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矢狀面的重要性:脊柱-骨盆的參數

脊柱側彎矢狀面的重要性:脊柱-骨盆的參數

脊柱的作用是保持人體呈直立狀態,將頭及軀幹的載荷傳遞到骨盆,提供在三維空間的生理活動和保護脊髓。因此,必須維持脊柱的內外平衡和動靜平衡。

內平衡要依靠椎間盤及韌帶,脊柱的外平衡依靠肌肉。當脊柱在冠狀面矢狀面失衡後,青少年因為脊柱柔韌性及肌肉體積與彈性較好,其對脊柱畸形的代償儲備能量較大,對明顯的不良畸形仍可較好的耐受。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對脊柱形態錯亂的代償能力逐漸下降(骨骼、與椎間盤、韌帶、肌肉等軟組織的改變),直至代償機制被打破,到了成年期臨床症狀就可能會出現(如腰背痛)。

眾所周知,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由四肢著地逐漸變為雙足直立,脊柱為了適應這一過程,在矢狀面上形成四個生理彎曲( 頸前曲、胸後曲、腰前曲、骶後曲)。

對脊柱側彎進行診斷分析時,在正位X 線片上測量側凸Cobb 角, 在側位X 線片上測量頸椎角(cervical sagittal alignment,CSA)、胸椎後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

脊柱側彎矢狀面的重要性:脊柱-骨盆的參數

近30年來,對脊柱側凸矢狀面形態越來越重視,矢狀面不僅應包括脊柱,還包括骨盆這一位於脊柱與遠端肢體之間調節整體平衡尤其是矢狀面平衡的關鍵部位。完整的脊柱矢狀面研究,涵蓋了骨盆的重要性。

無論健康人還是脊柱側彎者,矢狀面的平衡與形態都與骨盆密切相關。Jean Dubousset創造了“骨盆椎”(pelvic vertebra)這一詞彙。下面對具體的參數進行簡單介紹。

脊柱側彎矢狀面的重要性:脊柱-骨盆的參數

脊柱矢狀軸( sagittal vetebare axis,SVA) :常用C7鉛垂線( C7plumb line) 法判定,即測量C7PL至S1終板後上角的垂直距離,SVA > 5cm 定義為矢狀面失平衡

骨盆入射角( pelvic incidence,PI) : S1上緣中點至股骨頭中心點連線與S1上緣中垂線的夾角( 雙側股骨頭不重合時,取兩中心點連線的中點) ,PI在兒童期有線性增加的趨勢,10歲前相對穩定,隨後明確增加至骨成熟時達最大值。成人的正常範圍為40-65°。

骨盆傾斜角( pelvic tilt,PT):S1上緣中點至股骨頭中心點連線與鉛垂線的夾角,PT隨著形態、體位和姿勢的改變而變化,成人正常值為10-25°。

骶骨傾斜角( sacral slope,SS) : S1上緣與水平線的夾角,SS=PI+PT

脊柱側彎矢狀面的重要性:脊柱-骨盆的參數

骨盆參數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表獨立位置和空間的解剖參數中,這些參數均是近年研究的熱點。

如上所述,成人脊柱側彎脊柱失衡後,對脊柱形態錯亂的代償能力逐漸下降(主要原因有骨骼退變,椎間盤,韌帶及肌肉等軟組織的改變),代償機制被打破後出現臨床症狀。

脊柱側彎矢狀面的重要性:脊柱-骨盆的參數

例如:腰椎前凸角度過大,為了維持矢狀位平衡,往會出現骨盆前傾現象,這將導致豎脊肌、髂腰肌、股四頭肌等肌群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腹肌、臀肌處於相對弱的狀態。加之脊柱偏移、旋轉的原因,導致椎旁肌兩側肌力不對稱,導致區域性的肌力失衡。

脊柱側彎矢狀面的重要性:脊柱-骨盆的參數

矢狀面的不平衡也會加速相關的椎體相鄰椎間盤的退變,這都將導致腰部疼痛。臨床上,常通過強化腹肌、臀肌的力量,改善了腰前凸、骨盆前傾,強化姿勢矯正,使脊柱獲得相對的平衡,患者的腰背疼痛臨床症狀得到極大改善。

脊柱側彎矢狀面的重要性:脊柱-骨盆的參數

前文:脊柱側彎—矯正骨盆過度前傾的體態

對於脊柱側彎者,需預先考慮生長髮育後脊柱-骨盆形態。不應過多地將冠狀面Cobb度數矯正效果作為評價治療成功與否的測量指標,而忽視了對矢狀面的矯正;同時也應評估核心區肌群在維持脊柱平衡的重要性,重視肌肉對矢狀面平衡所做的“貢獻”。

脊柱側彎矢狀面的重要性:脊柱-骨盆的參數

對矢狀面形態的進一步研究有助於增進認識複雜的三維畸形認知,提供最優化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Newton,Michael F. O'Brien,Harry L. Shufflebarger,et al.Idiopathic Scolisis:The Harms Study Group Theatment Guide.2011,24-25.

[2]Manuel Rigo,Mina Jelačić.Brace technology thematic series: the 3D

Rigo Chêneau-type brace.Scoliosis and Spinal Disorders. 2017,12(10):1-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