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代就已經有“朋友圈”、“漂流瓶”了?古人腦洞真大!

隨著微信功能越來越完善,使用微信進行社交也成了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微信不僅提供了即時通訊功能,還給我們了一些展示自己生活、陌生社交等功能,比如朋友圈、漂流瓶。

說起“朋友圈”、“漂流瓶”大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微信,但你可能還不知道,朋友圈、漂流瓶那都是古人玩剩下的東西,別看古代科技不甚發達,但該有的東西一樣也不少哦!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看這古代的“朋友圈”“漂流瓶”都是怎麼來的,又有著什麼作用?

早在唐代就已經有“朋友圈”、“漂流瓶”了?古人腦洞真大!

最早的“朋友圈”

這個還要從大唐年間說起,唐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空前強大的歷史時期,威震四海,萬邦來朝。同時,唐朝時期也出了很多著名的詩人,像初唐四傑、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柳宗元、白居易等。

寫詩對於古代文人來說,不僅可以向世人展現自己的才華,還可以抒發自己的情感,比如躊躇滿志、懷才不遇、悲歡離合,綜合起來就是說寫詩是給別人看的。跟咱們現在的朋友圈的功能差不多,都是展示自己。

但古代不像現在通訊這麼發達,作了首詩怎麼才能讓人看見呢?

沒錯,寫牆上,因此就有了最初的朋友圈——詩牆!不過也不是隨便一面牆都可以的,得是人多的地方,寫在自己家牆上別人也看不到(關鍵是不會弄髒自家的牆)。

早在唐代就已經有“朋友圈”、“漂流瓶”了?古人腦洞真大!

常德詩牆

那究竟什麼樣的牆可以作為詩牆呢?

我們知道,文人墨客們除了作詩之外,大都還有一個愛好,就是飲酒。

李白的《將進酒》就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這樣的詩句;再比如白居易《琵琶行》裡面的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可見古人有多愛酒!

所以酒肆是古代文人們最常去的聚會點,往往是酒意正酣,突然詩興大發就要作詩一首,因此酒肆的牆上也就成了詩人曬詩的首選之地。而酒肆也會提供筆墨,可以讓詩人們即興在牆上題詩。

早在唐代就已經有“朋友圈”、“漂流瓶”了?古人腦洞真大!

牆上題詩的另一個功能:“留言板”

在牆上題詩除了以文會友,交流寫詩心得外,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留言板”。

古代交通、通訊方面都不是很發達,大老遠跑去朋友家嘮嗑,到了發現人沒在。等吧不知道主人啥時候回來,走吧,白跑一趟又不甘心,提筆在牆上留一首詩表示自己來過,也算沒白來!

比如賈島的“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再比如丘為的“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

朋友圈V2.0版本(詩板)更新

隨著在牆上作詩的人越來越多,寫不下了。這時只能將前面的是給塗掉,一來二去麻煩得很,而且還不方便傳播,怎麼辦?

很明顯,朋友圈V2.0版本要發佈了。前面的朋友圈版本叫“詩牆”,新版朋友圈叫“詩板”,顧名思義就是“把詩寫在木板上,掛起來”這樣就又有了很多的空間供詩人們創作,而且更方便傳播,因此大受歡迎。

早在唐代就已經有“朋友圈”、“漂流瓶”了?古人腦洞真大!

詩板

比如在《四庫全書》中有記載到:

(白居易)曰:“歷山劉郎中禹錫,三年理白帝,欲作一詩於此,怯而不為,罷郡經過,悉去詩板千餘首,但留沈儉期、王無競、皇甫冉、李端四章而已。此四章,古今絕唱,人造次不合為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詩板千餘首”可見詩板數量之多,應用之廣泛。

早在唐代就已經有“朋友圈”、“漂流瓶”了?古人腦洞真大!

最早的“漂流瓶”——詩瓢

當然了“詩牆”、“詩板”都是城裡人的玩法,如果家在農村或者隱居山林了怎麼辦?寫詩給猴子看嗎?當然不是,古代詩人又一個社交工具“漂流瓶”出現了。

何為漂流瓶?

在古代,漂流瓶還不叫漂流瓶,叫做——詩瓢。就是將寫的詩裝進葫蘆裡面,封上口,然後放到溪流或者河裡面,讓它順流而下,誰在下游撿到了,就得到了這一首詩!

早在唐代就已經有“朋友圈”、“漂流瓶”了?古人腦洞真大!

首創詩瓢的是唐朝末期一個叫唐求的詩人,當時他隱居在味江山中(蜀州青城縣味江鎮,今四川崇州市),以詩自娛,以詩言志,以詩寄情,把寫詩當作自己的第二生命。

唐求寫詩每有所得,捻成紙團,投入葫蘆中,未曾示人。至晚年,將詩瓢投於味江中漂流而去,且祝願說:“茲瓢倘不淪沒,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因此時人稱為“一瓢詩人”。

早在唐代就已經有“朋友圈”、“漂流瓶”了?古人腦洞真大!

所以,別看古代這也沒有,那也沒有,但並擋不住文人們之間相互交流。這微信朋友圈、漂流瓶還真是古人先用起來的,大家說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