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與否,如何選擇才能決勝2019?

创业与否,如何选择才能决胜2019?

創業的念頭始終萌發於那些激情澎湃的人心中,其中不乏 BAT 的高管。

一位待在 BAT5 年的高管劉同(化名)如今面臨著選擇,他到底是留在 BAT 繼續工作,還是創業。

於他而言,短期內升職的機會不大,但已經獲得公司授予的 200W+的期權。與此同時,他的朋友邀請他成為智能家居公司的技術合夥人。

面對外面財務頭銜和創業機會的誘惑,他在糾結是否值得放棄在 BAT 的職位+期權,去換取創業公司未來的超額收入+職業發展空間。

2019,到底要不要創業?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說:想創業的人要怎麼做,有三個東西你要問一下自己,第一是你會什麼,第二是你愛什麼,第三是你有什麼資源。

換言之,對於一個思考自己是否要創業的人來說,一定要想清楚三個問題:一、自己的現狀如何;二、是否明確自己的目標;三、自己能聚集什麼樣的資源。

想清楚上述問題後,每個創業者都會做出完全不同的決定,因為人和人擁有不同的認知水平,而這種認知差距最終會造成不同的結局。

创业与否,如何选择才能决胜2019?

更進一步講,認知是一套大腦內置的算法。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一套算法,是自從出生到現在的環境投射和自主意識共同進化而成的,認知是所有行為的內在邏輯,而行為是認知能力的外在表現。

認知水平決定了我們的時間分配,決定了我們的財產分配,決定了我們面對選擇的時候如何取捨,決定了我們面對風險的時候如何抉擇。

為什麼諾基亞會被蘋果取代,走向沒落?簡單說,一群懷有移動互聯網認知的人,打敗了另一群信奉傳統的人。其實就是兩種不同認知的較量。

歸根到底,人和人比拼的,是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對行業的洞察。執行很重要,但執行本質是為了實踐認知。

可是,一旦認知體系成熟了,就會隨之產生認知的遮蔽效應。

比如說,QQ 的運營經理在 2011 年的時候看到剛剛上線的微信,他會認為微信不過是移動終端的 QQ,但結果是微信成了移動互聯網的社交寵兒,坐擁 10 億用戶,一時風光無二。

歸其原因,人都喜歡待在安全區中,對未來的新認知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一種遮蔽效應,這種方式將導致我們陷入認知誤區中。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身為一個創業者,需要不斷地提升自我,完善認知。

雷軍說:我們只有來一次自我的革命,才能實現鳳凰涅槃;我們只有打爛所有的罈罈罐罐,我們才會重新變得強大起來。

创业与否,如何选择才能决胜2019?

所謂的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認知升級是一次次發現自我、瞭解自我、突破自我的認知迭代,比如說,一個互聯網創業者劉子揚(化名)在創業初期,他經常抱怨和合夥人溝通不暢,覺得技術合夥人在故意找茬,不貫徹他的決定,公司為此經常陷入冗長的爭執中。

具體而言,有一次,劉子揚和技術合夥人說:“我們目前系統界面太複雜,我給你兩個月時間,把它改簡單一點。”

技術合夥人回去就修改,當結果呈現在劉子揚面前時,他非常的不滿,對技術合夥人指手畫腳,說他理解力太差,做的東西水平太差,而技術合夥人非常委屈,他覺得劉子揚在無理取鬧。

這樣的事一件件積累,加深了兩人的裂痕,最後,當矛盾更加激烈時,技術合夥人選擇了離開。

後來,劉子揚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爭執背後的深意,他發現真正的問題是沒有意識到自我認知存在缺陷,他的固執己見讓他以自我為中心

,無論在判斷和表述時都以“我”為主,他用自己的抽象思維模式去思考和評判技術設計,而缺少技術設計所需的是具象思維模式。

比如,他所陳述的“系統界面太複雜”的標準太模糊,這是他以自我的角度做出的判斷和陳述,但他的思考太抽象,並且沒有考慮技術合夥人的感受和理解,可能技術合夥人根本不明白他所定義的複雜標準是什麼,更別提怎麼修改。

換言之,技術合夥人需要的是具象的訴求,比如,“頁面上這個模塊可以取消掉”。

又比如,修改的具體標準是什麼。這背後,是他的思維模式出現了問題,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思考和陳述某些事情時過於抽象,並且,沒有落實到具體的點上,同時,他缺乏換位思考,沒有給技術合夥人充分且恰當的信息輸出。

經過這樣的反思,他發現了自己的思維盲區

创业与否,如何选择才能决胜2019?

