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开启国产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与之一战吗?

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

特斯拉进驻中国之事,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已开始酝酿,只不过中外合资的股比要求从未放开,以至于一心寻求“独资运营”的特斯拉,对Model 3的国产化犹豫再三。直至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联合发布红头文件《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2018年版)》,正式放开自贸区对外资新能源品牌的准入,特斯拉立刻返回国产化的谈判桌上。

特斯拉开启国产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与之一战吗?


2018年10月,上海市经信委、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与特斯拉公司正式签约;2019年1月,特斯拉超级工厂(中国)正式破土动工;预计2019年夏季结束时,特斯拉超级工厂(中国)的25万辆/年一期工程封顶调试;预计2019年底,国产Model 3下线;预计2020年初,Model 3产能爬坡完成。

高端自主新能源车何去何从?

在特斯拉之前,从来没有一座海外独资汽车工厂在中国大陆建立,从来没有一座大型汽车工厂只需要3个季度的工期,从来没有一个初次入华生产的海外品牌直接把一二期工程总产能定在50万辆/年之众!这一切都指向了伊隆·马斯克的强大野心,也让高端自主品牌为之一颤——大家知道特斯拉一定回来,但从没想过以这个速度来袭,他们甚至连配套的松下电池大连工厂都提前布局好了。

特斯拉开启国产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与之一战吗?


高端自主品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造车新势力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多数只依靠前期的品宣打造“网红产品”;另一方面,多数传统新能源车制造商还没有打造出足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部分传统车企甚至连电池、电机、电控这样重要的新能源车零部件都交由上游供应商来研发与生产,自己只做采购、装配、调试工作。

毫无疑问,这两种“杂牌军”的打法,完全不可能抵抗特斯拉超级工厂(中国)大规模量产化的Model 3。即使特斯拉不打算在华生产长续航版本(长达595km的续航里程),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也只有比亚迪一家的量产产品能在续航上远超Model 3的中等续航车型,后者的NEDC综合工况续航预计在500km左右。

斗胆问一句:此时此刻,高端自主新能源车何去何从?

四年全球销冠比亚迪如何对战特斯拉?

很多读者会在此时把目光转向比亚迪,这种期许不算偶然,而是将近60万比亚迪新能源车用户对这个新能源老字号品牌的一种信任。从2015年度到2018年度,比亚迪汽车已经连续4年夺得新能源乘用车全球销量冠军,无论在东南亚还是在澳大利亚,无论在北美洲还是南美洲,无论在欧洲大陆还是英伦半岛,这个由中国人打造出来的高端自主品牌从来没有在新能源车市场缺席过。

特斯拉开启国产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与之一战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斯拉能获得今时今日的业界荣耀,一切都源于16年前开始的研发进程。无独有偶,13年前,已经在电池界叱咤风云十余年的比亚迪,研发出品牌旗下第一款纯电动车并开始进军纯电动车市场。

时至今日,特斯拉与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已经风靡全球,后者更是在超过59个国家当中建立了新能源车销售渠道,服务着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宗教的全球公民。

既然造了十余年新能源车,比亚迪有哪些杀手锏?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技术也是。为了更好地让比亚迪纯电动产品服务全球大众,比亚迪斥巨资自主研发了名为“e平台”的纯电动专属技术平台,尽可能让高精尖的三电核心技术在“王朝”系列产品当中共用。

特斯拉开启国产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与之一战吗?


比亚迪全新“e平台”拥有33111五大指标,其中两个“3”分别为“驱动3合1”与“高压3合1”,3个“1”分别为“1块10合1的PCB板”、“1块搭载了DiLink智能互联系统的智能自动旋转大屏”以及“1块性能稳定的长续航电池”。

“e平台”的技术亮点在于系统集成化程度高、结构紧凑轻巧、技术通用性强(兼容各种“王朝”系列车型)、可靠性尤为坚韧(集成化之后高压线路缩减并降低故障率)、冷却效率高(电机和控制器共用水冷却系统)、制造成本与维护成本低、功率密度高等,可谓优势繁多。除此之外,比亚迪还突破了欧美大国对中国芯片技术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出车规级的IGBT 4.0电机电控芯片组,电流输出能力更高,综合损耗更低,循环寿命更强,直接从性能层面跨越海外品牌同级竞品。

特斯拉开启国产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与之一战吗?


“e平台”是一套良性循环商业逻辑的美好开端:因为有了技术顶尖的“e平台”,“王朝”系列纯电动产品的性能远超自主品牌同类竞品,更能与特斯拉进行对标;因为性能卓越,“e平台”纯电动产品的销量节节攀升,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2018年本土销量同比攀升142%;销量剧增的同时,研发成本得到均摊,“e平台”产品的性价比大幅提升,进一步促进了销量,并引入更多利润进行下一轮的高精尖技术研发。

为什么说特斯拉国产是好事?

“狼来了”的呼声喊了不止三次,却不见某些主流新能源车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将长续航高性能纯电动车以合理的价格推向终端市场。反观比亚迪,即将上市的全新一代唐 EV600车型坐拥“大7座纯电SUV”、“600km最长续航”与“4.4秒破百”三项领先海内外所有竞品的硬指标,却能以低姿态的“补贴后26-36万”预售价向市场示好。

特斯拉开启国产征程,高端自主品牌能与之一战吗?


为什么我们会说“特斯拉入华国产是好事”?因为只有经此艰苦一役,在达尔文“优胜劣汰”生存法则当中留存下来的高端自主品牌,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民众需要负责任的车企利用类似“e平台”的良性循环商业逻辑,为民众提供高性价比的长续航高性能纯电动车。

中国自主品牌艰苦创业数十载,此刻又临外敌蜂拥而入,何惧之?!抵抗外资品牌涌入中国市场,不靠爱国情怀,不靠奋勇口号,中流砥柱力主沉浮者,唯“技术”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