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整脊胸椎關節的矯正手法介紹-第6部分

正骨整脊胸椎關節的矯正手法介紹-第6部分

一、胸椎的特性和病源:

(一)胸椎的 X 先底片測繪診判法

1、沿著椎體 T3 的後面向下畫一延長線。

2、沿著椎體 T10 的後面向上畫上延長線。

3、這兩條延長線必交於一點構成兩個對頂角,正常的胸椎曲線其對頂角的角度為 43 度。如果大於 43 度表示胸椎曲線太彎了。 如果小於 43 度表示胸椎曲腺太直了。

(二)特性和病源:

1、頸椎的運動神經支配上肢,腰椎的運動神經支配下肢,但是胸椎(T1-T4)的運動神經卻支配上肢和下肢。

2、胸椎的 12 塊椎體,也有 12 條肋骨附在椎體的旁邊,使臉椎只能做少許的旋轉。所以在矯正時,不必鎖定,只作‘完全伸展’即可。

3、移位的情形以 T6-T12 最為常見。

二、誘發胸椎病變及疼痛的主要因素:

(一)‘胸肋關節’和‘小面關節’的功能障礙是反射疼痛的主要源地。

(二)脊椎兩側的肌肉和韌帶的傷害引起局部疼痛。

(三)椎間板突出壓迫神經根套,引起內藏病變。

(四)頭暈、頭痛和頸部的後側痛,是由 T2 到 T7 引起的。

(五)觸痛點和硬塊大多會在 T3-T4 和 T4-T5 之間發現。

(六)T4 是上胸反射痛的主要痛源,要特別注意。

(七)T9-T12 為下胸的痛源。

(八)T12-L1 為腰臀的痛源。

(九)椎體破裂引起的病症,可以拖三個月之久。而肋骨破裂引起的病症,只有三個星期之久。在此期間無進一步的傷害時可自行痊癒。

(十)上胸疼痛常與頸部的病源的關係。

三、胸椎的檢查

(一)檢查各胸椎的橫突情況:

1、病人伏臥,不可歪頭,使整體脊椎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2、醫師立於床邊,用雙拇指在脊椎的兩側逐一按壓橫突,並注意這兩個同時下按的拇指那一個較高(應該兩個指一樣平,才是正常)。

(二)檢查各胸椎的關節是否受限:

1、病人坐姿,將靠近醫生之手臂彎曲,並將手放在頭後。

2、醫師的一手經病人的腋窩之下方,放在病人的頸後;另一手的拇指放在棘突間。

3、在醫師向外旋轉病人上身的同時,醫師的拇指可觸知關節的活動是否受限。

注:此法可用在低胸或高腰的檢查。

(三)檢查各胸椎間的肌肉情形:

1、病人坐於床後,雙足踏在地上,雙手相交叉置於頸後,雙肘相併於胸前。

2、醫師一手抓緊病人的雙肘,使病人前彎或後仰;另一手的食指與中指觸診棘突間的肌肉活動,即可觸知各椎體是否受限。

(四)檢查各胸椎棘突的反應:病人伏臥,橫推棘突。此法最為有效,可謂上列三項觸診法的結合。四、胸椎關節的舒緩:

(一)胸椎關節的舒緩手法:

1、病人伏臥,在胸或腹下放一枕頭,以便使棘突露出。

2、醫師站在病人的側方,雙手拇指重疊按在棘突上,向外側推動棘突。

3、推 6-7 次即可。

注:如果脊椎向右側彎,醫師也可以採取此姿式,用其左手的手掌抵住向右側彎,適常在 25°以下,都是用此手法矯正脊椎側彎。

(二)胸椎關節的推拉舒緩手法:

1、病人伏臥,胸下最好墊一枕頭。

2、醫師立於病人的一側,雙手的拇指左右交互的頂牢上下相鄰(如 T5 和T6)的棘突。

3、一拇指向左推,另一拇指向右推。病人的皮膚上不可塗油。

注:此舒緩亦可用於腰椎關節。

(三)胸椎兩側肌肉橫向的舒緩手法:

1、病人側臥,面向醫師,頭下放枕頭,以保持頸椎與胸椎在一條水平線上。

2、醫師的前臂放在病人的身上,拇指固定在病人的肋骨上,以雙手的食指和中指施力,並從棘突的下方向上抓渤棘突,手指用力向肌肉的深層壓,然後再向上抓,並沿脊椎推行,(皮膚上應該先塗一層凡士林軟膏,以免傷害到皮膚)。

