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奇淵」2019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中的尋底之年

「徐奇渊」2019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中的寻底之年

中國經濟剛剛走出2018年的泥濘,各種下行壓力仍然縈繞四周。預計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下行探底,並將有望在今年末或下年初實現企穩,預計全年增速將在6.3%左右。不過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新時代,除了必要的增速之外,決策者更加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提升。

中國經濟剛剛走出2018年的泥濘,各種下行壓力仍然縈繞四周。預計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下行探底,並將有望在今年末或下年初實現企穩,預計全年增速將在6.3%左右。不過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新時代,除了必要的增速之外,決策者更加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提升。

2018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進一步提升。

其一,人均GDP首次接近1萬美元,考慮到中國的人口數,這已經是非常巨大的單一市場。其二,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4.6萬億美元的同時,國際收支更加趨向於平衡。其三,世界500強當中,中國企業數量從2007年的30家上升至2018年的120家,逼近美國的126家。其四,中國營商環境獲得大幅改善。世界銀行發佈《營商環境報告》以來,中國曆年排名大多在八、九十位之間。2017年,中國排名上升到第78位,2018年更是躍升至第46位。

但是毋庸諱言,當前中國經濟也面臨著較大下行壓力。

一方面,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在2019年的增長預期不佳。IMF在9月完成、10月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給出了2019年美國、歐元區、日本經濟增速的預測值,較之2018年的增速,三者分別預期下降0.4,0.1,0.2個百分點。美日歐為首的發達經濟體,增速將呈現普降。

需要關注的是,上述報告發布後,美歐金融市場發生了較大的震盪和大幅調整,金融週期的下行態勢,可能使這些國家的增長面臨更多壓力。可以說,即使沒有中美貿易衝突,中國外部需求的下行態勢也已經確立。此外,如果考慮到中美貿易衝突在2018年帶來的提前搶出口、透支效應,那麼2019年的出口下行壓力將更加明顯。根據我們的預測,1季度中國出口將大概率出現同比負增長。

另一方面,中國國內經濟也面臨著諸多下行壓力。其一,金融市場的信心有待恢復。2018年中國的金融市場受到較多衝擊,涉及股票、債券、基金、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目前金融市場上的信用利差仍然處於較高水平,銀行間的流動性較為寬裕,但是無法轉化成企業和其他市場主體的信用貸款。在市場風險上升、缺乏信心的背景下,投資者普遍偏好低風險、無風險的資產配置。

其二,製造業投資受到外部不確定性、金融環境趨緊、成本上升的三重衝擊。前者使製造業投資預期不穩,金融環境影響了製造業投資的資金來源,成本上升則減少了製造業的盈利和投資熱情。此外,房地產市場上的各種限購和管制措施正陷入兩難境地,鬆緊兩種取向,各有其難處。

其三,基建投資增速出現大幅下滑。2018年末已經降至3.7%,而在2017年該數值一度接近20%。在2019年外需下降、製造業缺乏信心、房地產政策陷入兩難的處境下,基建投資能否迎來起色,起到穩定作用?

跟蹤去年中國經濟政策的變化,以及2018年12月下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最新表述,我們可以觀察到2019年中國經濟政策的整體思路。

首先,以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來穩定製造業投資、基建投資。對於製造業,主要是通過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來降低其生產成本、改善其盈利狀況。

對於基建投資,主要是通過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為其提供資金支持。預計2019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增量計劃可能突破2萬億。目前財政擴張面臨的困境是,中央、地方之間的傳導機制不暢通。這和地方官員不作為有關,另一方面,也和政策預期混亂、激勵機制缺失有關。

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就是要給地方政府堵上隱性後門的同時、把陽光下的前門開得更大一些,減少地方政府的後顧之憂。預計該項政策將能夠有效的穩定基建投資增速,並間接帶動上下游的製造業投資。

其次,貨幣政策的主要任務,將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如前所述,當前中國的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實際上較為寬裕,這體現為國債收益率的持續下行。但另一方面,風險資產卻遭到拋棄,信用利差仍然維持在高位。這就需要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部門協力,共同改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此外,市場預期美聯儲在2019年將加息兩次,之後進入新的貨幣政策週期。如此,中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靈活度也將有所上升。屆時,貨幣政策也將可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文來源於新加坡《聯合早報》,2019年1月2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