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開啟國產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與之一戰嗎?

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

特斯拉進駐中國之事,其實在很多年前就已開始醞釀,只不過中外合資的股比要求從未放開,以至於一心尋求“獨資運營”的特斯拉,對Model 3的國產化猶豫再三。直至2018年6月,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聯合發佈紅頭文件《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2018年版)》,正式放開自貿區對外資新能源品牌的准入,特斯拉立刻返回國產化的談判桌上。

特斯拉開啟國產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與之一戰嗎?


2018年10月,上海市經信委、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與特斯拉公司正式簽約;2019年1月,特斯拉超級工廠(中國)正式破土動工;預計2019年夏季結束時,特斯拉超級工廠(中國)的25萬輛/年一期工程封頂調試;預計2019年底,國產Model 3下線;預計2020年初,Model 3產能爬坡完成。

高端自主新能源車何去何從?

在特斯拉之前,從來沒有一座海外獨資汽車工廠在中國大陸建立,從來沒有一座大型汽車工廠只需要3個季度的工期,從來沒有一個初次入華生產的海外品牌直接把一二期工程總產能定在50萬輛/年之眾!這一切都指向了伊隆·馬斯克的強大野心,也讓高端自主品牌為之一顫——大家知道特斯拉一定回來,但從沒想過以這個速度來襲,他們甚至連配套的松下電池大連工廠都提前佈局好了。

特斯拉開啟國產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與之一戰嗎?


高端自主品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方面,造車新勢力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多數只依靠前期的品宣打造“網紅產品”;另一方面,多數傳統新能源車製造商還沒有打造出足夠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部分傳統車企甚至連電池、電機、電控這樣重要的新能源車零部件都交由上游供應商來研發與生產,自己只做採購、裝配、調試工作。

毫無疑問,這兩種“雜牌軍”的打法,完全不可能抵抗特斯拉超級工廠(中國)大規模量產化的Model 3。即使特斯拉不打算在華生產長續航版本(長達595km的續航里程),目前中國汽車市場上也只有比亞迪一家的量產產品能在續航上遠超Model 3的中等續航車型,後者的NEDC綜合工況續航預計在500km左右。

斗膽問一句:此時此刻,高端自主新能源車何去何從?

四年全球銷冠比亞迪如何對戰特斯拉?

很多讀者會在此時把目光轉向比亞迪,這種期許不算偶然,而是將近60萬比亞迪新能源車用戶對這個新能源老字號品牌的一種信任。從2015年度到2018年度,比亞迪汽車已經連續4年奪得新能源乘用車全球銷量冠軍,無論在東南亞還是在澳大利亞,無論在北美洲還是南美洲,無論在歐洲大陸還是英倫半島,這個由中國人打造出來的高端自主品牌從來沒有在新能源車市場缺席過。

特斯拉開啟國產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與之一戰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特斯拉能獲得今時今日的業界榮耀,一切都源於16年前開始的研發進程。無獨有偶,13年前,已經在電池界叱吒風雲十餘年的比亞迪,研發出品牌旗下第一款純電動車並開始進軍純電動車市場。

時至今日,特斯拉與比亞迪的純電動車已經風靡全球,後者更是在超過59個國家當中建立了新能源車銷售渠道,服務著不同語言、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宗教的全球公民。

既然造了十餘年新能源車,比亞迪有哪些殺手鐧?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技術也是。為了更好地讓比亞迪純電動產品服務全球大眾,比亞迪斥巨資自主研發了名為“e平臺”的純電動專屬技術平臺,儘可能讓高精尖的三電核心技術在“王朝”系列產品當中共用。

特斯拉開啟國產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與之一戰嗎?


比亞迪全新“e平臺”擁有33111五大指標,其中兩個“3”分別為“驅動3合1”與“高壓3合1”,3個“1”分別為“1塊10合1的PCB板”、“1塊搭載了DiLink智能互聯繫統的智能自動旋轉大屏”以及“1塊性能穩定的長續航電池”。

“e平臺”的技術亮點在於系統集成化程度高、結構緊湊輕巧、技術通用性強(兼容各種“王朝”系列車型)、可靠性尤為堅韌(集成化之後高壓線路縮減並降低故障率)、冷卻效率高(電機和控制器共用水冷卻系統)、製造成本與維護成本低、功率密度高等,可謂優勢繁多。除此之外,比亞迪還突破了歐美大國對中國芯片技術長達數十年的技術封鎖,自主研發出車規級的IGBT 4.0電機電控芯片組,電流輸出能力更高,綜合損耗更低,循環壽命更強,直接從性能層面跨越海外品牌同級競品。

特斯拉開啟國產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與之一戰嗎?


“e平臺”是一套良性循環商業邏輯的美好開端:因為有了技術頂尖的“e平臺”,“王朝”系列純電動產品的性能遠超自主品牌同類競品,更能與特斯拉進行對標;因為性能卓越,“e平臺”純電動產品的銷量節節攀升,比亞迪純電動乘用車2018年本土銷量同比攀升142%;銷量劇增的同時,研發成本得到均攤,“e平臺”產品的性價比大幅提升,進一步促進了銷量,並引入更多利潤進行下一輪的高精尖技術研發。

為什麼說特斯拉國產是好事?

“狼來了”的呼聲喊了不止三次,卻不見某些主流新能源車企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將長續航高性能純電動車以合理的價格推向終端市場。反觀比亞迪,即將上市的全新一代唐 EV600車型坐擁“大7座純電SUV”、“600km最長續航”與“4.4秒破百”三項領先海內外所有競品的硬指標,卻能以低姿態的“補貼後26-36萬”預售價向市場示好。

特斯拉開啟國產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與之一戰嗎?


為什麼我們會說“特斯拉入華國產是好事”?因為只有經此艱苦一役,在達爾文“優勝劣汰”生存法則當中留存下來的高端自主品牌,才是真正有競爭力的。民眾需要負責任的車企利用類似“e平臺”的良性循環商業邏輯,為民眾提供高性價比的長續航高性能純電動車。

中國自主品牌艱苦創業數十載,此刻又臨外敵蜂擁而入,何懼之?!抵抗外資品牌湧入中國市場,不靠愛國情懷,不靠奮勇口號,中流砥柱力主沉浮者,唯“技術”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