(四)胸椎兩側肌肉縫向的舒緩手法:

1、病人起伏,醫師站在病人頭頂的前方,醫師的左手握住病人右手的肘上方,向上向內拉,使病人的上半身產生向上向內的旋轉。

2、醫師右手的拇指深壓脊椎的棘突(向兩側的肌肉)自高 T 椎向低 T 椎(如T3 向 T9)方躺推壓。

注:為使病人舒適,病人的頭側轉向右方,並在舒緩的部位塗上凡士林,以免因磨擦傷到皮膚。

正骨整脊胸椎關節的矯正手法介紹-第6部分

五、胸椎矯正手法:

(一)重點提示:

1、做背部胸椎的矯正手法時,要配合病人的呼吸,在病人吐氣完畢時實施。

2、切記用力適量、不可過猛,儘量避免傷及肋骨。

3、要在關節‘完全伸展’開的情況下,才能用矯正的手法。

4、隨時準備一個結實的墊子,當實施仰臥或伏臥矯正時使用。

5、當實施‘前後直壓’式(俗稱‘鐵板燒’)矯正的手法時,對瘦弱的病人,其胸前應抱一個枕頭,以免壓痛。

6、使用矯正的手法的目的是在消除關節的僵硬和肌肉的緊張。

7、醫師緊緊將病人抱住,視為一體,減少彼此碰撞。

(二)胸椎 T1、T2、T3 的立式矯正手法:

2、用毛巾卷一圓筒,置於痛椎(T2)的下一椎體(T3)上。

3、患者雙手手指交叉,置於頭後,醫師雙手自患者腋下,穿過抓緊患者的手腕。

4、在患者吐氣完畢時:(1)醫師用胸部向前頂毛巾筒,同時(2)雙手向上向後推患者雙腕,(3)雙腳腳跟離開地面,用腳掌踏在地上。 上述(1)、(2)、(3)的三個動作是同時發力的,即可聽到“卡”的一聲完成矯正。

(三)胸椎 T2-T3 伏臥式矯正手法:

以 T2 和 T3 的關節僵硬,而且左側有緊張的肌肉為例。

1、病人伏臥。

3、使病人頭後仰(即上抬),並使病人的頭以下巴立於床上為支點。

4、醫師右手的豆狀骨緊緊的壓在病人 T3 的右側橫突上。

5、醫師左手將病人的頭向人的左側推,推到極限時試試看有無硬端?

6、叫病人緩慢深呼吸,當吐完氣時,再接下去做。

7、在極限上右手豆狀骨固定在病人右側橫突上;左手向病人的左側突然輕快發力,即可聽到“卡”的一聲,完成矯正。

注意:a.C1 和 C2 的矯正,不必採用“鎖住”的矯正法,所以病人的頸椎要保持中直的姿勢,不可前彎,不可後仰也不可側彎,是一個純粹的旋轉矯正手法。b.倘若病人向右旋轉疼痛,即可向左矯正。c.雙手可以稍微用一些牽引(向醫師方向拉)。

(四)胸椎 T1、T2、T3 的伏臥式矯正手法:

1、病人伏臥。

2、醫師站在健側,把右手拇指頂在錯位胸椎的棘突側旁,醫師的左手掌放在病人的頭部的左後方。

3、醫師的左右兩手互相交叉用力,將病人的頭向右推到極限。

4、在極限上,醫師的右手拇指突然輕快發力。此時醫師的左手要用相反的固定力量,才能使右手指達到矯正目的。

(五)胸椎 T3-T8 的壓肩矯正手法:俗稱‘提肋壓肩跪膝法’

1、病人仰臥,使脊椎躺在醫師的大腿上,疼痛(或受限)的脊椎置於醫師的膝頂部。

2、病人的雙手置於枕骨後側,十指交織在一起。

3、醫師的雙手穿過病人的雙臂,然後牢牢地抱緊病人的肋骨。愈靠近脊椎愈好。

4、利用大腿向上的力,雙肩向下的力,將背部肌肉完全伸展。

5、醫師的雙手向上提肋骨,雙肘向下壓雙肩的同時,醫師的身體向後向下突然發力,即可聽“卡”的一聲,完成矯正。

(六)胸椎 T2-T4 直壓式矯正手法:俗稱‘上胸鐵板燒’

