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美式傳奇的崛起與幻滅

特斯拉——美式傳奇的崛起與幻滅

9月28日,美國證券監督委員會正式對特斯拉總裁馬斯克提起訴訟,特斯拉股票應聲而跌,市場一片譁然。然而,僅在一天之後,雙方便已和解,條件是馬斯克將卸任特斯拉董事長,並支付2000萬美元。馬斯克的公關處理能力可謂嫻熟迅速,的確,這並不是馬斯克第一次面臨指控。無論是投資人,公司僱員,還是產品用戶,特斯拉幾乎篤定了要與世界法庭見,而這些官司也的確把他一次次推成了網紅人物。

雖然馬斯克這個名字與特斯拉已經牢牢捆綁在了一起,但他並不是特斯拉的創始人,2007年,在入股特斯拉不到3年的時間裡,馬斯克就把特斯拉的創始人兼CEO馬丁艾哈伯德踢出局,之後,這位狂人就像迷戀自己在聚光燈下所講的故事一樣,帶著這家企業開啟了跌宕起伏的創業歷程,一路走來,從踢走創始人,被員工起訴,生產線延期,產品起火……可以說,不甘於聚光燈外的特斯拉迫不及待地上演了一幕幕商戰大戲。

特斯拉的故事,始於馬丁艾哈伯德,並不是馬斯克。2002年,這位硅谷的計算機工程師和有著強烈環保理念的運動汽車狂愛者與電動機車結緣:加州電動汽車公司AC Propulsion陷入財政危機,一直對電動汽車情有獨鍾的艾哈伯德得知消息後隨即慷慨解囊,投資15萬美元施以援手,條件是要求將電動汽車電池更換為筆記本電腦的鋰電池組來增加續航里程。這是個匪夷所思的建議,筆記本電腦電池組應用於汽車並沒有先例,技術障礙重重,存在著較大安全隱患。但迫切需要資金救濟的AC還是接受了這一要求,技術團隊最終成功把鋰電池組安裝在了他們家僅供一人使用的單門小電動車上,行駛里程瞬間翻倍,達到480公里。艾哈伯德歡欣鼓舞,隨即要求AC生產一輛使用這種電池組的正常轎車,AC公司當然不同意,他們不可能為了一輛車建立整條生產鏈,這完全是痴人說夢的囈語。

然而,這位生長在硅谷的工程師並沒有放棄這個想法,在鼓勵A million dollar idea的創業沃土硅谷,這位有著狂熱理念的工程師在求人不得之後決定在硅谷成立自己的電動汽車公司。可以說,這是隻有硅谷才能誕生的傳奇,首先,硅谷是片IT樂土,而汽車的完整產業鏈在底特律,硅谷並沒有發展汽車產業的丁點基礎,底特律的汽車大佬顯然對此嗤之以鼻。然而,這位滿腔熱情的工程師就是要逆勢而行,創造可能的不可能,並堅信這才是硅谷精神。其次,電動汽車的電池問題一直是未被攻克的技術短板,通用公司在1991年研發出了續航里程僅有140公里的電動汽車,投入市場後反應冷淡,公司從未收回成本,最後不得不宣佈放棄。而新能源汽車的鼻祖豐田能做的最大限度也僅僅是使用混合動力,然而,這位自命不凡的硅谷驕子卻堅信傳統汽車公司做不好的事情他就能做好。

2003年,在艾哈伯德狂熱的夢想驅使下,特斯拉電動機車公司正式成立了,就如同艾哈伯德自身一樣,他的創業團隊中沒有一人有著行業經驗,大家全靠熱情編織一個完全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奇蹟之夢,甚至沒有人做過成本預算。

艾哈伯德很快為自己的瘋狂付出代價,既沒有持續資金投入又沒有汽車生產材料的特斯拉在運營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陷入了財政困境,艾伯哈德只好再次找到AC公司請求融資,經AC公司引薦,有著強烈個人風格和自帶主角光環的馬斯克決定入股特斯拉,這是位比艾哈伯德更加瘋狂的人物,堅定地相信著自己可以把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對所有新奇玩意都充滿了好奇。於是,以董事長之位為交換,馬斯克向特斯拉投資630萬美元。

