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德陽:速裁機制的“加速”之道

德陽:速裁機制的“加速”之道

11月25日,已排號等候參加庭審的當事人在法官助理的主持下進行調解。易國娟 攝

德阳:速裁机制的“加速”之道

當事人在24小時自助法院通過訴訟服務自助終端機上傳立案材料,平均立案時間僅8分鐘。 張 磊 攝

四川省德陽市兩級法院立足審判工作實際和群眾司法需求,堅持高效快捷的服務理念,依託信息化建設,積極推行案件繁簡分流和速裁工作機制改革,努力為訴訟當事人提供最大便利及高效率的糾紛解決模式,推動司法為民駛上“快車道”。

■雙軌制分流: 從“源頭”開始提速

今年10月22日,週二,上午9點,德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速裁團隊法官李玉蘭在電腦前忙碌著。根據辦公系統提示,她對立案庭分流到團隊的12件速裁案件進行了二次篩選,發現其中一件建築工程糾紛雖然標的額較小,但涉及到第三方鑑定,耗時較長,填好反饋意見後,她直接在辦公系統中將該案退回,並安排法官助理對其餘11件案件統一排期開庭。

今年3月,在前期調研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全市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德陽中院成立刑事和民事兩個速裁團隊,確立了由12%的法官辦理40%案件的工作思路,同時出臺全市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實質化運行開展簡案速裁的實施方案(試行)》。根據方案,德陽法院的繁簡分流實行“雙軌“制:“簡”案在立案環節首次篩選後,分流至速裁團隊。速裁法官在5個工作日內,對該批案件從案件事實、法律適用、社會影響、送達情況等方面進行摸底,將能在一個月內結案的案件,留案登記在冊,立即審理。其餘不符合條件的案件,則退回立案庭,重新分流至其他法官手中。

“我們給速裁法官的權限是五日內無條件退案,只要他們認為無法在一個月內審結的案件,都可以退回來。”德陽中院分管速裁團隊的副院長張文敏介紹道,“雙軌制”表面上看增加了一道程序,但實際上是將法官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本來就會進行的判斷工作進行前置,在不增加工作總量的基礎上,賦予速裁法官“退回權”。“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案件繁簡分流的準確性。”

“作為一項新工作舉措,在運行過程當中也會遇到各種問題,我們會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圍繞質量和效率提升這個中心目標,對工作方案進行調整。”德陽中院院長李勤舉了一個例子:針對速裁團隊在前期試點過程中反映出的案件繁簡識別“耗時長”“無效識別”“反覆識別”等問題,中院專門選派了一名在民事、刑事、行政等多個審判部門工作過的老法官到立案庭,專門從事案件的繁簡識別和分流工作。“因為具有30多年的審判經驗,經他識別分流出來的‘簡’案,被速裁法官退回的比例大幅降低,從源頭上提高了速裁案件的‘成案率’。”李勤說道。

經過不斷碰撞、反饋、調整,德陽中院的案件繁簡分流促進簡案速裁的工作機制得到進一步優化。今年1月至11月,中院速裁團隊新收案件845件,平均審理天數7.77天,案件結收比100%,服判息訴率100%。用約12%的員額法官速裁審結了約46%的案件,超額完成預定目標。

■審判流程再造:打造簡案快審高速通道

“‘03號李某某請進,04號張某某做庭前準備’,乍一聽,還以為在醫院的候診室呢!”今年4月,德陽市民張先生在朋友圈分享了到法院參加庭審的經歷。當天,德陽中院同一個合議庭用時兩個半小時連續審理了8起不同類型的民商事案件,其中就包括張先生的民間借貸合同糾紛。開庭前,張先生與另外7起案件的當事人一起聽書記員統一宣讀了法庭紀律和注意事項,並在候審時,與被上訴人李先生、劉女士在法官助理的主持下進行了調解,雙方當場履行了調解協議並拿到了調解書,整個過程歷時僅1個小時。“聽說打官司費時又費力,親身經歷後才發現原來現在法院效率這麼高!”張先生表示非常滿意。

同一時間,隔壁的刑事速裁審判庭,前一天立案的5件二審刑事案件正在依次審理,因為在庭前就已經完成了核查被告人基本信息、送達訴訟權利告知書等程序性工作,在開庭時直接採用“要素式”審判模式,重點圍繞被告人上訴理由進行審理,一個半小時後,4件案件當庭宣判,1件案件被告人經釋法撤回起訴。

“這批案件在上訴時就經過分流被納入了速裁通道,市檢察院拿到有‘速裁’標識的案件後,按照規定將原本7天的普通閱卷期限縮短至3天,同時將指定辯護函送交法律援助中心,由法律援助中心通知律師於3日內進行集中閱卷。”德陽中院刑事速裁團隊審判長許斌介紹道,“雖然該有的程序一項不少,但案件的實際辦理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

