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篡位者,王莽的名聲為什麼就比別人差?

王莽,西漢時期著名外戚,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西漢末年,皇權旁落,王莽竊取大權,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接受禪讓即皇帝位建立新朝(公元8年至23年)。王莽登基後在全國推行改革,史稱託古改制。由於改革不符合當時國情,加上朝令夕改、政治混亂,地方又出現旱災,導致天下大亂。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滅亡。

同樣是篡位者,王莽的名聲為什麼就比別人差?

我們知道,王莽奪位的方式(禪讓)被後人多次模仿,但在後人的心中,王莽的名聲最差,而且其建立的新朝也不被史學家所承認,這是為什麼呢?在小編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虛偽。王莽篡位之前,生活簡樸,勤勞好學,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只是為了獲得好名聲,為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鋪路。相對於明顯能看出壞的人,我們更蔑視虛偽的人。

同樣是篡位者,王莽的名聲為什麼就比別人差?

2、冷血。王莽為博得好名聲,連自己親生兒子都不放過。他的二兒子王獲殺死家奴,王莽逼其自殺。長子王宇,讓人深更半夜把狗血灑到王莽家門口,想嚇唬嚇唬老爹,結果被抓了個現行,王莽十分生氣,殺了兒子王宇,連有兒媳懷有身孕也沒放過。小兒子王臨與侍女原碧有染,原碧是王莽的舊相好,王臨惟恐事發,與原碧密謀殺王莽,但事情敗露,原碧被抓起來審問,原碧全部招認,王莽為掩家醜,將參與拷訊的官員統統殺掉,後賜兒子毒藥自盡,王臨最後引劍自殺。正所謂虎毒不食子,王莽為了名譽和麵子,不惜“大義滅親”!

同樣是篡位者,王莽的名聲為什麼就比別人差?

3、開了篡位先河。五帝時期的禪讓制被後人稱為美談,而王莽讓禪讓制變成了篡位奪權的遮羞布,王莽開了先河,被後人多次效仿,如曹魏代漢,西晉代曹魏等。所以一提到奪權篡位,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莽,王莽這種形象太深入人心,而且成為反面教材的典型,固然其名聲就會很差。

同樣是篡位者,王莽的名聲為什麼就比別人差?

4、失敗的改革,不得民心。王莽建立新朝後,推行一系列不切實際的改革,本來出發點是好的,為了廣大人民,結果改革不但人民沒有獲得好處,反而處境更加困苦,而且改革也動了地主階級的利益,兩面不討好,人人無不恨他。而且各項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因此導致天下不滿。總之,他的改革使國家一團糟,加劇了社會的動盪。

同樣是篡位者,王莽的名聲為什麼就比別人差?

5、窮兵黷武。惹毛了內部的人,王莽又開始惹周邊的少數民族,西羌、匈奴、高句麗、西域諸國和西南夷等全惹一遍:逼迫西羌交出青海湖附近土地設置西海郡,匈奴等少數民族最高統治者由“王”降為“侯”,匈奴單于改為降奴服於,高句麗改名下句麗,各族因此拒絕臣服新朝。王莽又主動挑起了邊境爭端,動用武力,導致邊境衝突不斷,耗費國力。

同樣是篡位者,王莽的名聲為什麼就比別人差?

從上面可以看出,王莽從政權的獲得,到國家的治理,各方面沒有一點是好的,而且得罪了所有人,最主要的是被當作反面教材的典型,所以名聲就差得要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