1、病人仰臥,雙肘垂直,雙手指交織,置於頸後靠緊下巴,肘端部份儘量互相靠緊。

2、醫師的右手握成‘讚美手’,放在錯位的椎骨位置上。

3、醫師的左手和腕控制著病人的雙肘頭端,稍微向病人腳部方向施壓。

4、醫師的前胸壓牢在醫師的左手和腕上,亦即牢壓在患者雙肘的頂端。

5、當病人吐完氣時,突然下壓,即可聽“卡”的一聲,完成矯正。

(七)胸椎 T4-T7 直壓式矯正手法:俗稱‘中胸鐵板燒’。

1、抱頸平行肘式:

1)病人仰臥,雙手手指交織於頭後,雙肘肘端相疊於胸前。

2)醫師的右手握成“杯形手,置於錯位的椎體下方,(魚際在椎體右側的橫突上)。

3)醫師的左手,握住病人肘端的前下方,以控制病人胸部,當醫生的左手(在上手)和右手(在下手)在一條直線上時,並在病人吐氣完畢時,突然用力下壓,即可聽到“卡”的一聲,完成矯正。

2、抱胸重疊雙肘式:

1)病人仰臥,雙臂重疊置於胸前。

2)醫師的右手握成‘手槍手’,置於錯位椎體的下方,(魚際在椎體的右橫突上)。

3)醫師的左手壓住病人的肘端的上方,當上手和下手在一垂直線時,又在病人吐氣時,突然下壓,即可聽到“卡”的一聲,完成矯正。

(八)胸椎 T5、T6、T7 提肩式矯正手法:俗稱‘拉腕提肩頂膝法’

1、病人坐在床邊,雙腿放在床外,雙手手指交織,置於頭後。

2、醫師的雙手從病人的雙腋下穿過,並抓住病人雙手的手腕。

3、醫師膝頭頂住病人脊椎受限關節一椎體,(例 T6、T7 關節受限,膝頭則頂在 T7 棘突的下方)。

4、醫師用手臂調整病人上身,感覺緊張的肌肉,到達 T6 和 T7 時,請病人吐氣。

5、當病人吐氣完畢時在醫師的膝部頂住 T7 椎體的同時,醫師抓住病人的雙腕向後向下拉,即可聽到“卡”的一聲,完成矯正。

(九)胸椎 T3-T12 墊指直壓式矯正手法:俗稱‘橫突指壓法’

1、病人伏臥,全身放鬆。

2、醫師立於患者左側,其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的指端分放在受限的椎體左右橫突上,(例如 T6 和 T7 的關節受限,食指的指端放在 T6 的左橫突上,中指的指端放在 T7 的右橫突上。

3、醫師的左手豆狀骨垂直地壓在右手的兩個指端上。

4、當病人吐氣完畢時,醫師的左手利用上身的體重,突然透過豆狀骨下壓中指和食指的指端,即可聽到“卡”一聲,完成矯正。

正骨整脊胸椎關節的矯正手法介紹-第6部分

(十)胸椎 T4-T12 雙豆狀骨直壓式矯正手法:俗稱‘雙手相叉法’

1、病人伏臥,全身保持放鬆。

2、醫師站在痛的一側,儘量靠近患者的臀部。

3、醫師用交叉手將左右兩手的豆狀骨,放在痛椎(假設為 T6 左側痛)的左橫突上,和上一椎(T5)的右橫突上。

4、病人深呼吸後,在病人吐氣將完畢時,雙臂垂直,用上身體重突然下壓,即可聽到“卡”的一聲,完成矯正。

(十一)胸椎 T7-T12 直壓式矯正手法;

1、病人儘量坐在床邊緣,雙腿放在床上;雙臂左臂在下,右臂在上)上下重疊。瘦弱者其胸前可抱一枕頭,以免造成疼痛而影響效果。

2、醫師立於床邊,面向患者臉部,左腿在前、右腿在後,左手和在病人頸有背處,右手握成‘讚美手’,放在錯位的關節處,使脊椎在後指與食(中)指之間。

3、病人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後抱著病人逐漸向後慢慢倒下,當病人身體壓到醫生的右手時(也是病人吐氣完畢時),醫師利用其上身的體重,突然向下施壓,即可聽到“卡“的一聲,完成矯正。

