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國17家民營銀行背後的最大“金主”

揭秘中国17家民营银行背后的最大“金主”

首批民營銀行已經於2014年落地,當時銀監會批准了5家,包括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進入2017年,又有梅州客商銀行獲准籌建。

目前,共計已經有17家民營銀行獲批,其中8家開業,首批5家均已盈利。它們背後的最大“金主”是誰?各民營銀行定位、業務怎樣?未來,民營銀行能否和傳統銀行比肩?

01 從試點到落地 民營企業興辦銀行的大幕徐徐拉開

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步伐在2014年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2014年,早春3月,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方案確定。

阿里巴巴、萬向、騰訊、百業源、均瑤、復星、商匯、華北、正泰、華峰等民營資本參與試點工作。

從此,中國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大幕徐徐拉開。

從試點方案的亮相到5家民營銀行全部獲准籌建,僅用了半年時間。2014年7月,銀監會首先批准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和天津金城銀行3家民營銀行的籌建申請,隨後又在9月批准成立浙江網商銀行、上海華瑞銀行。

揭秘中国17家民营银行背后的最大“金主”

而2014年12月28日,由騰訊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官網28日正式上線,更是標誌著國內首家民營銀行正式步入落地階段。

2015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親自敲鍵盤發放第一筆互聯網銀行貸款讓“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微眾銀行倍受關注度,但誰也沒有想到,作為民營銀行的嘗試,2015年,微眾銀行個人客戶數即已超過600萬。

最新數據顯示,從盈利來看,第一批5家民營銀行2016年基本實現盈利,5家民營銀行上半年淨利潤在百萬元至千萬元之間。其中,2016年上半年,網商銀行淨利潤為0.05億元;天津金城銀行盈利0.98億元;溫州民商銀行淨利潤0.19億元;上海華瑞銀行去年上半年淨利潤6359萬元。

一個屬於民營銀行的新時代悄然到來。

02 梟雄入局 17家民營銀行獲批籌建

首批5家民營銀行的成功開業、運營,攪動了民間資本一池靜水。

2015年眾多民企紛紛籌劃成立民營銀行,由此,2016年成為民營銀行獲批籌建的爆發之年,共12家民營銀行獲批,僅2016年12月,即有武漢眾邦銀行、江蘇蘇寧銀行、山東威海藍海銀行、吉林億聯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遼寧振興銀行6家民營銀行獲得籌建申請批准。

民營銀行的開設地點已經從首批獲批的深圳、上海、溫州、天津、浙江等金融發達城市逐漸擴展至四川、安徽、重慶、湖北、湖南等中西部城市以及吉林、遼寧等東北老工業城市,還囊括北京、南京等城市。

揭秘中国17家民营银行背后的最大“金主”

2017年年初,籌建三年,梅州客商銀行終獲批。至此,民營銀行獲批籌建總數達17家,其中8家已經開業,9家在籌建中。

揭秘中国17家民营银行背后的最大“金主”

已開業的8家民營銀行,無不是將重心放於消費者、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等金融薄弱人群。而這正符合監管的方向。

業內人士稱,2014年開啟試點、2015年提出第一個關於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銀監會關於促進民營銀行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2016年加快設立速度並提出一個監管意見(《關於民營銀行監管的指導意見》),旨在為民營銀行鋪路,民營銀行的常態化設立已掀起高潮。目前來看,民營銀行的發展處在摸索和嘗試的階段,其在整個銀行市場中所佔的比例還較低,但是增長速度還是體現了其具有的競爭優勢,2017年,民營銀行引發的“鯰魚效應”將愈趨深刻。

03 8家民營銀行定位互聯網銀行 民營銀行前景如何?

現在中國的銀行類型眾多,有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村鎮銀行、外資銀行等等,作為後起之秀,為突出特色,很多民營銀行都定位於互聯網銀行,例如之前的微眾銀行、網商銀行以及2017年1月16日剛剛開業的華通銀行等。

據統計,目前,具有互聯網背景的民營銀行從2家擴充到8家,佔到17家民營銀行總數的將近一半。其他銀行雖然沒有明確定位互聯網銀行,如,遼寧振興銀行、湖南三湘銀行也表示會依託互聯網發展網絡銀行方面的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互聯網背景的民營銀行其背後大股東性質和行業地位各有不同,微眾銀行的第一大股東為騰訊;網商銀行的第一大股東為阿里;四川新網銀行的第一大股東雖為新希望集團,但第二大股東為小米(持股29.5%,新希望集團30%);蘇寧銀行的第一大股東為蘇寧雲商;吉林億聯銀行的第一大股東雖然為中發金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但第二大股東為吉林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美團網隸屬於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而吉林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是後者的子公司)。

業內人士指出,在目前“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民營銀行主打互聯網牌可以說是一種趨勢,這與民營銀行差異化特色化理念相吻合,發起人股東也可以利用本身在互聯網領域的背景和經驗為所參股的民營銀行提供經營上的幫助。“雖然小米、蘇寧、美團點評等在數據、場景方面暫時無法與騰訊、阿里相比,但與很多民營銀行背後的傳統行業股東相比具有很大優勢”,一位業內人士稱。

不到兩年的時間,民營銀行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式發展,錯位競爭優勢也逐漸顯現。但由於民營銀行起步較晚、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相對弱,又恰逢經濟進入“新常態”、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加劇等一系列挑戰,仍然面臨著很多問題。“銀行業“紅海酣戰”,無論是互聯網銀行派還是傳統金融派,目前看來,其對市場的撼動性還未表現出來,主要是補充小額、創新金融體系。預計2017年將有更多民營銀行獲批、開業。民營銀行的路還很長,仍需苦練內功。”一位業內人士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