雖然有了可持續的現金流,但是技術瓶頸和行業管理經驗的匱乏一直嚴重考驗著這個蔑視市場的驕子企業,眼看生產交期一拖再拖,燒錢速度持續加快,馬斯克不得不趕走艾哈伯德。

2007年11月,特斯拉汽車俱樂部論壇和CNN忽然放出消息,特斯拉創始人兼CEO艾哈伯德被要求離職,這家從創業之初就是網紅的硅谷驕子立刻引起一片譁然,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眾多媒體耗費九牛二虎之力卻始終無法挖到關於艾哈伯德為何被去職的丁點內幕。

事情過去六個月後,2008年1月,紐約時報忽然報道馬斯克已取代艾哈伯德成為特斯拉CEO,艾哈伯德已不再受僱於特斯拉,僅作為一名股東存在,他將創立另一家屬於自己的綠色汽車公司。隨後,他在特斯拉網站的博客中寫道,他將起訴現任CEO馬斯克,博客掛在網站上長達一年多之久,2009年8月,艾哈伯德撤訴,隨即刪除了博客。

不管媒體多麼努力,即便挖到了不少位高權重的政客醜聞,但是艾哈伯德為什麼會被踢出局,馬斯克為什麼會被他起訴,雙方又怎樣達成和解的,這些始終是謎團,始終沒有一家媒體能夠挖到消息。

事情過去幾年之後,2013年11月,Quora的Jason M Lemkin才給出了這些謎題的可能猜測。

馬斯克只想投資,不想經營,起初他並沒有受僱於特斯拉,僅僅是一名股東,而顯然,特斯拉的經營者空有一腔熱情,毫無管理經驗。創業團隊毫無汽車背景,項目很快大幅度超出預算。生產延期,預算超支,缺乏經驗終於讓馬斯克對艾哈伯德失去了信心,馬斯克必須做出懸崖勒馬的有效行動。在短期另聘了一位CEO之後,特斯拉的狀況依然毫無改變,已經投入了大半積累的馬斯克只好自己接手,注入了僅剩的全部現金流,然而,這只是杯水車薪,曾經對傳統汽車廠商嗤之以鼻的硅谷傳奇不得不對業界大佬卑躬屈膝,四處拉投資,最後,致力於在新能源領域佈局的奔馳公司和豐田公司決定施以援手,這才把特斯拉從垂死邊緣的財政危機中救活過來。

親自接盤特斯拉的馬斯克在公司即將走向崩潰之時開始了瘋狂的管理模式,他不惜賣掉另一家公司來套現以維持特斯拉的開銷,把存款和賣公司的錢款6千萬美元全部砸進特斯拉這個無底洞,自己經常睡在辦公室,恨不得一天工作24小時,技術團隊無法攻克的問題他開始瘋狂自學。當然,代價是一批批僱員被迫辭職,並一而再地把馬斯克告上法庭。

從630萬投資到6千萬,馬斯克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像是一個一生被套牢的絕望之徒在窮途末路之時的癲狂自救。在一系列瘋狂操作之後,2008年10月,特斯拉的第一批跑車終於可以交付。然而,買家卻被要求加價,原計劃售價10萬的跑車被提價到11萬,而它的成本卻高達12萬。顧客當然大為惱火,然而,有著極富感染力的演說才能的馬斯克還是包裝了一個又一個與環保,與追求,與人生理想相關的故事來打情懷牌,最後,富有的買主們終於還是在情懷的驅使下完成了購買。但這也讓不少人看清了特斯拉的本質:馬斯克並不是在賣汽車,他只是在售賣一個個包裝華麗的如同好萊塢的故事。就像麥斯克的朋友祖布林說的那樣:馬斯葛是一個表演者,一個叫賣者,他想成為眾人的焦點。不管汽車如何虧損,依靠環保的大旗,加上情懷的渲染,馬斯克的確把自己成功包裝為一個網紅。

