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古村上畔塘衰落原因淺析


位於桂林市全州縣鳳凰鎮三塘村委的上畔塘村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較為深厚。全村由蔣姓為主,據譜載祖上為三國蜀相蔣琬之後,亦即全州梅潭蔣氏十大房之一的蔣忠良一脈後裔也。祖上從全州永歲梅潭遷往全州城西隅定居,歷經數代,後又搬遷至今鳳凰鎮川山(交椅村)躲避戰亂,最後於大明成化年間由蔣明亨、蔣明道兩兄弟攜家眷搬遷至如今的上畔塘定居繁衍,至少已有五百餘年曆史。

桂北古村上畔塘衰落原因淺析

上畔塘村蔣氏祖輩主要發達於清嘉慶至民國年間,繁榮興盛了一百多年,直到解放後徹底敗落。上畔塘蔣氏考取功名、軍官者凡三十餘人,當時可謂“秀才滿巷走,貢生排一隊,舉人坐一桌”,有“一門四舉人,六大夫”之佳話。比如蔣良高,恩授正九品,誥贈奉政大夫(正五品);蔣鴻翔,武庠生,誥授奉政大夫;蔣鴻翎,同治元年武舉人,敕封武略騎尉(正六品);蔣鴻翊,郡庠生,以分經理職務舉薦應舉之士,勤辦團練助朝廷圍剿太平軍,誥封從五品奉直大夫;蔣梓材,同治元年副舉人,官至直隸州通判(正六品),誥授奉政大夫;蔣名材,光緒二年舉人,曾任雒容學正,馬平訓導,來賓、賓陽、柳州、昭平等地教諭,後任梧州府教授(正七品)。為官清廉,勤勉有加,朝廷誥授奉政大夫,民國初年擔任全州縣議院議長;蔣煥然,光緒十九年舉人,敕封七品文林郎。蔣煥熙,曾任訓導、直隸州教諭,以辦團練武裝有功,朝廷欽加奉政大夫銜等。

另外民國年間,上畔塘出了三位陸軍軍官:

蔣玉璜,警察畢業,任桂系陸軍上尉,圍剿土匪有功,後在全州法院工作,亦做律師,打官司無一敗訴,風頭一時兩無。民國三十三年日寇轟炸全州縣城,其宅第被炸燬,後回到上畔塘居住直到過世。

蔣玉珩,任桂系陸軍上校,擔任過桂林市長陳恩元的專職秘書和副官。

蔣玉璿,任桂系陸軍少校,抗戰後在兄長蔣玉珩資助下組建抗日自衛隊抗擊日寇,為保衛家鄉做出了一定貢獻。

桂北古村上畔塘衰落原因淺析

光緒二十八年,疫病流行,當年多人染病,數人因瘟疫不幸離世,包括明經進士蔣成材,舉人蔣梓材及側室,舉人蔣煥然,武舉人蔣鴻翎繼配楊宜人,庠彥蔣煥煦等祖輩六人。故1902年被稱之為上畔塘“村之大劫”、“悲慘之年”。

咸豐九年,例貢蔣鴻翱率團練抗擊太平軍,其與侄兒國學生蔣達材一同殉難,而蔣達材並無子嗣。

民國十一年,一代廉吏蔣名材仙逝,其子蔣煥羆到大廣塘村守“莊屋”,此後便定居於該村,上畔塘僅存一繼子後人。名材之弟貢生蔣濟材已無後人,貢生蔣楚材後人亦極為單薄,皆外出打工。

同年民國十一年,蔣煥烋、蔣煥蒸因喝酒之事與叔伯蔣巨材之側室郭氏爭吵,不幸誤殺郭氏,大禍降臨,二人之宅第悉數被拆,二人亦畏罪潛逃,不久兩人皆殞命。

民國十四年,村中最後一位武秀才、衛千總候選千總蔣巨材駕鶴西去,其子蔣煥炘育有七子,或過繼外村親戚,或因病早殤,或無子嗣,現僅剩一孫女嫁於本村。

成材二子貢生蔣煥勳、蔣煥烈現均已無後。

廩貢蔣煥奎後來沉迷鴉片,無法自拔,故家境逐漸敗落。

民國二十三年,因懼怕紅軍批鬥,財主蔣煥烲變賣莊屋房產殆盡。解放前夕,因不幸患上瘧疾去世,家道中落。

民國三十五年,陸軍上校蔣玉珩病故。

民國三十六年,陸軍上尉蔣玉璜離世。

民國三十八年,陸軍少校蔣玉璿因被批鬥上吊自殺。

解放後蔣玉珩和蔣玉璿兄弟後人全被劃分到其他村落生活,或在外漂泊流浪。其宅第和田產亦被分給外來人口。

土改以後,劃分階級成分,又歷經文革等,故鄉賢文化和體系土崩瓦解。

桂北古村上畔塘衰落原因淺析

另外,村中蔣氏族人和外遷而來的雜姓人家也有積怨,意見往往不相統一,缺少權威人物掌舵協調,導致村裡不夠團結,這也是衰落的原因之一。

據瞭解,村裡目前的大學生還是極少,多數都以務農、打工、在外做生意為主,且大多外出,留在村裡的只是少數村民,村裡能人少,思想跟不上,在政府工作的人士更是寥寥無幾,非常被動。最近一二百年,祖輩遷移外出的也不在少數,導致村落人口一直偏少。有些祖輩在外另建村落,比如古留,大碼堰,外梘,石橋頭等。古建築人去宅空現象非常嚴重,加上年久失修,村中蔣家大院面臨著倒塌損毀甚至消失的危險境地。

望吾輩自強不息,繼承和弘揚祖輩勤學刻苦之精神,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以期重振上畔塘雄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