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古村上畔塘衰落原因浅析


位于桂林市全州县凤凰镇三塘村委的上畔塘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较为深厚。全村由蒋姓为主,据谱载祖上为三国蜀相蒋琬之后,亦即全州梅潭蒋氏十大房之一的蒋忠良一脉后裔也。祖上从全州永岁梅潭迁往全州城西隅定居,历经数代,后又搬迁至今凤凰镇川山(交椅村)躲避战乱,最后于大明成化年间由蒋明亨、蒋明道两兄弟携家眷搬迁至如今的上畔塘定居繁衍,至少已有五百余年历史。

桂北古村上畔塘衰落原因浅析

上畔塘村蒋氏祖辈主要发达于清嘉庆至民国年间,繁荣兴盛了一百多年,直到解放后彻底败落。上畔塘蒋氏考取功名、军官者凡三十余人,当时可谓“秀才满巷走,贡生排一队,举人坐一桌”,有“一门四举人,六大夫”之佳话。比如蒋良高,恩授正九品,诰赠奉政大夫(正五品);蒋鸿翔,武庠生,诰授奉政大夫;蒋鸿翎,同治元年武举人,敕封武略骑尉(正六品);蒋鸿翊,郡庠生,以分经理职务举荐应举之士,勤办团练助朝廷围剿太平军,诰封从五品奉直大夫;蒋梓材,同治元年副举人,官至直隶州通判(正六品),诰授奉政大夫;蒋名材,光绪二年举人,曾任雒容学正,马平训导,来宾、宾阳、柳州、昭平等地教谕,后任梧州府教授(正七品)。为官清廉,勤勉有加,朝廷诰授奉政大夫,民国初年担任全州县议院议长;蒋焕然,光绪十九年举人,敕封七品文林郎。蒋焕熙,曾任训导、直隶州教谕,以办团练武装有功,朝廷钦加奉政大夫衔等。

另外民国年间,上畔塘出了三位陆军军官:

蒋玉璜,警察毕业,任桂系陆军上尉,围剿土匪有功,后在全州法院工作,亦做律师,打官司无一败诉,风头一时两无。民国三十三年日寇轰炸全州县城,其宅第被炸毁,后回到上畔塘居住直到过世。

蒋玉珩,任桂系陆军上校,担任过桂林市长陈恩元的专职秘书和副官。

蒋玉璿,任桂系陆军少校,抗战后在兄长蒋玉珩资助下组建抗日自卫队抗击日寇,为保卫家乡做出了一定贡献。

桂北古村上畔塘衰落原因浅析

光绪二十八年,疫病流行,当年多人染病,数人因瘟疫不幸离世,包括明经进士蒋成材,举人蒋梓材及侧室,举人蒋焕然,武举人蒋鸿翎继配杨宜人,庠彥蒋焕煦等祖辈六人。故1902年被称之为上畔塘“村之大劫”、“悲惨之年”。

咸丰九年,例贡蒋鸿翱率团练抗击太平军,其与侄儿国学生蒋达材一同殉难,而蒋达材并无子嗣。

民国十一年,一代廉吏蒋名材仙逝,其子蒋焕羆到大广塘村守“庄屋”,此后便定居于该村,上畔塘仅存一继子后人。名材之弟贡生蒋济材已无后人,贡生蒋楚材后人亦极为单薄,皆外出打工。

同年民国十一年,蒋焕烋、蒋焕蒸因喝酒之事与叔伯蒋巨材之侧室郭氏争吵,不幸误杀郭氏,大祸降临,二人之宅第悉数被拆,二人亦畏罪潜逃,不久两人皆殒命。

民国十四年,村中最后一位武秀才、卫千总候选千总蒋巨材驾鹤西去,其子蒋焕炘育有七子,或过继外村亲戚,或因病早殇,或无子嗣,现仅剩一孙女嫁于本村。

成材二子贡生蒋焕勋、蒋焕烈现均已无后。

廪贡蒋焕奎后来沉迷鸦片,无法自拔,故家境逐渐败落。

民国二十三年,因惧怕红军批斗,财主蒋焕烲变卖庄屋房产殆尽。解放前夕,因不幸患上疟疾去世,家道中落。

民国三十五年,陆军上校蒋玉珩病故。

民国三十六年,陆军上尉蒋玉璜离世。

民国三十八年,陆军少校蒋玉璿因被批斗上吊自杀。

解放后蒋玉珩和蒋玉璿兄弟后人全被划分到其他村落生活,或在外漂泊流浪。其宅第和田产亦被分给外来人口。

土改以后,划分阶级成分,又历经文革等,故乡贤文化和体系土崩瓦解。

桂北古村上畔塘衰落原因浅析

另外,村中蒋氏族人和外迁而来的杂姓人家也有积怨,意见往往不相统一,缺少权威人物掌舵协调,导致村里不够团结,这也是衰落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村里目前的大学生还是极少,多数都以务农、打工、在外做生意为主,且大多外出,留在村里的只是少数村民,村里能人少,思想跟不上,在政府工作的人士更是寥寥无几,非常被动。最近一二百年,祖辈迁移外出的也不在少数,导致村落人口一直偏少。有些祖辈在外另建村落,比如古留,大码堰,外枧,石桥头等。古建筑人去宅空现象非常严重,加上年久失修,村中蒋家大院面临着倒塌损毁甚至消失的危险境地。

望吾辈自强不息,继承和弘扬祖辈勤学刻苦之精神,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期重振上畔塘雄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