可以說,認知升級的過程,就是舒適區不斷擴大的過程。

那麼,為了升級認知,創業者需要具備哪些認知能力呢?

有兩項核心認知能力對創業成功與否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分別是元認知能力、共情能力。

| 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說,是個人對自己認知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

元認知強調人的學習能力,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和認知過程很瞭解,因此能夠在快速自我思考和自省後產生最優化的學習策略,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及限度,也很清楚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

如果創業者不具備完善的元認知能力,他們的努力將是低效的,甚至無效的。

因為,不帶認知的努力,就像只有懂技術不懂經營的創業“先烈”。所以說,

創業者只有完善自己的元認知能力,才能對問題有足夠的深入思考。

如果你是一家創業公司的 CEO,你發現公司的銷售業績一路下滑,找到業務部的負責人詢問情況,問道:“最近公司的業績一路下滑,這是什麼情況?你下一步打算怎麼辦?”

他給出的業績下滑的原因是團隊流失了兩個得力干將,和競爭對手降價,導致客戶流失。為此,他向你提供了一套方案:多配點人手,同時,進行價格戰,把對手擠出去,奪回市場。

你沒有深入思考,覺得他說的有點道理,便同意了他的方案。

結果,一個月後,公司的銷售額確實增加了兩倍,但是由於是打折銷售,再加上新增的人力和運營成本,利潤反而銳減。同時,競爭對手又開始降價了。

如果當初,你能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去挖掘本質原因,而不是浮在表面,或許,情況就會不同。比如,你可以反思你當初的提問是否合理?

“最近公司的業績一路下滑,這是什麼情況?你下一步打算怎麼辦?”其實是一個很模糊的問題。

究竟怎麼算下滑?目標業績多少?現在業績多少?下滑比例多少?過去幾個月的情況怎麼樣?你有什麼思考過這些問題?

创业与否,如何选择才能决胜2019?

更進一步講,你有沒有反思過兩個得力干將為何離開?是不是業務部負責人的管理方式出了問題?或者他這個人本身就存在致命的缺陷?

總之,元認知能力的提升有助於創業者挖掘創業中面臨問題的本質原因,它能讓創業者更清楚地發現並克服自己和企業的問題。

| 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被定義為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創業者需提升自我的共情能力,以便具備更強的同理心,能夠換位思考,準確把握他人需求和想法。

體現在創業過程中,他們不僅能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設計得更符合用戶需要,也能在和投資人、用戶的溝通中,贏得更多好感和認可。

一個技術思維的創業者如果不懂得共情力,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想問題,他覺得自己產品天下無敵,拿著一份堆砌各種數據的 BP 去找投資人,但是連基本的商業模式都陳述不清,結果,遭到了投資人的拒絕,他當時覺得投資人沒眼光,心裡暗生憤懣。

殊不知,他完全沒有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投資人需要的是創業者能清晰的告知他有關你的商業模式、賽道情況,融資訴求等等。

總之,身為一個創業者,你能不能做好的傾聽者,你能不能去說服別人,你能不能做準確的判斷,你能不能用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去觀察,去改變自己,這些將左右你的成敗。

總結下來,創始人的認知能力決定了企業的發展空間,因此不斷打磨與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是一個企業創始人的必修課。

仔細反思一下,你身上是否具備這些認知能力呢?

2019 年,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一年,創業與否,依託於你是否有強大的認知能力。

如果你下決心創業,想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不單需要好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你得具備全面的認知能力。

如果你希望提升這些能力,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讓你重塑自我,打破認知的牢籠,把自我認知和商業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在真格學院「自我突破班」,你可以打破習慣性的思維與分析方式,發掘自身的盲點和誤區,深入瞭解你的影響力來源,更好的與合夥人、同事、客戶、投資人、家人共情溝通,從而突破未來發展可能的瓶頸。

https://zf.mikecrm.com/2EpKgG9

報名詳情請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