第一批交車完成之後,售價嚴重低於成本的模式再次把特斯拉拖入了更深的債務泥淖,馬斯克不得不瘋狂借錢,即便在聖誕節,他也不得不拖著自己的女朋友,徘徊在冰冷的公交車站裡,打電話給朋友請求借宿。但已經投入全部身家,並滿足於特斯拉帶給自己傳奇色彩的馬斯克從未想過止損,他瘋狂地做著一件件常人難以理解的極限行為,終於,致力於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奔馳和豐田公司決定出資。但美國本土的汽車企業卻始終冷眼旁觀,底特律的大佬和硅谷自命不凡的奇才一開始就相互鄙夷。

即便有了奔馳和豐田的投資,以及2010年的上市融資,入不敷出始終是困擾這個挑戰市場的網紅企業的第一難題,拉投資也始終是馬斯克的首要任務。於是,在這種長期虧損的高壓環境下,馬斯克一個個看似大膽的決定都像是絕望的驅使。

誠然,馬斯克是一個心懷夢想的人,他想創造一個奇蹟,以及這個奇蹟帶給他的好萊塢頭號男主角的網紅光環。這也許無可指責,只是,在這種理念下,特斯拉汽車頻頻被爆出安全事故或使用故障。

僅僅在2013年,華盛頓州肯特公路一輛特斯拉起火,隨即墨西哥以及美國被曝出共發生特斯拉起火事件4起,甚至連加州的特斯拉工廠也發生了火災。

2014年,挪威的特斯拉車主反映氣溫低至0攝氏度以下時充電困難,冰天雪地裡的溫暖港灣成了一堆廢鐵。

同年,特斯拉被曝出程序設計漏洞,利用遠程控制可以對特斯拉開鎖,鳴笛等操作。

2017年,特斯拉又被爆出手剎問題,不得不召回5萬輛汽車。

2018年,特斯拉車輛缺陷證據曝光,電池製造工藝存在缺陷。

至於被離職的員工起訴,這樣的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不甘寂寞的特斯拉始終在製造一起又一起的轟動事件,然而,企業負責人道歉之外,美國法律似乎並不認為這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應對這些危機,馬斯克始終甩出自己的一貫做法:砸錢和解。在生產規模小,市場佔有率低的情況下,特斯拉尚被頻繁爆出安全事故,對比發生過類似起火事件的三星,這家曾經與蘋果抗衡,瓜分高端手機市場半壁江山的韓國企業卻被打壓的萎靡不振,幾乎失去一半的市場佔有率。而情節輕的多的日本豐田卻被美國處以比特斯拉嚴重的多的懲罰,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美國是否在蓄意打壓和排擠外國企業。

就像硅谷鼓吹的的A million dollar idea,,也許美國也在保護前沿科技企業,只是,鼓勵這些空有熱情,既沒有行業背景,技術積累,又沒有管理經驗,完全不尊重市場行為的企業是否是在助長浮誇風呢?與其說特斯拉在生產汽車,不如說他在包裝故事。除去這種瘋狂的好萊塢式的外包裝,特斯拉將一無是處。產品起火,交貨延期,出廠價哄抬,投資持續虧損,被員工起訴……無論是對客戶,對員工,還是對投資人,特斯拉都像是一個瘋狂的忽悠。馬斯克的確成功售賣了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只是,他的企業是一家車企,經營產品是汽車。

冷戰時期,美國曾嘲笑蘇聯那些好大喜功的形象工程,然而,在號稱公平自由的市場化國家美國,這樣的愚蠢並沒有少一些,只是換了一種包裝而已。

這世界並沒有奇蹟,任何不尊重市場的行為終將被拉下神壇。即便能夠度過這次危機,市場還能容忍特斯拉多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