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歷史發展邏輯下的失敗者


大家好,上次我們談到漢武帝終其一生都沒有逃過中國歷史的發展邏輯,今天我們來看看一位中國發展邏輯下的失敗者——王莽。


歷史發展邏輯的再次出現


漢武帝去世之前曾頒佈《輪臺罪己詔》,承認自己執政時期犯的錯誤的同時,放鬆經濟上的管制,與民休息。而這一政策的鬆弛也導致了豪族的再次興起。


豪族的來源

一同在前文的《商鞅:一個功利的軍事戰略家》中講到,商鞅在秦國推行軍爵制度。軍爵制度產生了一大批軍功地主,他們憑著所立下的戰功獲得土地和爵位,並招募大量農戶租用和耕種土地,從而形成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莊園。而豪族也憑藉自己在莊園的生產形成了一股力量。


豪族的再次興起

漢武帝執政前期的強硬措施讓豪族受到了壓制。只是到了後期,軍備擴張讓漢武帝徵稅,而

稅收讓民眾破產,民眾只能選擇去依附豪族,在豪族的莊園耕種以求生存。再者,漢武帝后期政策管制的鬆弛也給予了豪族更大的發展空間。

地方與中央的博弈

到了西漢後期,中央政府的勢力衰落,地方政府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聯合豪族招募農民租耕土地,削減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也就是說,中央政府的權威在不斷下降。慢慢地,地方的豪族就形成了一股中央政府無法對抗的力量。這也是,歷史發展邏輯中一放活就繁盛,一繁盛就失控的表現。


歷史發展邏輯的挑戰者


公元8年,王莽篡漢稱帝,改國號為新。為了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威,王莽進行了改革。


財政

王莽恢復國家專營體制。王莽頒佈政策宣佈國家專賣鹽、鐵、鑄幣、貸款和徵收山澤稅。另外,設立五均官來定時調節物價,控制商品的供應,發放無息和低息貸款以及徵收雜稅。


貨幣

在貨幣改革上,為了削弱地方豪強的勢力,王莽通過貨幣改革剝奪豪強的所有財富。在前兩次貨幣改革中,王莽以增發新貨幣兌換舊貨幣和黃金的形式,試圖將官家豪強手中的財富變成一堆無用的刀幣。第三次的“寶貨制”改革中,新貨幣包含一種金幣、兩種銀幣、四種龜殼、五種貝殼、六種銅錢、十種布幣,總計二十八種貨幣。這也造成了貨幣偽造和通貨膨脹的惡性後果。公元14年,王莽只能通過第四次改革恢復漢朝的五銖錢。



土地

王莽廢黜土地私有制,下詔宣佈所有土地全部屬於國家,並禁止土地買賣,並宣佈不滿八口的家庭佔田不得超過百畝,其餘田地要分配給鄰里鄉親;至於無田無地的流民,朝廷將按照漢初呂雉時代的制度每家授田百畝。


歷史發展邏輯的妥協


國營化改革,剝奪了民間工商業的所有利潤;而四次貨幣變動,讓政府的金融信用幾乎破產;而土地國有化則引起地方豪族的集體反抗因此,王莽變法既得罪了豪族,又得不到民眾的支持。而在長達14年的改革中,中央政府已經變得異常疲敝。

公元23年,地方豪族的領袖劉秀起兵反抗,推翻了王莽的政權。也因為劉秀是依靠豪族的支持當上皇帝,所以,東漢也註定是一個皇帝與豪族合作共治的朝代。

而皇帝與豪族合作共治,也正是歷史發展邏輯中,中央與地方之間一放活就繁盛,一繁盛就失控,一失控就集權,一集權又失去活力的表現。

所以說,王莽是這條歷史發展邏輯的挑戰者和失敗者。劉秀和東漢王朝則是這條發展邏輯的妥協者。

我想,漢武帝泉下有知的話,應該會說:“原來你們也是傀儡,原來,你們還不如傀儡。”

文 | 一同

資料 | 吳曉波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