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房價漲了還是跌了?


春節過後,房價漲了還是跌了?



2019的陽曆年過去了,2019的農曆年也過去了。

過年期間大家都比較放鬆,尤其是回到老家的人們,離開五環外之後,經濟、金融、國際政治等高端話題紛紛拋開,全部精力都用來舌戰七大姑八大姨提出的結婚、生孩子、工資收入等問題。

當然,也離不開房子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

因為個人信息的封閉和失真,以及時間精力被分散等因素,春節期間關於樓市的諸多信息要麼就是被無視,要麼就是草草看一眼沒關注,導致一些比較重要的消息沒來得及細細分析,今天姐夫就把這些信息做個梳理,幫大家重新找回方向。

首先離不開返鄉置業,過年期間是眾多三四線開發商的重要時刻,也是各地政府穩定房價的指望,就靠返鄉大軍撐一波房價了。

例如,安徽郎溪在年前就出臺了政策,規定春節促銷期間購買住宅可以享受補貼:根據《宣城市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促進市區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宣政辦〔2018〕4號)精神,為促進我縣房地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凡2019年房地產新春促銷月期間(2月1日至2月28日)在縣城區購買商品房,根據實際購買面積可對購房人按照300元/平米的標準給予購房補貼。

感慨一下,失傳已久的政府購房補貼重出江湖了。

背後折射出的是三四線城市的現實問題,就是年前說的棚改政策的變革,統統腰斬甚至腳脖子斬的縮減棚改預算,就是未來三四線最大的風險和房價下行壓力。

當然,這個年的大戲還多著呢,接著看。

2月2號,江蘇省邳州市房地產商會發布了《關於邳州房地產市場近期出現銷售亂象的通報》。落款日期為2019年2月的該文件稱,近期個別樓盤出現了以低價擾亂市場、不正當競爭,銷售價格嚴重低於備案價格的情況,個別樓盤降幅達2000元/平方米,此種行為嚴重擾亂了房地產市場的秩序。

澄清:官方已書面回應真實性,以上消息並非謠言。

再感慨一下,擾亂市場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除了降價以外,漲價也算吧?當初漲了一倍的時候,也沒見政府出來阻止一下,維持個秩序什麼的。

當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對於地方政府的特色表示理解。不過,從這則新聞中我們可以反推出來一些消息。

首先,開發商降價幅度之大,令人震驚!

邳州市的房價在6500-8000之間,這還是一手房在一些看不見的手調控下的報價。當然,還有高端的項目,比如碧桂園是8700,最高的是中南的項目,9300元/平米。

咱們就拿最高的來看,降價2000元,降幅超過20%!一次性降幅20%的比例,這就是往房價崩盤的方向一去不回頭啊,難怪當地政府慌了神。

再者,從這個角度上分析,當地的開發商的資金壓力非常大,房價不崩開發商資金鍊崩!

在這個僅僅140萬人的縣級市,誰先把房賣出去,誰就可以先回款活的久一些。就像一個笑話講的,我不需要跑贏獅子,只要跑贏身邊的人就安全了。

另外,當地政府利用行政手段來控制房價,效果到底有沒有用呢?

短期內有效,長期來看,只是延緩房價下降的速度而已。房價下降開發商也不願意,降價根源不在於開發商,在於當前的房價沒有接盤俠,沒法賣出去所以才會降價。

而當地政府只是一廂情願的希望房價平穩過度。解決房價不降的辦法只有一個:提高購買力。但尷尬的是這也是目前無法快速實現的現實。

新年第一起降價未遂事件,從國內的公眾預期上再次打破了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

作為全民參與投資,佔據了家庭資產的70%以上的份額的第一大標的物,房子在2019年成為從地方政府到開發商到中介到業主等人的焦慮源頭。

但現實問題是,一個市值超過GDP數倍的金融產品,如何維持價格穩定的情況下,還能夠繼續保持足夠的銷售額,讓地方政府和開發商活下去,是更大的一個矛盾,保持橫盤就已經祭出了最大限度的行政手段,前路還未知啊。

