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孩子养成记 之 父母语言的神奇力量

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有幸读到一本书,书名叫做《父母的语言》,对我启发很大。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把书上的经验付诸于实践,现在孩子刚满两岁,可以跟大人毫无障碍地沟通,并且会背多首唐诗,会背部分三字经、会唱几首英文和中文的儿歌,也可以讲一些简单的故事。借此机会,把书中的精华和个人经验分享给大家。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

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

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

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

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聪明孩子养成记 之 父母语言的神奇力量


美国学者Betty Hart和Todd R. Risley,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过长期追踪研究发现:与来自高收入、专业人士家庭的孩子相比,早在进入幼儿园之前,低收入家庭孩子的词汇发展差异已经产生。到三岁的时候,词汇输入差距在3000万左右,这一词汇输入的巨大差距,将会持续影响到孩子初高中的学业成绩。基于这项研究,Betty Hart和Todd R. Risley 提出了著名的“三千万词汇鸿沟”(The 30 Million Words Gap)的概念。

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会增长得越快,孩子日后测试出来的智商会越高。错过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就可能造成孩子以后在学业上和其他同学有差距。一个语料丰富的早教语言环境对于婴儿和儿童的大脑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即3T原则:

Tune in 共情关注

Talk more 充分交流

Take turns 轮流谈话


第一个T:共情关注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

哪怕孩子太小了,听不懂大人的话,或者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

举个例子。

当我们正准备给宝宝读一本绘本,我们告诉孩子,快过来开始读书了。可惜,孩子没有回应,继续玩他的玩具。这时,我们是不是会再次催促,“快点过来,这个故事特别有意思,让爸爸(妈妈)念给你听。”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加入到了孩子的玩耍中。

仿佛孩子之前说道:“爸爸妈妈,快过来玩啊,玩具可有意思啦。”

当我们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时,哪怕孩子的热度只持续了五分钟,就转换了注意力,孩子的大脑也能得到开发。

父母们还可以询问孩子,“想不想听我读绘本啊?”

然后仔细地关注孩子的回答,即使孩子的回答不成语句,或不是父母所期待的答案。

就“共情关注”而言,一切的发现都是有价值的。


聪明孩子养成记 之 父母语言的神奇力量


第二个T:充分交流

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多跟孩子交流。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用语言描述正在做的事,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讲述是让其沉浸于语言环境的好方法。

当父母在孩子面前说出这些词汇,描述起每一项家务时,孩子的大脑同时也在吸纳父母的话,这有助于大脑的开发和亲子依恋的建立。

“妈妈来给你换尿布啦。看看,都湿透了。闻闻,臭死了!”

“来吧,宝贝我们换片新尿不湿。”

“你看看,不湿啦。来摸摸,是不是又干又软。”

“换了是不是舒服多了?”

“到时间刷牙啦,我们谁先来啊?”

“找你的牙刷!你的是紫色的,爸爸的是绿色的。”

“现在我们要把牙膏挤到牙刷上。”

“来,一点儿一点儿挤。干得真棒!”

“好,现在准备刷牙啦。开始刷吧,从上到下,从前往后,咱们每个部分都要刷到”


聪明孩子养成记 之 父母语言的神奇力量


第三个T:轮流谈话

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和孩子一问一答。

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做到轮流谈话,首先,父母必须“共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然后找到机会跟孩子“充分交流”。

实施的关键在于父母必须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虽然孩子在小的时候会说一些自创的词语,或者某些词语的发音不完整,或者偶尔才说一些父母可以理解的词语,但父母一定要抓住他们的语言信号,好好地回应后,再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

“这是什么?”

“在玩什么呀?”

“球的颜色是什么?”

“摔倒了该怎么办啊?”

父母将“怎么办”和“为什么”抛给孩子,就足以让他们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了。最后,孩子会抛出一连串的话语、想法和鬼主意来当作问题的回应。

在这一问一答当中,孩子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将会突飞猛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