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一生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晚年才知愧對百姓向天下人認錯

“罪己詔”是古代封建王朝經常出現的詞彙,歷史上很多皇帝都頒佈過罪己詔,如唐太宗一生就有過26份罪己詔,其後的宋理宗、明朱熹宗、清世祖等皆有效仿。在皇權至上的封建體制中,皇帝能降下身段向天下人認錯,這本身就十分難得。

漢武帝一生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晚年才知愧對百姓向天下人認錯


罪己詔的用意都是自責,只是輕重有別。史料記載第一個頒佈罪己詔的皇帝時漢文帝,但最著名的還是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漢武帝接手的是一個富足的王朝,這讓他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不斷強化中央集權,在忍受了數十年的屈辱後,取消和親制度,向北方的匈奴發起了強大的攻勢。

向匈奴開戰雖耗費國力,可畢竟也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只不過漢武帝的一生不僅驍勇好戰,也伴隨著好大喜功、鋪張奢靡。從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開始,武帝開始大興土木,修宮室,鑿瑤池,先後建造了建章宮、明光宮、柏梁臺。

漢武帝一生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晚年才知愧對百姓向天下人認錯


在都城長安周圍,武帝又建造了長楊宮、五祚宮等六處別宮。為了便於巡遊,他還在全國各地建了許多行宮,如規模宏大的上林苑,經年累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從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開始,武帝多次巡遊各地,史料中可查的就多達二十餘次,遠遠超過當年的秦始皇。更有甚者,武帝講究排場,每次出巡隨扈的官員、軍隊多達十餘萬,沿途百姓為此付出了沉重的負擔。

建造宮殿和巡遊讓大漢王朝財力大大衰竭,可武帝為了效仿黃帝和秦始皇,一心追求登天成仙。為此,他共舉行了六次泰山封禪大典,是中國歷史上封禪最多的帝王。而且每次封禪,都要花費數量龐大的金錢。為了追求長生不老,武帝多次派人入海求仙,花費繁巨。

漢武帝一生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晚年才知愧對百姓向天下人認錯


皇帝奢靡帶來的結果是公卿百官的效仿,整個統治集團日趨腐敗,到了武帝中後期,國家財政虧空,賦稅、兵役、徭役逼得百姓喘不過氣來。武帝晚年,出現了“天下虛耗,人復相食”的局面。

百姓吃不上飯,被迫流亡他鄉,這也預示著社會矛盾的激化和不穩定。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地陸續爆發了農民起義,起義軍到處攻佔城池,殺戮官吏。武帝盛怒之下,大肆屠殺起義軍,甚至還誅連普通百姓。可武帝用盡了一切手段,卻無法鎮壓起義,反而愈演愈烈。

漢武帝一生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晚年才知愧對百姓向天下人認錯


這個時候的大漢王朝,就好像是秦末的翻版,危機四伏的社會局勢不得不讓武帝作出反省。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漢武帝頒佈了著名的《輪臺罪己詔》,公開向天下臣民認錯:“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悉苦,不可追悔。自今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

在這份罪己詔中,武帝情真意切,表示要痛改前非,從此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隨後他又聽從丞相田千秋的建議,罷斥方士,並反省自己。武帝的這一反思,成了漢武帝晚年轉變政策的基礎,他大力實行經濟改革,推行代田法,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扭轉了危急的局勢,為其後的“昭宣中興”創造了條件。

漢武帝一生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晚年才知愧對百姓向天下人認錯


自漢武帝的這份罪己詔頒佈後,其後歷朝歷代的帝王在國家危亡或是天災頻發的時候,都紛紛效仿以求得到天下臣民的諒解。而且,漢武帝的罪己詔也成為歷代君王被迫檢討自己胡作非為而禍國殃民的套語,其誠意也大大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