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啤酒肚想減腰圍、鍛鍊腹肌,有哪些詳細的訓練方法?

一塊大腹肌


這個問題的核心訴求是想擁有漂亮的腹肌,然後想知道具體該怎麼練。看上去還蠻簡單的,但要實現起來可並不簡單。問題中說“想減腰圍、鍛鍊腹肌”。實際上,減腰圍的本質是減脂肪,而鍛鍊腹肌屬於力量訓練,是兩件事,要分開談。


先將啤酒肚、降腰圍,具體怎麼做?

啤酒肚,平時大家還會以將軍肝、羅漢肚稱之,實質就是因為年齡漸增、飲食無度、缺乏運動導致脂肪在腹部的大量堆積。所以,減肚子和減腰圍差不多是一件事,肚子小了、沒了,腰圍自然也小了。下面給想減肚子(減腰圍)的男性朋友一個參考健身方案:

(1)先自測一下體脂率,然後設定三個月為首個運動減肥訓練期。體脂率目標在三個月內降低6%(假設當前體脂率高於25%)。

(2)第一個月為過渡期,讓身體適應規律運動的狀態。過渡期內,每週訓練三至四次,每次30至45分鐘。過渡期後,每週訓練四至五次,每次45至60分鐘。

(3)以中低強度有氧運動為主,保持運動時的減脂心率,建議的有氧運動:快走、慢跑、騎行、游泳。其中,體重較大者,剛開始應從無體重支撐或弱關節衝擊的運動入手,比如騎行、游泳、划船機、踏板機,避免踝膝關節受傷。

(4)同步進行飲食控制。在本階段飲食上至少做到三點:禁止零食、少吃油膩食物、晚9點後不吃東西。

以上方案各位正準備減肥的男士可以拿來作為參考,根據自己的情況制訂適合自己的減脂健身計劃,但不可認直接拿來用,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世界上沒有萬能或通用的健身計劃。


再談腹肌訓練

減脂並不是一個訓練週期就能直接讓你達到看到腹肌的程度,特別是30歲之後男士

,這樣一個減脂過程(達到能顯出腹肌)甚至可能長達數年。因為其中還會有平臺期、反覆的過程。而且,一個好身材也並不是先只練有氧,然後再練力量,完美的身材就出現了。不是的!實際訓練中,總是根據身體情況,一個階段有氧為主,另一個階段可能又以增肌為主,這樣反覆與循環,才會慢慢打造出一個好身材。

假設通過一兩個週期的減脂訓練後,如果男性的體脂率降到20%以下,就可以逐步加入力量訓練。剛開始以自重訓練為主,並要掌握一些基礎的訓練動作。此外,身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減肥時不會只減某個部位的脂肪(全身脂肪一起減),增肌時也並不是只練某個部位,這個部位就能一路順利地發達強壯起來。比如深蹲時,核心肌群是要收緊的,儘管練的是臀腿,但核心同樣得到了訓練。很難想像一個人只擁有強壯的腹肌!

腹肌是身體穩定的中樞,如果進行力量訓練,其實許多動作都會涉及腹肌,因為需要你核心收緊。也就是說,在做其他力量訓練時,腹部肌群也會帶到訓練。許多健身者的習慣是在每次的力量訓練安排中,在主訓練後附帶訓練腹肌,採用卷腹、反向卷腹、平板支撐、健腹輪、懸垂抬腿等都是常見的訓練動作。

腹肌是耐疲勞肌,恢復起來比較快,所以有些心急的朋友就天天練腹肌。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這樣做,任何肌肉都需要時間恢復和成長。跟隨訓練安排,每週三至四次的腹肌訓練就可以了。


有不同觀點嗎?直接在下方留言評論吧!也別忘了給我點個贊哦~

順手關注@御行健身,專注運動減脂,有問題請私信諮詢。私信回覆“資料”,可獲得減脂增肌健身資料。


御行健身


其實把體脂降下來,腹肌自然就會看見了。

————————————————————————

普通人對於腹肌總是有難以抗拒的熱愛,但健身永遠是一個整體,肩、胸、背、腿、腹每一個部位都不能拉下。

————————————————————————

減去腰圍,就是俗稱的局部減肥,但是很不幸這是不存在的。減脂是一個全身性的過程,不存在具體減哪減哪。

想要減脂,最關鍵的是製造熱量差,就是身體攝入熱量要小於支出熱量,所以通常我們都會控制飲食,優化飲食結構,在做好控制攝入的同時,去從事一些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達到增加身體能量消耗的目的,從而最終有滿意的結果。

————————————————————————

如果你能順利的降低體脂含量,就可以開始鍛鍊腹肌了,動作可以選取卷腹,仰臥舉腿,登山步、俄羅斯轉體等等。

————————————————————————

如果是健身初學者,推薦ACE的IFT模型


從ACE-IFT模式來說,針對一個從未經受任何健身訓練的人,需要有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來保證安全、高效。

一、健康風險評估——需要靜息測量:心率、血壓、身高體重等基本數據

二、必要時出具醫療授權,確保健身安全性,然後進行靜態姿勢評估,發現相應體態問題。

三、柔韌性評估和動作篩查,進一步瞭解身體在穩定性、靈活性的表現,確定改善目標。

————————————————————————分割線

對於一個從未健身過得人來說。

開始從事的並不是肌肥大訓練,盲目的參加肌肥大訓練並不能保證動作的穩定性,增加了受傷風險。

因此初期的健身我們關注的應是(靜態、動態平衡能力)(核心功能訓練)(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訓練),通常都以自重訓練為主。

然後再確保完成健康相關的評估,包括解決了動作的正確發力和能保持在合適的中立位上,再進行一定量的有氧訓練。

然後再去進行肌肥大訓練

最好追求運動技能、運動表現方面的訓練,包括敏捷性、協調性、反應時間、速度。爆發性。

這才是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傷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