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有風險 如何辨別飛單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在銀行買理財一定是安全的,哪怕出了問題也有銀行來兜底。然而近些年不斷爆出的“飛單”事件為人們敲響了警鐘。原來,在銀行也能買到“假理財”。那麼究竟銀行理財有哪些產品?如何判斷自己購買的是不是“假理財”?

銀行理財有風險 如何辨別飛單

什麼是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行理財”一定得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產品。而實際上,銀行由於存款量大、門店多、客戶量大、信譽好等等諸多因素,往往會代銷很多其它公司的產品。

銀行自家的產品,“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但是對於銀行代銷的產品,產品的盈虧都是由產品的發行管理公司負責,銀行只是代銷提成,並不承擔責任。

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理財經理往往注重宣傳收益率,強調銀行的信譽背書,不太會主動告知這款產品是銀行自行發行的,還是代售的,這些關乎風險的事情,常常被刻意隱瞞了。

那麼,怎麼辨別是銀行的自發產品還是代銷產品呢?

按照監管要求,每款銀行自有理財產品,均會在產品說明書正文顯著位置,標註產品登記編碼,每款理財產品對應一個一個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或15位產品編碼。我們可依據該登記編碼,在銀監會承認的專門披露銀行理財信息門戶網站—中國理財網,輸入產品登記編碼,查詢和驗證產品。

銀行理財有風險 如何辨別飛單

  

對於代銷產品,則可在銀行系統和官網等官方正式渠道查詢相關信息。所以在購買前建議市民有必要先了解購買的理財產品是銀行自有理財,還有代銷產品,且具體是哪家機構產品。

如何避免“飛單”

“飛單”即銀行員工個人或者某個支行利用儲戶的信任,私下違規操作,銷售未經過總行報備、也沒有在監管部門審批報備的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佣金提成。對於客戶來說,資金失去了銀行嚴格風控的保護就很容易"打水漂"。

怎麼判斷是否是‘’飛單”

  1. 按照正常流程理性購買

銀監會對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過程有嚴格的要求:

首先,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含代銷產品)全程必須在監控錄像下進行,錄音錄像資料要求保存至少2年以上。

其次,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前,必須先填寫《風險承受能力評估調查問卷》,接受風險承受能力測評,購買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匹配的產品。

第三,簽署產品合同,並通過銀行櫃檯或自助渠道等正規渠道完成購買操作。

2.勿輕信保本保息承諾

客戶應該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和“風險揭示書”,充分了解理財產品的重要信息,尤其是風險評級、投資標的、收益來源及給付方式和週期、風險提示、有無特別購買費用、定期信息披露等方面。

市民應關注自己的風險測評結果,對於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產品,應拒絕購買。有些銀行是通過系統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風險等級進行監控的,如果客戶被忽悠,購買高於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系統會自動攔截銷售申請。

對於一些銷售人員所作出的“保本保息”的承諾,千萬不要輕易相信,銀行是值得信任的,但是銀行員工不一定,應以產品說明書上的描述為準。為避免被誤導,市民應在簽署產品合同時,必須重點關注兩點:一是產品類型。產品合同中是否註明保本,如合同中無相關條款,客戶經理的承諾就沒有法律效用;二是產品風險評級。對於不太熟悉銀行產品的投資者,應選擇購買風險評級較低的產品。

3.根據資金流向判斷是否被飛單

投資者在購買相關理財產品時,可以關注資金是否匯入銀行賬戶或銀行代銷產品的發行機構賬戶,來鑑別真假理財,凡是被要求向個人或第三方公司賬戶轉賬或匯款的,就要提高警惕,並注意查看業務辦理回執中的收款賬戶和自身的賬戶明細。

銀行理財有風險 如何辨別飛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