的呼应。一旦家长开始调节沟通方式,多倾听,多理解,多让步,多妥协,孩子也就更多的满足父母的要求。

沟通方式一:

孩子:妈妈我想先玩半个小时的手机放松一下,之后我再写作业

妈妈:不行,就知道玩,先写作业!

孩子:妈妈,你就让我先玩一会儿能咋滴,我玩半个小时马上写作业!

妈妈:不行,告诉你不行就是不行

孩子:怎么就不行,我就想玩一会,你不让我玩,我就不写作业

妈妈:你必须先写作业,不能玩

孩子:我就想玩,我不想写作业。

这种完全否定的方式,会不断滋生孩子对抗的情绪,就算开始孩子是以商量的语气进行沟通,但是随着家长的过度坚持否定,孩子会毫不妥协,拒绝让步,从而导致矛盾激化,冲突加剧,焦虑情绪攀升。即使最后孩子默默接受了,内心深处也会对父母多了一丝抗拒

沟通方式二:

孩子:妈妈我想先玩半个小时的手机放松一下,之后我再写作业

妈妈:你累啦,好,那就放松一些,吃点水果,看看手机可以,看15分钟就好了。时间长了眼睛就累了!好么。

孩子:好吧,那我先放松一下,等我写完作业再玩一会,你看可以吗?

妈妈:好的,没问题,作业要专注,保证质量啊!

孩子:(很开心),没问题,你相信儿子,一定认真做。

这种带着理解和商量的意味去沟通,孩子和妈妈都会选择避让一步,友好协商。

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让孩子自主选择

如果在家庭教育中,优先给孩子自主权,孩子就会更多的思考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比如说:

孩子:“妈妈,我想穿你给我买的那双新鞋),行不行?”,(为春节准备的一双单鞋,但是东北的冬天零下20度,在三九天穿这双单鞋一定会冻脚)

妈妈:“行啊,就是天冷,你会冻脚,如果你愿意穿,你就穿吧!(不穿上尝试一下怎么知道会冻脚)”

孩子:“嗯,那我穿一下,出去试试看。”过了一阵子,“不行,太冷了,冻脚啊,妈妈,我还是先听你的吧。”

给了孩子选择的自主权,孩子体验到了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他就会更多的听从家长的意见。但是如果在孩子做选择时,家长总是通过控制和指挥的方式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孩子就没有机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也没有机会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就会很容易从内心里过于执著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养成倔强的个性。

比如说:

“妈妈,我想先做数学作业,最后再做语文”

“语文本来就不好,应该先学习语文,先完成语文作业;”

“妈妈,你早上早点叫我,我起来再背语文书下注解”

“早上平时都起来那么晚,明天早起被语文书下注解,怎么可能。”

“妈妈,我想先看会课外书,之后再写作业”

“作业那么多,不先写作业,还要先看课外书等。”

以上的情景,站在家长的角度,具有非常充分的理由,但是如果我们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呢?语文不好弄得做作业到很晚,下次孩子就会合理安排做作业的顺序;早起太晚,没有时间背注解,结果老师提问不会,考试答不上,下次孩子自己也会注意;看了课外书耽误时间没完成作业被批评,下次就知道事有轻重缓急,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这种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可以适当做一些引导,孩子就会在学会承担责任的同时学会听取父母的意见,也会慢慢学会向长者请教经验。

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孩子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帮助我们成年人成长和完善的。从成年人到父母,改变的不只有身份,还有我们的行为处事。我们也曾固守自我,在与他人的冲突时,将错误指向外界,会说是别人的错,别人的不足。

但是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将问题推给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的执著,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给予孩子自主权的同时予以积极的引导,在名为“学做父母”的修行中,不断地反思及调整自我,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