“門診式”庭審、“要素式”審判是德陽中院速裁團隊為打造集約化庭審模式,創新推出的工作機制,在“從快不降低標準,從簡不減損權利”的前提下,民事案件積極引導當事人縮短舉證期限,刑事案件著重強化公、檢、法、司在控辯審之間的無縫銜接,實現對案件統一排期開庭,集中時間多案同審、多案連審。庭前由書記員集中核對案件當事人的身份信息、宣佈法庭紀律、告知訴訟權利等,開庭時不再涉及程序性事項,重點圍繞有爭議的“要素”同步進行法庭審調查和法庭辯論,以當庭宣判為主。

如果說集約化庭審實現了對司法資源的優化重組,那麼將信息化深度應用工作貫穿於庭前準備、訴訟審理、卷宗管理等各案件流轉環節,有效剝離事務性工作,突出審判的核心地位,則是德陽法院打造簡案速裁通道不可或缺的“輔助包”。

“目前庭審過程中採用的語音文字自動識別轉寫系統,對普通話和四川話的識別準確率均接近100%。”德陽中院技術室工作人員夏諾依介紹道,法官不用再停下來等待書記員記錄,庭審節奏更加緊湊,當事人也不用在庭審結束後進行冗長的筆錄校對確認,而是直接領取刻錄好的庭審音視頻光盤,進一步簡化了庭審後的事務性工作。

“全市法院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已經全面普及,速裁案件實行無紙化審判,原則上不再移送紙質卷宗,而是在辦公系統上進行電子閱卷,開庭傳票等訴訟文書也採用電子送達的方式,這樣大幅縮短了案件的流轉時間。”李玉蘭認為,法院信息化建設的快速推進,為簡案快審提供了高效率的技術支持。

通過繁簡分流、集約化庭審和信息化深度應用,以點帶面,環環相扣,實現了對審判流程的重塑,全市法院構建起以“簡”為界,以“快”為策,以“準”為繩的簡易案件快審高速通道。

■線上線下功能互補:“互聯網+”讓司法便民更有速度

11月4日上午,涉及陳某某等20餘名農民工勞動報酬糾紛的系列案件正在什邡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與普通庭審不同的是,庭審現場的被告席上空無一人,遠程視頻架起了審判法庭與看守所之間的“橋樑”。

該起系列案件被告什邡市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實際負責人因涉嫌其他犯罪被羈押於什邡市看守所,原告陳某某等20餘人在該公司務工。“我們發現案件本身不復雜,但因原告方人數眾多,組織統一前往看守所開庭費時又費力。”該案承辦法官梁小隆介紹道。為節約司法資源和當事人訴訟成本,及時保障民工合法權益,在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法官決定採用遠程視頻方式審理此案。

在梁小隆的主持下,當天上午,該系列案件成功調解,雙方就支付工資事項達成一致意見,明確了所欠工資的具體數額,並約定了給付期限。調解結束後,陳某某和兄弟們紛紛感嘆:現在打官司“真快捷”“真方便”。

早在2014年,德陽法院就提出了“互聯網+巡迴審判”工作模式,按照“場景互聯、視頻互通、精準推送”目標,將現場開庭與科技審判相結合,高效滿足群體差異化司法需求。“法官微信調解,親兄弟20年後握手”“QQ開庭審理跨國離婚案”等典型案例被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在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時,也彰顯出了濃濃的人情味兒。2016年,德陽法院“互聯網+巡迴審判”工作被四川省委確定為“依法治省創新項目”,並寫入《四川法治藍皮書·依法治省年度報告》。

近年來,隨著司法便民理念的不斷深入和法院信息化建設的推進,在“遠程視頻開庭”“在線調解”等便民舉措常態化的基礎上,德陽法院針對線上訴訟服務無法完成必要的實體材料收轉、傳統線下訴訟服務具有八小時固定工作時間的侷限,進一步拓展“互聯網+”工作理念,將訴訟服務窗口前移,在法院大門外、政務服務大廳以及人群相對集中的場所打造“24小時自助法院”,配備訴訟服務自助終端機、智能雲櫃,實現除開庭外的起訴受理、自助繳費、材料收轉等絕大部分訴訟業務自助式、一站式辦理。從今年10月設立以來,“24小時自助法院”平均每天立案11件、收轉材料34份,平均立案時間僅8分鐘,糾紛化解效率進一步提升。

“德陽法院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審判效率的措施,既為法院的審判流程安裝了一個‘加速器’,又為當事人建起了一條打官司的‘綠色通道’,使法院司法為民理念在審判工作中得到昇華。” 在法院開放日座談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劉忠如此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