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出口退稅企業 如何理解和計算“免、抵、退”稅

“免、抵、退”稅是稅收的一種形式,《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推進出口貨物實行免抵退稅辦法的通知》(財稅〔2002〕7號)規定:生產企業自營或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以下簡稱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除另行規定外,增值稅一律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對生產企業出口非自產貨物的管理辦法另行規定。

特別注意哦!“免、抵、退”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使用的退稅方法,而“免、退”稅是指不具有生產能力的外貿企業出口貨物勞務使用的退稅方法,這兩者稅收徵管對象和計算方式上具有明顯區別,希望大家不要混淆了。

如何理解“免、抵、退”稅三個字的含義。

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的“免”稅,是指對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徵企業生產銷售環節的增值稅;“抵”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款;“退”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期內因應抵頂的進項稅額大於應納稅額而未抵頂完的稅額,經主管退稅機關批准後,予以退稅。

“抵”稅到底是怎麼“抵”的?


“免”稅和“退”稅比較容易理解,而“抵”稅的過程相對比較複雜一點,這也是在政策概念困擾納稅人的地方,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理解一下“抵”稅到底是怎麼“抵”的?

“抵”稅實際是一種抵頂制,在實踐中,大多數企業的銷售都是既有出口,又有內銷,所以當期出口產品所實際消耗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實際難以準確辨析,稅收實踐就採用了人為確定退稅率,並且首先以計算出來的當期免抵退稅額(即當期名義退稅額或者稱當期應抵頂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產品應納增值稅的處理簡易處理,實際是簡化了增值稅徵納環節的徵稅、退稅過程。

但是抵頂過程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不需抵扣,當計算的內銷部分應納稅額小於零,這時實際上不需要抵頂,所以當期應退還全部出口應退稅額,企業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為正;

二、計算出的內銷部分應納稅額為大於等於零,這時就先以出口應納稅額抵頂,抵頂的結果也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抵頂之後當期不需要再納稅,即抵頂有餘,但是還有未抵頂完的應退稅額,這時就將未抵頂完的應退稅額退還企業,這部分應退稅款在金額上等於計算的企業當期應納稅額,這種情況下抵頂金額等於名義應退稅額(即免抵退稅額)與實際退稅額之間的差額,這種情況下期末無留抵稅額;另一種情況是抵頂之後,還應該繳納一定數額的增值稅,即不足抵頂,這意味著當期應退稅額已經全部抵頂應納稅額,而且還有未抵頂完的稅額。

所以“財稅〔2002〕7號”規定為:“實行免、抵、退稅辦法的“抵”稅,是指對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這其實可以理解為在實踐中,“免、抵”兩個環節是同步進行的,免抵之後再確定是否應退以及應退多少稅額。

“免、抵、退”稅應該如何計算?

(1)當期應納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2)免抵退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其中:

(3)當期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

①如當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②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0

當期期末留抵稅額根據當期《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中“期末留抵稅額”確定。這實際是一組當期實際應退稅額的判斷公式。採用的思路是: 當期應退稅額=MIN[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即取二者中較小的一個)。

比如:某製藥企業是一傢俱有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被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4年10月發生如下業務:

(1)外購原材料取得防偽稅控專用發票,註明進項稅額223.75萬元。

(2)當月內銷藥品取得不含稅銷售額550萬元。

(3)出口藥品取得收入205萬美元(美元與人民幣的比價為1:6.2)

已知企業出口退稅率為13%,請計算該製藥企業10月應退的增值稅是多少萬元?

【解析】

(1)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205×6.2×(17%-13%)=50.84(萬元)

(2)應納增值稅=550×17%-[223.75-205×6.2×(17%-13%)]=-79.41(萬元)

即該企業當期期末留抵稅額79.41萬元。

(3)當期免抵退稅額=205×6.2×13%=165.23(萬元)

(4)當期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

期末留抵稅額79.41萬元≤當期免抵退稅額165.23萬元

當期應退稅額=79.41萬元

當期免抵稅額=165.23萬元——當期應退稅額79.41萬元=85.82萬元

實際上就是進行比較,那個數值低,採用哪個數值為當期實際退稅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