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局如何通過大數據判斷企業稅款有無異常?

稅局如何通過大數據判斷企業稅款有無異常?主要是通過看這5類數據:

"看"企業收入:

如果你的企業少記了銷售收入或是隱匿了一部分銷售收入,那麼金稅三期可通過你的成本和費用來比對分析你的利潤是否為負數,或是比對你開具出去的發票,收到的貨款數額以及賣出的商品,或者進一步通過大數據,查詢與你交易的下游企業的相關賬本數據,比對出異常。

"觀"企業成本費用:

如果你的企業長期購進原材料或商品時暫估入庫、企業購進原材料或商品為了價格低一點而不索要發票、企業計提了費用而遲遲沒有費用發票,那麼金稅三期會比對你的每一筆支出數額,相應的商品或服務以及對應的發票,三者應該是一一對應的,若少了任何一項,都會被判定為異常。

"查"企業庫存:

一般來說,企業都會有庫存,包括原材料庫存和成品或半成品庫存。而且庫存量一般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指標附近呈週期性波動。

金稅三期大數據會先判斷出的庫存是否一直處於遞增或遞減狀態,並進一步形成電子底賬來比對你的庫存,最後判斷出異常。

"監管"企業銀行賬戶:

如果你的企業銷售了一批貨物 ,貨款也已進入到銀行賬戶,收到的貨款卻遲遲沒記入賬中;如果你的企業取得了一些虛開的發票,而賬戶裡面的資金卻沒有減少或減少額不匹配。

對於這些情況,以前只要賬本調整的好,是很難識別出來的,可現在對於上述包括以下情形,金稅三期系統都會進行分析並識別出異常:

企業當期新增應收賬款大於收入80%、應收賬款長期為負數,當期新增應付賬款大於收入80%;預收賬款減少但未記入收入、預收賬款佔銷售收入20%以上,當期新增其他應收款大於銷售收入80%。

"算"企業應納稅額:

若企業增值稅額與企業毛利不匹配、企業期末存貨與留抵稅金不匹配;企業繳納的附加稅費,與增值稅比對不一致等等,都可通過大數據就能識別出異常。

其實企業只要行的端坐的正,真實的、準確的、合法的經營、開具取得發票和做賬並按時按規申報,即使是被金稅三期查出所謂的異常也是不用擔心的,畢竟它查出異常只是第一步,還會有專門的人員具體的來核實,不會那麼草率就判定你申報的數據作假,所以無需太過擔心。

面對金稅三期:企業怎樣管理好自己的財務工作?

1. 梳理薄弱環節:從源頭上防範稅務風險,保證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順暢,確保企業對外部提供賬表信息數據與稅務部門數據信息平臺提供信息的一致性

2.完善發票管理:加強對增值稅發票的監管,將增值稅發票的申領、保管、開具、抵扣納入規範管理。發票作廢20%將會預警。

3.重視程序的合規:遵守相關法規中的登記、備案、申報、變更等程序的要求。特殊情況要及時與稅務局進行溝通。

4.接受虛開發票的三種情況:

①向甲方購物,通過甲方介紹,接受乙方開具的發票。(接受第三方開票)

②購買甲商品,開具乙商品的發票。(改變名稱開票)

③沒有購物,直接購買發票。(完全虛開)

5.增值稅收入與所得稅收入不一致會導致系統預警:增值稅申報的收入與所得稅申報的收入基本應該要一致,若差異≥10%就會預警。

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一定要規範操作,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有憑有據,真憑實據。財務目標的設定原則:規避財務風險,獲取最大利益,並達到企業理想的財務目標現象:資金流轉順暢、稅負合理、人員素質高、制度健全、運行高效、資產結構合理、盈利能力強。

所有企業同一階段不同時期的財務目標都是:做強,做長。

做強---強大的財務體系保證;

做長---企業樹立長遠的財務目標。

最後贈送老闆們財務管理瓶頸的 16字方針:

賬 前 消 化,

賬 外 運 籌,

賬 內 規 範,

一 賬 統 領。

稅局如何通過大數據判斷企業稅款有無異常?

稅局如何通過大數據判斷企業稅款有無異常?

稅局如何通過大數據判斷企業稅款有無異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