說完了地方房價的亂象,再說說房企開年的數據。

2019年1月的開門紅,對於國內的房地產三巨頭來說不是那麼開心。

1月份

碧桂園的銷售額為330.7億元、同比下降52.18%;萬科488.8億元、同比下降28.1%;恆大431.7億元、同比下降32.9%。

據克而瑞數據,在過去一個月,超3成百強房企權益銷售金額同比下滑。其中,13家房企權益銷售金額降幅超30%,22家房企降幅在30%以內。

2018年的突破天際的房地產銷售額和銷量面積,在2019年正式出現了拐點。記得去年文章裡寫過的一句話:2018年是煙花升空後最絢爛的時刻。

在去槓桿的兩年後,成功的把居民槓桿加到了極限。高負債的城鎮居民和部分農村居民,已經幫不到2019年的房價。

龍頭房企的集體下滑,更不要說地方小企業,生存空間和難度可想而知。

所有矛盾的焦點最終指向一個方向,也就是去年說過的:降價去庫存。但是,有壓力的不只是開發商,還有炒房團,甚至投資客。

我們看一線城市近期的消息。

深圳

一位業主在深圳樓市巔峰時期的2016年,以387萬元在龍崗中心城某大型樓盤買了一套房(89平米),然而,在今年1月底出手時,其價格卻跌成了334萬,虧損超過了50萬元,降價13%。

而比50萬幅度更大的,則是深圳豪宅市場,不僅深圳灣豪宅片區的皇庭港灣有樓盤直降300萬元出貨,而且東部華僑城天麓更是爆出了業主虧本1000萬出售房源的消息。

根據深圳市規土委的數據,2018年深圳二手房成交價格和數量,尤其是下半年以來呈現明顯的縮量下跌,四季度的成交量均在公認的5000套/月的安全線之下,12月份更是跌破了4000套。

北京

在已經跌了一年多、豪宅基本沒什麼成交量的北京二手住宅市場,也出現了部分業主因為“扛不住”而急售房源的現象。甚至兩居室房源降價60萬元、三居室降價100萬元已逐漸成為了價格在1000萬以上豪宅市場裡的標配。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含純商品房、限競房)共成交25052套,繼續延續2017年成交不足3萬套的趨勢,創近年來新房成交新低記錄。

同時,2018年北京樓市供應卻繼續井噴,入市商品房住宅套數高達44841套(主要以限競房和共有產權房為主),同比增幅高達65%,創下了最近4年的最高點。

而目前北京商品房住宅庫存則已接近7萬套,達到了最近3年的最高點。

還有上海的老牌豪宅小區世貿花園的拋售,從9萬的掛牌價掉到低於7萬的掛牌價,單套降價100-200萬之間的新聞也是讓人感受到凜冬已至。

從宏觀數據到微觀二手市場的反饋中可以看出,2019年的樓市開頭,甚是熱鬧啊。從地方到開發商到中介,你方唱罷我登場。

近期的樓市消息,從中央到地方,聽到最多的兩個詞就是平穩。但凡事多想一層,不斷強調平穩的原因是,樓市不平穩,2016和2017年誰聽到要平穩了?

而在因城施策之後,很多媒體解讀的地方鬆綁,至今為止雖然有解除限售和限價,但就市場反饋來看,然並卵。

所以,保持理性,樓市遠遠還未探底,一切都是剛剛開始。

今天的雪很應景,過年期間本以為春天就要來了,一場大雪打回原形。身邊人談論的主題,從前些年的棚改、拆遷、買房買車到今年的降薪、裁員、經濟下行,而這才是今年要面對的最殘酷的現實。

1980年的一個大的政策出臺,誕生了房地產這個支柱行業,並持續了30年。

2019,我們又站在歷史的拐點上,何去何從,無人可以知曉,但可以確定的是,過去的邏輯已經變了,要麼接受改變,要麼就被時代拋下。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2029年所有人回望過去十年,有喜也有悲,這就是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