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的哭和笑,就可以判定教育的對與錯?

從孩子的哭和笑,就可以判定教育的對與錯?

7年前,我剛剛涉足家庭教育,那時候的我,對孩子和家長的瞭解還不夠深入,只能說,比普通的家長稍微好一點點而已。那時,面對家長的詢問,我通常都會認為,只要家長對孩子更寬鬆些,孩子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所以,我總會把家庭教育問題的根源,歸結到家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和信任。

現在再看當時的記錄,我很羞愧。因為,我根本沒找到家庭教育的脈搏,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長、甚至每一個家庭,都是不一樣的,孩子的行為問題,一定要放到家庭中去,才能找到根本的原因,而家庭如果沒有改變,只是希望孩子不斷改變,自我調整,很多時候,是不現實的。

隨著我見到的孩子、家庭越來越多,案例的積累越來越多,現在,哪怕把完全相同的兒童行為,全部擺在我面前,我也能迅速分辨出他們產生的不同背景,從而給出不同的方案。

之所以重提這段經歷,是因為,現在有很多專家在誤導家長,他們和我7年前一樣,一味地強調給孩子快樂、自由和信任,卻不知道,教育是很瑣碎的,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事情,都會對孩子的行為造成影響,所以孩子行為產生問題的根源很多很多,不是隻有這幾種。此外,生活是豐富的,教育是變化的,只有單一風格的教育,必然會產生這種風格的後遺症,會造成行為上的偏差,是不科學的。所以,當我看到當前很知名的教育專家,說:只要從孩子的哭和笑,就可以判定教育的對與錯!我真是無語了。

人具有動物性,尤其是孩子,感性、衝動,他們的哭和笑,很多時候,是自己情感的發洩。但是,教育是理性的,理性中應該包含溫情。可是,如果僅僅以孩子的哭和笑為標準,來判斷家長和老師的對與錯,那就是把教育的主動權交到了孩子的手上,那要監護人做什麼?那還研究教育做什麼?只要哄孩子高興,不就萬事大吉了!

一個真正的教育專家,應該是有足夠多的觀察樣本的,陳鶴琴,以自己的孩子做研究,但是他也有其他孩子做樣本。否則怎麼能得出客觀、理性的結論呢?一個真正的教育專家,不能極端、絕對,因為真理和謬論就差一步。極端的、絕對的,往往是狹隘的、偏激的,經不起考驗的。至少在我當前的認知中,極端和絕對是教育的大忌。

【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經作者同意在本平臺發送。歡迎各位粑麻分享到朋友圈;若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出處“亦為-青少年教育”和原作者,否則我們將究其責任。

“亦為青少年教育”微信公共平臺(微信號:see_do_get),關注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