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淺析:新巴比倫王國修建過通天塔嗎?

《舊約.創世紀》第11章曾有這樣一段記述:古時候,天下眾多的人口,全都說著同一種語言,人們在向東遷移時,走到一處叫示拿的地方,發現一片平原,就定居下來。他們商定在這裡用磚和生漆修建一座城和高聳通天的塔,以便傳揚名聲,免得四處流散。這件事驚動了

耶和華,他看到城和大塔就要建成,十分嫉妒人們的智慧和成就,便施法術變亂了人們的口音,使人們言語彼此不通。結果工程不得不停頓下來,人們從此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大塔終於沒有建成,後來有人把這座大塔稱作巴別,“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

淺析:新巴比倫王國修建過通天塔嗎?

耶和華

關於如何看待《聖經》中這段記述,史學界意見不一。有的人認為《聖經》中這段傳說,有所根據,主張《創世紀》記述的那座大塔的原型,就是古代兩河流域(即示拿)新巴比倫王國時代巴比倫城內馬都克神廟大寺塔。

淺析:新巴比倫王國修建過通天塔嗎?

通天塔

這座大寺塔,被稱作埃特曼安基(意為天地之基本住所)。它動工興建於新巴比倫國那波帕拉沙爾(公元前626年至公元前605年)在位時。到其子尼在甲尼撒(公元前604年至公元前562年)在位時才告落,傳於後世的一段銘文記述道:“那波帕拉沙爾已把塔建好,並建到30肘(約合14.7米)高,但還未建塔頂。後來尼布甲尼撒著手這件工作,把從巴黎茂盛的森林中運來的雪松木斬開,用作建築材料;又把圍牆的大門建造得輝柏壯麗,像白晝那樣炫目。“修建時,尼布甲尼撒曾下令,將塔頂提升,以與天公比高。近代考古發據證明,,這種多層次方形的結構形式早在蘇美爾遠古時期就已出現。

淺析:新巴比倫王國修建過通天塔嗎?

蘇美爾

寺塔是蘇美爾人祭神的地方,也是他們觀察天象, 思索字宙奧秘的場所。當時的人們認為神會從天上利用星的飛行降到寺塔裡,來會晤敬神者。尼布甲尼撒興建的大寺塔共有七層。最下層為黑色,依次為橘紅、紅、金、黃、藍、銀各色,表示著七星(日、月、火、水、木、金、土)。塔頂上修有四角鍍金的小廟,廟裡供有馬都克神的金像。

據公元前229年的一件史料的記載計算,大塔地基約295英尺見方,第七層距地面的高度也是295英尺。同近代考古發物測定大塔的地基每邊長90米大體相符。考古發掘證明建築用的材料是磚和石漆(瀝青),與《聖經)中的記述一致。 這座高達90米的大塔,相當於一座20多層的高樓,在古代確實能給人以聳人天際的印象。被尼布甲尼撒俘虜到巴比倫城內的猶太人曾親眼目睹過這座大塔,甚至很可能親自參加過這類建築修建工程。他們在自已國家裡,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宏大的建築物,他們覺得這個高塔會通到天上。

《聖經》中提到的耶和華懲罰人們妄想修建高塔,因而創立不同語言的傳說,包含有尼布甲尼撒大興土木時,參加修建工程的猶太俘虜的責咎情緒。有關傳說也反映了新巴比倫王國時代,巴比倫城內居民種族眾多、語言複雜的情況。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所著的《歷史》一書第1卷181節中,對這座大塔有過下列記述:“在這個聖域的中央:有一個造得非常堅固,長寬各有一斯塔迪昂(古希臘長度單位,約合185米)的塔,塔上又有第二個塔,第二個塔上又有第三個塔,這樣一 直到第八個塔。人們必須循著像螺旋線那樣地繞過各塔的扶梯走到塔頂的地方去。在最後一重塔上,有一座巨大的聖堂。”希羅多德說塔共八層,可能是把塔基的土臺或塔頂的廟也計算在內了。公元前331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到巴比倫時,這座大塔已遭破壞。為了紀念自己的武功,亞歷山大曾有意重建此塔,可是,據估算,只是清除地面材料,就需要動用一萬人,費時兩個月。由於工程浩大,亞歷山大只好放棄了這個念頭。

淺析:新巴比倫王國修建過通天塔嗎?

亞歷山大

有的學者不同意《聖經》中提到的通天塔就是新巴比倫時代馬都兄神廟大寺塔的說法,認為在巴比倫城內,早在新巴比倫時代以前曾有兩座著名的神廟,一座叫做薩哥一埃爾(意為“ 通到雲中”》。一座叫做米提一猶拉開(意為“上與天平"),它們可能就是關於通天塔的傳說的素材。但是,有關這兩座神廟,沒有發現更多的史料。

關於《聖經》記述的修建通天塔一事,是否真實?如果確有其事,通天塔修建於何時,修建的始末如何,其規模式樣又是怎樣的?這些問題一直是不解的疑謎。十五、六世紀某些畫家繪製的通天塔的圖像和修建通天塔的圖畫,都是根據畫家自己想象繪製的,無助於解釋通天塔修建的疑謎。

但相交於其他缺乏證據的說法,我更偏向《聖經》,起碼其有具體的記載,更具備說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