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陰陽”之道,明萬物變化之理

陰陽學說是中華古老的哲學,甚至可以說華夏之文明皆始於陰陽始。

在中國,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陰陽來劃分,比如自然界的陰陽:太陽,太陰(月亮);比如人分陰陽:男性屬於陽,女性屬於陰;甚至一張紙也有陰陽,正面屬於陽,背面屬於陰。

覺悟“陰陽”之道,明萬物變化之理

陰陽的象徵

比較簡單的說,凡是活躍的,熱情的,上升的,光明的,都是屬於陽;安靜的,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都屬於陰。

我們把對於人體具有推進、溫熱、催化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歸於陽,對於人體具有收斂、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歸於陰。

我們一般都把萬物歸類到陰陽兩個方面,包括中醫等,都是根據陰陽的變化來開出方子,西醫說的你感染了什麼病菌什麼病菌,中醫不這麼說,它說你上火了、受寒了,腎陰虛、腎陽虛之類,中醫把人的向背分陰陽,把五臟六腑分陰陽,也把藥的性質分為陰陽,所以它治病是用陰陽的理論去施治的。

覺悟“陰陽”之道,明萬物變化之理

藥性陰陽區分

陰陽後的五行、八卦也是在陰陽的基礎上進行推演出來的。

而這些樸素的哲學是構成我們華夏文明思想體系的基礎,所以說我們的文明始於道,始於陰陽。

為什麼把萬物歸類到陰陽兩個方面呢?因為萬物都由陰陽生化而來,說的比較通俗化一點陰陽就像男女,就像夫妻,所有的萬物都由這個陰陽繁衍出來,所以說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正是陰陽的和合,才有這妙有的世界。

陰陽是互為對立,又相輔相成,還可以互相轉化。

覺悟“陰陽”之道,明萬物變化之理

五行八卦都是陰陽推演後的結果

我們知道“道”的初始轉態是混沌,如雞子未雛,一團和氣,是相對完整的,劃分出陰陽後,就很容易失衡,是不平衡狀態,所以天就會風雷雨雪,人就會有七情六慾,就會生老病死。

比如火旺,屬於陽氣太盛,就要陰水來壓制,這個過程是對立的過程,如果陰水壓制太過厲害,又會形成陰氣太盛。所以中醫有時候要補,有時候要瀉。

好比燒水,水一直燒不開,有兩個辦法,一個就是把水倒掉一點,水比較少就容易燒的開,還有一個就是加火,加大火力水就可以少的開。但火又不可以特別大,特別大的話就會把鍋燒塌了。這就是陰陽的平衡。不懂得人就知道補,各種補品各種吃,不知道火都快把鍋燒塌了,還拼命加火。

覺悟“陰陽”之道,明萬物變化之理

飲食也是讓身體進入陰陽平衡狀態

所以飲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去調整應對,每個人的素質不一樣,應對的方式也不一樣。某種東西對一個人很好,對於另一個人也許是有害的。

所以人其實一生都在追求這種平衡,陰陽平衡了,人才不會出毛病。平衡到極致,就是到“道”的狀態。

世間上的事情莫不如是,一個人太軟弱了,就會被人欺負,太霸氣了,卻也是會燒燬自己。

我們去看古代流傳下來的太極圖,裡面有黑白兩條轉動的魚,這兩條魚就是陰陽魚,表面陰陽是在輪動的、變化的,還有就是白(陽)魚中的黑(陰)點,黑(陰)魚中的白(陽)點。說明任何時候都留有餘地,推及做人也是這樣。

覺悟“陰陽”之道,明萬物變化之理

人際關係也是要調整好平衡

不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甚至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要懂得進退,懂得留有餘地,懂得和諧的必要性,如果陰陽失衡,就會引起身體不適和人際關係的緊張。

因為任何關係都會產生變化,此消彼長,此長彼就消。我們一定要順應這種陰陽的變化而變化,養生也好,待人處事也好。

一個人如果明白陰陽的這種變化,善於利用陰陽的對立,相成,轉化等特性,對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問題一定會找到更有智慧、更符合天道的解決方案。

所以,悟透陰陽的變化,就可以順應世間的所有變化。

本文純手打,原創文章,因為學識的限制,難免產生謬誤,旨在拋磚引玉,希望引出金玉之言。也希望有識之士給予修正補充。

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請關注本號,我們有時間繼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