注:1)病人雙臂上下平行相重疊,而不是左右相交叉。

2)雙師的前胸緊緊地貼在患者的右臂上(病人右臂在上,左臂在下),兩人視為一體,減少碰撞。

3)把病人的頭轉向其左側,以免造成兩頭相碰。

4)取掉一切頭飾,耳環、眼鏡、假牙、髮夾⋯⋯等,以免矯正時造成傷害。

(十二)胸椎 T8、T9、T10 坐式矯正手法:

1、病人坐在凳子上,雙手手指交織於頭後。

2、醫師立於病人身旁,左手拇指向外抵在 T9 的棘突右側,右手抓病人的左肘。

3、前彎患者的身體,當緊張的肌肉感覺到 T9 時,即向左側彎。當緊張的肌肉再度到達 T9 時,即向右(向內)旋轉。此旋轉的力與抵在 T9 棘突上的力相反,隨即完成矯正。

(十三)胸椎及腰椎墊指直壓棘突矯正手法:

1、胸椎墊壓棘突矯正手法:胸椎 T2-T12 都可以用此法。 以矯正胸椎 T7為例病人伏臥,醫師將右手拇指橫放在胸椎 T6 的棘突的後下方左手垂直,並將豆狀骨壓在右手的拇指上。在病人吐氣快完畢時,突然向下施壓,即可聽到“卡”的一聲,完成矯正。

注意:矯正胸椎時,以 T7 為例,千萬不可放在患椎 T7 的棘突頂上或後方,應放在前一椎 T6 棘突的後下方,順著椎間板平面的傾斜度施壓即可。

2、腰椎墊指壓棘突矯正手法:以矯正腰椎 L3 為例病人伏臥,醫師的左手拇指就橫放在患椎 L3 的棘突的前方,順著椎間板平面的傾斜度施壓即可,而不可將左手拇指放在患椎前一椎的棘突後下方,這就是墊指壓棘突法在胸椎和腰椎上的差異。

正骨整脊胸椎關節的矯正手法介紹-第6部分

六,胸椎神經異常與皮神經節的關係及其症狀:

注:按照 J.F.Bourdillon 的胸椎分類,將 C7-T4 分為高胸,T5-T10 為中胸,T11-L1為低胸,特此說明。

(1)高胸(T1,T2,T3,T4) 痛徵——

1)T1,T2,T3,T4 皮神經節反射區:

2)局部痛:在 T1,T2,T3,T4 兩側的肌肉有僵硬,繃緊的觸感,且有壓痛。

3)局部反射痛:

T1:手無力,肩膀疼痛,手臂內側痠痛。

T2:手麻痺,肩膀僵硬,心胸痛。

T3:手軟無力,脖子痛。

T4:心胸痛、肋間神經痛、反射到臀部痛。T2,T3,T4 神經異常會反射到前胸或肋間。T4-T5 可治耳聾及上胸痛。

3、運動受限——

1)T1 神經異常,手指張開困難。

2)T2 椎骨移位,即產生落枕的疼痛。

3)T1,T2,T3,T4 任一椎骨向後旋轉,其同側的肩部必上升。

4、檢查手法——病人伏臥,用食指及中指,分別在脊椎的兩側,由 C7向下按壓到 T6,先檢查棘突的高低是否一致?是否在一直線上?再檢查兩側肌

肉有無硬塊、繃緊、損傷、腫脹、觸痛之處。

5、舒緩手法——舒緩前應先用熱毛巾熱敷患處 15~20 分鐘。 其舒緩手法

6、矯正手法——應先做 髂關節(SIJ)的矯正,再做患處矯正,然後再做頸椎 C1 和 C2 的矯正。此舉的目的的不僅釋放在刺激的患處的交感神經,同時要刺激副交感神經,使其恢復正常動作。T1,T2,T3 及 T4 的矯正手法;及兄弟椎療法。

(2)中胸(T5,T6,T7,T8)痛徵——

1)T5,T6,T7,T8 的皮神經節反射痛區

2)局部痛:在 T5,T6,T7,T8 脊椎兩側的肌肉有僵硬、繃緊的觸感,且有壓痛或受限的關節。

3)局部反射痛:

