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寶寶就意味著多抱寶寶?你會經常小寶寶不離手嗎?

Able睡醒了,家婆就要過來,一邊張開雙臂一邊說“嫲嫲抱”,可是最近,我跟她說,如果寶寶能繼續一個人待著不哭鬧,就讓他一個人待著,減少抱的頻率。因為——

總是抱,寶寶學習能力會變差

總是抱著寶寶,學習能力會變差,尤其是翻身,坐,走路等等。

對身邊的事物比對人感興趣,是絕大部分兩歲以前的寶寶的特點。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順應寶寶的天性,為寶寶提供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解放自己的雙手,寶寶就會先從探索物質表面的特徵開始探索世界。我們常看到幾個月大的孩子會很仔細地把玩自己拿到的物品,或者放到嘴裡咬一咬,或者翻來翻去地研究物品的特質。在探索的過程中,寶寶全身的細胞都處在感知和思考的狀態,這種學習的過程為寶寶將來學習知識打下了基礎。

總是被大人抱在懷裡的寶寶,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這種學習的機會,潛移默化地寶寶就對探索世界失去了興趣,轉而迷戀懷抱的舒適感。這樣當寶寶長大後,也容易出現對什麼事情都缺少興趣的狀態。

愛寶寶就意味著多抱寶寶?你會經常小寶寶不離手嗎?

總是抱,大人健康狀態變差

過多抱寶寶,一旦形成習慣,就放不下了,寶寶就會要求大人老讓抱著,隨著寶寶體重逐漸增長,大人身體也逐漸吃不消,尤其是年紀大的老人,更容易出現手部和腰部疼痛勞損等疾病,如果產後月子裡還沒休養好的媽媽,身體恢復的進度就更加緩慢,甚至落下慢性疾病。

愛寶寶就意味著多抱寶寶?你會經常小寶寶不離手嗎?

如何正確地抱寶寶

(1)給寶寶充分安全感,需要抱抱

媽媽腦裡排除雜念,寶寶的頭枕在媽媽的臂彎裡,胳膊託著寶寶的脊柱,媽媽的一隻手託著寶寶的小屁股,另一隻手像一欄杆把寶寶圈起來,微笑地看著寶寶,溫柔地和寶寶說話,這種全身心的陪伴會讓寶寶有安全感,寶寶會從媽媽的懷抱和眼神裡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是美好的。如果媽媽抱孩子時不全身心投入,而是表現得非常焦慮,那麼寶寶也會感受到媽媽的焦慮,變得沒有安全感。

愛寶寶就意味著多抱寶寶?你會經常小寶寶不離手嗎?

(2)剛開始學走路的寶寶,需要抱抱

剛開始學步,寶寶的腿部力量比較弱,走路時間稍長,就容易腿痠、走不動,要大人抱。如果強行讓寶寶多走,不僅會讓寶寶心生恐懼,也可能影響寶寶的腿部發育。相反,可以抱起寶寶,誇獎寶寶已經走得不錯,鼓勵休息好後再自己學走路。隨著腿部肌肉力量的增強,寶寶會越來越多地要求自己走路,讓大人抱抱的需求也會隨之減少。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李躍兒曾說:“一個0-1歲的孩子,需要獲得家長實實在在的愛,這個愛必須恰到好處,正好是嬰兒心理所需要的。”

而爸爸媽媽的懷抱,就可以讓寶寶感受到這種實實在在的愛。但爸爸媽媽要注意把握好其中的分寸,這樣,給寶寶的愛才會恰到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