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運營中最重要的事,努力卡位還是精打細算?

細緻的運營計劃是否能夠達成運營預期呢?

亞馬遜運營中最重要的事,努力卡位還是精打細算?

有賣家發來一份運營計劃讓我提建議,在運營計劃中,賣家精細的列出要做多少測評,投放多少廣告,進行多少Giveaway抽獎,以及通過站外Deals網站的促銷引流,Youtube網絡紅人視頻等,賣家把以上的各項細化到具體的數字,然後具體到以周為單位進行推進,並設置了一個三個月的打造計劃,然後,列出了預計的投入金額和預期效果。

在這份運營計劃裡,可謂是非常精打細算的,但如此細緻的運營計劃是否能夠達成運營預期呢?

我對此持懷疑態度。

亞馬遜運營中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卡位。在我們選品時,我們首先關注的是各個類目的Best Sellers清單,而每每看到一個長期霸佔Best Seller位置的Listing,我們都會在心裡默唸,這傢伙每天可以出多少單賺多少錢等等。

為什麼呢?

因為當一個產品能夠排名在該小類目的最前面,就意味著它每天必然有超出其他賣家的訂單數量。

你也許會說,人家之所以成為Best Seller是因為人家有那麼多的銷量存在呀!是的,確實是這個理兒。

但作為賣家,如果我們把這個邏輯倒過來,結果會怎樣呢?

因為一條Listing的排名在Best Seller,所以,它每天的銷量會是多少多少,而這麼多的銷量可以為賣家帶來多少多少的利潤。如此推算下來,賣家只需要做一件事:在打造一條Listing的過程中,想辦法讓自己的Listing的BSR的排名能夠保持持續上升的趨勢,直至其成為Best Seller,然後,努力維持其Best Seller的位置。

如果能夠做到此,一個爆款也就打造成功了,此時,何愁沒有銷量呢?而此時,又何愁沒有利潤呢?

相對於規劃了運營計劃的賣家在模擬的靜態下起草的運營計劃,要想做到推動Listing的排位和卡位,則是一個目標單一、過程卻動態的過程。

用卡位的邏輯做運營,就是要把Listing BSR排名的上升作為持續關注的對象。沒有訂單時,哪怕虧本也要接到訂單;訂單數量太少,哪怕虧本也要讓訂單數量增加;隨時關注訂單數量的增加和排名的上升,如果出現停滯,可以降價或者採取其他手段,也要維持訂單和排名的雙雙上升。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投放適當的站內廣告,配合適當比例的增評,持續保證庫存數量能夠滿足銷量的增長預期等等。

如果能夠保持這樣的運營節奏,你會發現,Listing的排名一步步上升,直到上升到你的期望排名,而此時,銷量也趨於穩定了,逐步的調整產品價格到能夠帶來合理利潤的水平(關於調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小步慢跑”的調價策略)。Listing站穩在一個排名區間,卡位動作完成,剩下的,就是日常的簡單維護和每天數數訂單算算利潤的好心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