T5:胸部疼痛,背部硬化、關節炎。

T6:胃痛,背痛,胸部反射到臀部痛。

T7:胃痛。 T8:脾痛。 T5,T6,T7,T8 神經異常,會反射到前胸或肋間。

3、檢查方法——病人伏臥,先檢查其棘突的高低是否一致?是否在一直線上?再用食指與中指,分別在脊椎的兩側,由上(T4)向下(T9)按壓,尋找兩側肌肉有無硬塊、繃緊、損傷、腫脹、觸痛?或有關節受限的地方。

(3)低胸(T9,T10,T11,T12)痛徵——

1)T9,T10,T11,T12 皮神經節反射痛區:

2)局部痛:在 T9,T10,T11,T12 脊椎兩側的肌肉有僵硬、繃緊、壓痛和關節受限的感覺。

3)局部反射痛:

a 向下反射痛到腰及腿。

b 下腹部疼痛(如圖 7-30c 及 7-30d)。

3、檢查主法——病人伏臥,先檢查棘突的主低是否一致?是否在一直線上?再用食指和中指,分別在脊椎的兩側,由上(T8)向下(T12)按壓,觸診兩側的肌肉有無硬塊、繃緊、損傷、腫脹,或有關節受限之處。

正骨整脊胸椎關節的矯正手法介紹-第6部分

七,脊椎側彎

(一)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分為兩種:一為結構性能超群的,是先天的,是不易矯正的。另一為功能性的,是後天的,是容易治療的。 矯正的適當年齡:通常女孩在 16 歲半即停止骨骼的生長,男孩在 18 歲時停止骨骼的生長,所以女孩在 16 歲半以前,男孩在 18 歲以前為最適當的矯正年齡。 百分之七十的側彎患者為女性,大多數都向右側彎曲,因而右側較左側突出,右側肋骨變成突彎,左側肋骨變成平坦,棘突向左側歪斜。 側彎發病時期:從出生到三歲,尤以嬰兒在一歲時發病較多。大部分的側彎患者,是在十歲以前被發現的。 一般側彎患者平均每年增加 1~2 度,而每懷一次孕過後,側彎孕婦即增加 5~6 度。 正常人的肺活量是 4.03L±20%,而嚴重的側彎患者,其肺活量僅為 1.49L 而已。 大約在 70%的側彎病例中,貼衣,能成功的阻止了側彎的繼續惡化,貼衣應該每天穿著 23 小時,運動時也應該穿著。每隔三個月,貼衣就該調整一次,每隔半年就應該照一次 X 光,以便了解側彎的情形。為可靠起見,患者應該穿貼衣 2~3 年。

側彎的等級:

1、輕度:在 25°以下,用手矯正即可痊癒。

2、中度:在 25°~30°之間,要用立安達矯正床,矯正後,即需穿貼衣。

3、高度:在 60°以上者,要開刀動手術,但在 60°以下的側彎,我們反對開刀。

(二)脊椎側彎的矯正:

1、患者雙手向上伸直,然後向前彎腰。

2、若側彎的弧度變小,則是功能性,容易矯正。

3、若側彎的弧度不變,則是結構性,不易矯正。

4、在 25°以下的側彎,可用下面的方法矯正。也可以用利安達矯正床來矯正之。

5、超過 26°到 60°之間則需要用利安達矯正床矯正。原裝的固定帶和矯正帶是絲質的寬帶本人在數百個臨床經驗上所發現的經驗是:用鬆緊的固定帶和矯正帶極為有效

6、利安達矯正床的使用步驟:

1)矯正前先熱敷 10~15 分鐘。

2)將矯正帶安置在側彎最突出的地方。

3)上胸(T1-T6)因為受兩側肩胛骨的影響,使用固定帶效果大為降低時,就要加用拉頸椎的動作。

4)機器矯正的時間約 10~15 分鐘。

5)每週至少矯正 3~4 次。

6)矯正完畢後一定要穿貼衣,否則剛剛矯正的地方又會回到原來(未矯正)的位置上去了。

下一次探討一下關於《肋骨的矯正》後續更新》》》》》》》》》

正骨整脊胸椎關節的矯正手法介紹-第6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