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却为何要“焚书坑儒”!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完成华夏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誉为“千古一帝” 。

他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却为何要“焚书坑儒”!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别名祖龙,出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13岁继位,21岁即将亲政,39岁时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政治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他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却为何要“焚书坑儒”!


秦始皇迷恋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又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秦始皇想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命徐福等人入海寻找仙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钱财也没找到。他害怕遭受责罚,就欺骗秦始皇说:称海中有三神山。但我们时常被大鲨鱼困扰,所以无法到达。希望皇上派善射之人一起前往,遇到大鲨鱼就用连发的弓弩射它。”恰巧秦始皇做梦与海神交战,海神的形状与人形相似。占梦的博士说:“水神本来是看不到的,他用大鱼蛟龙做侦探。现在皇上的祭祀周到而恭敬,却出现这种恶神,只有把它除掉才能找到真正的善神。”于是秦始皇命令入海的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亲自带着弓弩去射杀了一条大鱼。秦始皇派他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求仙山,后不知所终,或许是遇海难,或许是漂到某海岛定居,后者可能性更大,民间传说是到日本去了。

他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却为何要“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二年又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等仙人踪迹,后来又使韩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对于秦始皇这种行为,也有儒生表示劝谏的,博士齐人淳于越建议始皇仍实行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的政策,始皇交给臣下讨论。丞相李斯反对。李斯的奏议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书禁书,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准保存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愿学法令,则以吏为师。始皇心里已感到受骗,于是命令御史案问诸生,互相揭发牵连四百六十余人,始皇下令把他们都在咸阳活埋。有人认为《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术士,并不是儒生,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

他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却为何要“焚书坑儒”!


我们都知道焚书烧书都是丞相李斯的建议,其实李斯建议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一,维护秦朝统治。结果没有达到目的。焚书坑儒的实质是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但它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学术的自由交流。

他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却为何要“焚书坑儒”!


推行郡县制,度同制,改币制,南修灵渠,联通西南,北建长城,以拒匈奴,在全国修建交通体系——驰道。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功绩,谁都无法抹去!他被骂了千年的昏君,暴君,无非做了一件事,焚书坑儒,就这一件事,让他背负了千年骂名!

他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却为何要“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以至于现在某些人一想到这个历史事件,仍然耿耿于怀,恨不能掘墓鞭尸,恨不能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对秦始皇敲骨吸髓。这种仇恨实际上是后来的文人们潜意识里面的集体恐惧,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从感情上来说,小编也觉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手段过于激烈,对当时的儒生们的确是太过残酷,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缓和的一些方法。

他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却为何要“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这种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他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但它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注:以上图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