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真的是秦始皇的本意吗?

焚书坑儒真的是秦始皇的本意吗?

战国末期,秦国采取“黄金大棒政策”,离间六国君臣之间的关系,采用拉拢、离间等高等级手段,依次先后消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的大一统。嬴政建立了跨时代的封建王朝秦帝国。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历史学家众说纷纭,各有长短。今天我们就焚书坑儒事件做个历史回顾,探讨一下那真的是秦始皇的本意吗?

焚书事件

焚书坑儒真的是秦始皇的本意吗?

六国没有灭亡之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文化传播体系,各类学籍可以说汗牛充栋。秦始皇灭掉六国,不可能上来就先摧毁对方的书籍,提出焚书的建议来自于丞相李斯。李斯本师从荀子,与韩非子为同门师兄弟。《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李斯向秦始皇建议焚诗书百家语,凡是秦记以外的史书,不是博士(指掌管古今文史典籍的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都要烧掉,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秦始皇并没有彻底的按照李斯的思想对所有的禁书都一把火烧了,反而从六国禁书中挑选精华并储藏在秦国皇家图书馆里。

收藏的书籍遭到大面积的焚烧,还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杰作。因此纵观焚书事件始末,起意在李斯,焚烧在项羽,反而是秦始皇对浩瀚纷杂的各国书籍来了一场“剔其糟粕,存其精华”的文化保护,可见焚书这盆脏水来的有点出乎意料。

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真的是秦始皇的本意吗?

在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因此就发生了徐福东渡、卢生炼丹等事件。秦始皇的时代局限性决定了他的行为,这些行为却为儒家思想所不认同,于是一些儒生就在背后议论、评论乃至于嘲讽,消息传到秦始皇耳中,贵为皇帝当然生气,于是立案调查,查出四百六十多人有犯上言论,就把这些人都给杀了。

秦始皇是对儒家有意见吗?从李斯的师傅荀子、博士叔孙通等人能够存活到西汉初年,并且流传下大量的儒家学说来看,秦始皇不仅对儒家人士没有偏见,反而是重用多与打击。秦始皇坑儒事件如果放在其他封建王朝来看,都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案件。毕竟天子一怒血流成河的历史事件在历朝历代都时有发生。但是这件事情发生在秦始皇身上,除了事件本身性质的归属,更多的成分应该是因为后世著述撰史的多为儒家弟子,因此坑儒被无限放大,罪责终于归于一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