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究竟是谁焚了书,又坑了谁……

文|趣味闲谈Q


“焚书坑儒”究竟是谁焚了书,又坑了谁……

对于秦始皇的为人不管是褒是贬,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共识,即这位始皇帝在统一中国之后“焚书坑儒”大开杀戒,活埋了400多位儒生,然而对于秦始皇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事件,学术界一直也有不同的意见。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要“焚书”

“焚书坑儒”究竟是谁焚了书,又坑了谁……

1、当时秦国刚刚建立,面临大一统的局面。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显然不适合思想大一统。而且当时要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更适合运用法家思想。焚书坑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就是为了适应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导致秦始皇不满。《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

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由此可见,所谓的“焚书”只是针对于民间藏书,秦国大一统需要的也是思想的统一,而“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也足以说明秦国书库有着较为完善的《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

秦末年间群雄争霸,以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为代表,二者商议谁先攻入咸阳尊谁为王,结果刘邦先于项羽入咸阳,但由于势弱不得不出门迎项羽入咸阳,二者还上演了“鸿门宴”事件。随后在项羽入住咸阳以后发生了流传至今的“火烧阿旁宫”事件(一说是咸阳宫)大火烧了三个月,从而导致秦朝藏书全部烧毁。

“坑儒”到底坑了谁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焚书坑儒”究竟是谁焚了书,又坑了谁……

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以此观之,所谓的“焚书”其实是为了思想统一而做出的政策,真正焚书之人是西楚霸王项羽;而所谓的“坑儒”也并不是事实,坑的是以方士卢生、侯生为首的一些江湖术士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