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父母都在假裝養兒育女

大多數父母都在假裝養兒育女

大多數父母都在假裝養兒育女

其實,

我們一直都

隨心所欲地活著,

而且,

我們一直都在

假裝養兒育女。

大多數父母都在假裝養兒育女

1

有了孩子之後,才知道自己的養兒育女都是假裝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孩子住進我的子宮的那天起,我就開始策劃如何養育這個小傢伙,比如——

淘來一堆關於妊娠、胎教的知識,發誓要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讓他爸開始關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為孩子出生之後做準備;

一起規劃要怎樣養育這個小傢伙的細枝末節。

後來,短暫的十月懷胎的經歷轉瞬即逝,當孩子呱呱墜地時,忽然才發現前面列舉的這些“必修課”仍然還擺在那裡,買來的那堆書也沒翻多少。

與沒有及時做好準備和打好基礎相比,孩子的成長日新月異,發展迅猛。

於是,面對孩子莫名其妙地啃東西、摔東西、搶東西、發脾氣、扭著來、不聽話、……等等一系列“反常”的行為時,才忽然發現自己黔驢技窮。

2

因為現實逼迫,在走投無路之下開始慌不擇路,失去耐心,使氣動性。

一切最初的美好設想,似乎在這一刻被現實擊的粉碎。

自己忽然想起:孩子他爸呢!?這個孩子怎麼成了給自己養的!!!

這時候,我們開始臨時抱佛腳,評估孩子的行為,商量對策。

因為見到有些父母還會對孩子拳腳相加,相比而言自己的心裡覺得舒服多了,至少還沒有淪落成那種“皆禍害”的爹媽。

為了解決孩子的問題,新一輪的備戰開始。

理清思緒之後,發現教育孩子其實就是教育自己。

如此,教育的主戰場轉向自己。

3

在這個階段,跟隨自己知識儲備一同成長的還有孩子。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接觸的環境越來越廣,冒出的問題依然層出不窮。

比如關於習慣的、分享的、社交的、情緒的、注意力的、自控力的、學習的、心理的……等等。

真應了那句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面對生活中時不時蹦出的這些問題,自己和爸爸的忍耐終於突破極限,口不擇言地對孩子一頓光火——

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

你要是再這樣,以後就別……!

知道錯了,為什麼不改,下次還……!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一個……!

……!

4

那件事過後,突然感覺在那一剎那,自己把看過的為數不多的知識全都還給了書本。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見效,孩子終於消停了下來。

你還別說,這種“短平快”式的教育手段的確接地氣。

隨著這種“短平快”教育次數的增多,孩子也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

有一天,自己忽然覺得已經不再瞭解眼前這個已經長大的小傢伙,甚至自己和他爸很難和他心平氣和的溝通。

這種叛逆表現的始作俑者,被簡單的歸結為“青春期”使然。

直到有一天,讀高三的孩子和我們大吵了一架,他說的一句話讓我們愕然——

努力,努力,你們努力給我看看!考不考得上好大學又能怎麼樣!你們也沒上過北大清華啊!

5

那幾天,自己和孩子他爸的心都快碎了。

孩子他爸對我說:從小就帶他東奔西走的報這個班,上那個班,到頭來……。這個孩子,真是太不懂事了!

聽了這話之後,我說:或許不能全部怪孩子,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堅持。

聽聞此言,孩子他爸沉思良久。

……。

6

為了孩子,我們決定活到老學到老。

在一次“父母大講堂”的課上,孩子他爸登臺之後,竟然當著臺下眾多懷揣同一夢想的爹媽們痛哭流涕,後悔自己錯過了一次一次堅持的機會,後悔自己沒有做一個好父親,沒能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那天,他當著大家的面回憶了兒子上幼兒園時發生的一件小事——

那天,孩子從幼兒園回來,挺高興地對爸爸說:老師佈置了拼音作業,讓爸爸媽媽和孩子學。

他爸說,當時他因為自己忙,就讓孩子找他媽去。

當時為了這件事情,我還和他爸鬥了幾句嘴。

後來,孩子那天的拼音就沒有學成。

……。

最後,孩子他爸在走下分享的講臺前,說了這樣一句話——

其實,我們一直在假裝養兒育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