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阳奉阴违”的嘴脸被揭发后,为何曹叡对他更加敬重和信任

刘晔早年就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是曹操十分倚重的谋士。刘晔凭借着高超的谋略和善于洞悉人心的本事,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能够历时曹魏三代的元老级人物。

历来对于刘晔的评价,以褒扬为主流,也有个别评价认为刘晔作为谋臣精于揣摩上意,有阳奉阴违之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刘晔是如何阳奉阴违的。

刘晔“阳奉阴违”的嘴脸被揭发后,为何曹叡对他更加敬重和信任

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诸葛亮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司马懿对峙数月之久。彼此之间虽更有胜负,但都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诸葛亮由于长途跋涉、操劳过度,不久染上疾病卧床不起。无奈之下只能收兵屯于汉中,自己则退回成都养病。

大将军曹真听闻诸葛亮回成都养病,此时魏军也休整大半年,于是便向曹叡上表,建议趁此机会,出兵汉中讨伐蜀国。收到奏表的魏主曹叡,颇有悦色,便向担任侍中职位的刘晔问询伐蜀的意见。(魏晋时期的侍中一职,地位是非常高的,属于朝中重臣。所以出兵讨伐这种军国大事,曹叡自然是要找刘晔这样的三朝重臣商议的。)

刘晔“阳奉阴违”的嘴脸被揭发后,为何曹叡对他更加敬重和信任

刘晔向曹叡表示,曹真此时提议伐蜀是可取得。

可是等到刘晔退出宫中回到家后。有一些朝中大臣前来探望,打听刘晔与皇帝探讨伐蜀一事的情况。刘晔却回答说,“无此事也”。并且刘晔还特意分析了一番:“蜀有山川之险,非可易图;空费军马之劳,于国无益”

这些朝中官员既然能跑来问刘晔,肯定从从宫中得到了消息的。偏偏刘晔一副此事毫无可能的态度,这些大臣一无所获,也只好怏怏而回。中领军杨暨也在这些大臣之中,他是发对伐蜀的大臣之一,同时他也是曹叡十分信任和亲近的人。对于刘晔这种阳奉阴违、表里不一的做法,杨暨随即就跑去曹叡那里告状。

刘晔“阳奉阴违”的嘴脸被揭发后,为何曹叡对他更加敬重和信任

曹叡听了十分疑惑,便召见刘晔来问个究竟, “卿劝朕伐蜀;今又言不可,何也?” 。

刘晔就把昨天和大臣分析不能伐蜀的前后经过给曹叡讲述了一遍。接着,刘晔说道,“臣昨日劝陛下伐蜀,乃国之大事,岂可妄泄于人?夫兵者,诡道也;事未发,切宜秘之。”

曹叡听完刘晔这番话,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认为刘晔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因此对刘晔更加的敬重和信任。

刘晔“阳奉阴违”的嘴脸被揭发后,为何曹叡对他更加敬重和信任

就此事来看,刘晔的做法和他给曹叡的解释是很有道理的。皇帝找自己商议决策伐蜀这样的军国大计自然是必须保密的,随便将最终决策走漏出去也是不可取的。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朝中官员探听到了消息前来询问,完全不理不睬、神神秘秘的也不合适。所以,刘晔来了一个兵法中的套路,实而虚之、虚而实之,打发了过去。

(此为原创作品,禁止任何抄袭或剽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