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PPP:運營

“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這是曾國藩送別九弟曾國荃時的一句詩,現在也成為很多企業家的座右銘,時時告誡自己在紛繁複雜的市場環境裡保持一顆冷靜的平常心,客觀的看待市場的機遇和風險,不盲目的跟風、攀比,堅持做與企業自身資源和能力相匹配的事,正心跬步、行穩致遠。

淺談PPP:運營


隨著大量PPP項目建設進入到中後期,部分項目逐漸進入運營期,除掉那些披著“PPP”外衣的項目,建築企業手頭真正的運營類項目數量不少、類型繁多。如何做好運營,把手頭的“燙手山芋”安全的轉化為長期的“現金奶牛”是擺在管理者案頭的大課題。與不少企業管理者有過關於此話題的專門探討:信心滿滿者有之、憂心忡忡者有之、且行且看者有之……,作為旁觀者,想先羅列業內擔心比較多的問題,至於如何有效的解決,可能需要集國家、行業、企業管理者、學者們的共同智慧。

1. 政策不確定,預期風險大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關於PPP的政策風向明顯偏緊,控制風險的舉措在強化,我們看到不少的項目被暫停、出庫,部分在施項目預算額不斷削減。從側面瞭解到一些項目雖然預算金額或者框架協議金額很大,但轉化為營收或者施工產值的比例在不斷降低,部分大型企業也逐步在終止一些風險較大的PPP項目(某二級單位就計劃終止近十個項目,按每個項目前期投入5000萬計算的話,這是一筆巨大的沉沒成本)。

另外,高層已明確表示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原來一些“摸著石頭過河”時的政策和指令可能會調整,而企業在“政企關係”、“銀企關係”中一直處於“弱勢地位”,這就更加劇了企業對政策不確定性的預期風險。

2. 任期考核制,遠近難平衡

政府官員及大型國企的任期制及任期考核制註定難以平衡近期及長期的發展,前段時間就有高級官員列出數據說明中國的地方債遠超公佈的金額水平,而且相當多的地方政府在短期內無法償還債務,甚至連利息支付都成問題。試想下,在主要領導及對應部門領導頻繁調任以後,誰能確保合同的履約能無縫銜接?再設身處地的假設下,你作為某個任期的領導,是將有限的財政預算支付在前任的“政績工程、民生工程”上,還是更多的投入自己的任期政績?若非國家層面的考核評價做實質性修正(我們欣喜的看到已經有了相當的改變)及法制的完善、契約精神的培育,這個問題將一直是懸在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3. 取費不健全,付費未習慣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免費的或者便宜的產品和服務,然而很多時候“免費的就是最貴的”。為了不交過路費而繞道走路況差的公路導致車耗及油耗成本高於過路費;由於都不願意支付汙水處理費而使用不達標水資源導致健康問題等。另一個方面,目前市場的取費機制不盡合理,難以得到企業和消費者的認可也是制約良好市場環境培育的重要因素,比如廣受詬病的油價調節機制(國際油價140美元一桶時與現在七八十美元一桶時,成品油售價差不多)、嚴重滯後於市場的人工工資指導價調節機制等。

淺談PPP:運營


4. 運營能力缺,市場待培育

在建築企業調研PPP的運營問題時,有兩種觀點較為集中,一種是“我們自己不會去做具體的運營,到時交於社會力量去運營”;另一種觀點是“我們自己要做運營的,畢竟從中長期看市場的建設量會降下來,我們企業必須轉型持有相應的運營資產”。深入探討後,你會發現這兩種思路都有很大的挑戰:

淺談PPP:運營


委託經營類:可能未來這是大部分實質運營類項目的出路,問題在於大家都想把運營交給社會方,但社會方是誰?是否有足夠的力量來承接?交於社會方的運營成本所有者能接受?最近我們也看到一些非工程行業的企業也開始參與PPP業務,比如復星集團參與鐵路項目、醫院運營等,也許這是個巨大的潛力市場,未來因為市場有需求而培育出大量的優質運營管理類企業。

自己運營類:我們知道國際上做資產運營最好的工程企業之一是法國萬喜,它的核心運營資產主要還是集中在收費路、城市停車場及機場等三大類,國內很多大型建築企業參與的PPP項目類型很多,有市政工程、收費路、學校,甚至監獄和醫院等,從施工業務轉型為運營本來就極其不易,更何況涉及的業務如此之多、差異如此之大。所以對於矢志轉型的建築企業來說,未來如何選擇並聚焦適合自己的運營類資產及培育相應的能力任重而道遠。

淺談PPP:運營


5. 工程質量差,養護成本高

幾十年來,大家見慣了豆腐渣工程和短命工程,“拆了建、建了拆”成為常態,我們也經常為“XX速度”、“世紀工程”等竭力歡呼,推高了GDP的同時也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有統計顯示,對比美國和中國的公路建設,美國在建造階段投入的成本高,但後續的使用期長且維護成本低;中國則相反,建造時想方設法壓低預算,逼得施工方去找變更甚至偷工減料,最後導致使用壽命短、維護成本高。對比分析的結論是,從全生命週期的成本來看,中國的造價更高、資源利用效率要低得多。

有過一個統計,2016年全國有收費公路的29個省市,沒有一個省市是正現金流的,全部為負。一方面是建造量大、資金投入高;另一方面就是養護、運營成本高企。

6. 資金成本高,收益難保障

截止2017年,過去十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過420萬億人民幣,若簡單按10%的投資收益算的話(當然中間有大量的非經營性投資),每年的收益應該超過40萬億,接近當年GDP的50%,這個比例遠超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最近這幾年貸款利率上行、資金成本高企,企業層面投資項目更多的是為了獲取工程,獲得施工收益,若轉型為持有大量資產,目前的市場資產收益水平能否覆蓋資金成本都是個未知數。

結束語:以上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冷眼”看到的幾個問題,我們也知道,不管是大到一個國家、一個行業,還是小到一個企業、一個人,在各個發展階段都存在各種困難,我們都是在問題中探索前行。同時,我們更應該堅信,在黨和國家的英明領導下,在廣大企業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目前面臨的這些問題都將逐一化解,成為大國崛起、行業升級過程中的一個個小插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