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全美史上最大私有化事件

如果特斯拉最終在420美元價格被私有化,那麼對應的市值在820億美元,算上通貨膨脹的話,會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一筆私有化交易,超過了1989年食品公司納貝斯克私有化案例。當時這個案例最終被寫成了著名的《門口的野蠻人》。Musk在特斯拉的經營上保持了特立獨行。

特斯拉——全美史上最大私有化事件

同時,私有化消息的公佈時間也讓人感到詫異。一般來說這種重大信息都會在非交易時間,或者股票停牌的時候宣佈。而Musk直接選擇了在股票交易時間發推特,也導致在消息公佈之後特斯拉股價出現大漲,最終被SEC停牌。Musk認為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對於所有股東信息都公開透明”。

當然Musk的行為對於股東來說是不錯,絕大多數公司在私有化之前希望信息越保密越好,甚至不少公司希望打壓股價,最終在一個非常低的價格公佈私有化方案。這種例子無論是美國公司,還是一些中概股私有化,都層出不窮。而Musk是在所有人完全沒有準備的時候,直接在公開社交媒體平臺公佈了私有化的信息。如果最終特斯拉私有化成功,將不僅僅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私有化案例,也是最特殊的一次,這一點也和Musk特立獨行的性格完全匹配。

私有化背後,無法迴避的現金流問題,從價值投資角度看,購買一個企業就是基於其長期現金流的折現。這些年大家越來越在意DCF模型,看重一個公司最終創造現金流的能力。你可以今年不賺錢,明年不賺錢,但你最終必須要創造很強的現金流,可能一次賺錢就把前期的投入都賺回來了。無論是亞馬遜還是奈飛,都是這種商業邏輯。這些科技公司可能今天的利潤不多,但其長期賺錢的能力越來越強。但是特斯拉呢?我們一直沒有看到這一點。

特斯拉終極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從某種意義上,特斯拉或許希望成為手機中的蘋果。蘋果橫空出世,顛覆了原來的功能機,告訴大家智能機到底是什麼。在科技的變革中,新進入者是沒有任何歷史負擔的,可以實現完全對於原有利益集團的顛覆。我們看到後來諾基亞,摩托羅拉都嘗試推出過智能機,但他們的歷史負擔導致無法在這一塊完全集中精力和資源。

在汽車領域,特斯拉也有著新進入者的優勢,沒有任何的歷史負擔,只生產電動車。銷售模式也和蘋果類似,採取直營店體驗式,單一SKU的模式。然而特斯拉並不是蘋果,蘋果是真正的軟件公司基因,其生產是外包出去的,屬於比較輕資產的公司。而特斯拉的生產都是在自己手裡,需要大規模的投入,屬於比較重資產的模式。

汽車是難以建立網絡效應的,不像蘋果手機的用戶。用戶數越多,對其IOS系統的粘性就越大。汽車可能會有用戶駕駛數據的信息,但背後能形成多少網絡效應需要被強烈質疑。最後,一般真正的私有化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所以特斯拉的私有化最終會如何,結局並沒有定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