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園:我們真正的對手不是同行,而是偽科學

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可謂風起雲湧,波瀾壯闊。在改革開放和民營經濟發展的大潮中,浙商在成長,在發展,在遠航,在奮進,浙商群體始終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他們乘勢而上、守正出新、心無旁騖;他們創造歷史,成為商潮浪尖的勇敢者與先行者;他們一次次發出向未來挺進的呼聲。《浙商》雜誌特推出“2019再出發”系列報道,在辭舊迎新的時刻,浙商們回顧過去並展望2019年的新徵程。

今天推出第2篇,主角是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


丁香園:我們真正的對手不是同行,而是偽科學


“改革開放40年,是大發展、大變革的40年。而浙江,則是孕育中國商界領袖和優秀企業家的福地。對我這個新浙商來說,我理解的浙商精神已不單單是一個地域概念,而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象徵著專注務實、包容開放、誠信創新的文化符號,這種文化符號將薪火相傳。”12月20日,李天天在2018(第十一屆)《浙商》年會上,從一個互聯網醫療從業者的角度,講述了改革開放40週年以來自己的體會。

12月25日,丁香園發佈歷時兩個月的調查《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起底保健品帝國背後的內幕。

這篇文章不僅牽出了權健集團保健品帝國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更如一枚深水炸彈般攪動輿論。人們在關注問題的同時也開始發問:丁香園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為何一家做社群的互聯網公司要叫板保健品公司?

一個月前,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接受了《浙商》雜誌記者的專訪。以下的內容可能會讓你更瞭解丁香園在堅持什麼,為什麼而堅持。那天結束採訪時,李天天送了《浙商》記者一本公司出品的《健康日曆2019》。日曆封面上寫著“每日一句大實話,生活從此不糾結”,每一頁都附上了一條生活中的醫學知識,這與丁香園的願景“讓健康更多,讓疾病更少”暗自呼應。

18年來,丁香園吸引了國內71%的醫生人群,成為國內最大的醫生社區。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丁香園開始佈局患者服務,除了生產大眾科普內容、提供在線的疾病諮詢外,還全資籌建了4家全科診所,成為一家互聯網醫療綜合平臺。今年,丁香園悄然完成了D輪融資,邁入“獨角獸”行列。

創業十八年 終成“獨角獸”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互聯網醫療似乎在今年年初又重獲公眾的關注。2018年4月,丁香園宣佈完成D輪融資,規模在1億美元以上。此輪融資後,丁香園估值將達到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公司之列。

創業於2000年的丁香園擁有550萬用戶,其中包括200萬醫生。丁香園業務包括醫生端、大眾/患者端、醫療機構端與商業服務端四個板塊,已成長為中國重要的醫療領域連接者和數字化領域專業服務提供商之一。

2010年1月,丁香園獲得DCM的200萬美元A輪投資,入駐杭州高新區(濱江),獲得杭州市政府設立的創投引導基金投資;2012年12月,丁香園又獲得B輪千萬美元融資,由順為資本領投,DCM跟投。同年,丁香園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9月,騰訊7000萬美元戰略投資丁香園,完成C輪。

對於D輪融資,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講述了背後的“陳年往事”。D輪投資方摯信資本創始合夥人李曙君是李天天的十年老友,一直對醫療行業抱有比較深的情懷。查看摯信資本的投資歷史可以發現,這個機構青睞的企業,大多數都與醫療、教育相關。早在2012年,丁香園進行B輪融資時,就已受到多家投資機構的青睞,其中也包括李曙君的摯信資本,但最後卻被有雷軍做背書的順為資本捷足先登。李天天說,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順為資本,在投資手段上有點像剛創業的公司,以特別友好、特別快速、特別貼心的方式打動了丁香園。為此,好友李曙君一直“耿耿於懷”,2017年年底與李天天見面時還“不無責怪”地表示當年的遺憾:“為什麼當時這麼快就做了決定?為什麼不多給我點時間?”

時隔六年,摯信資本終於牽手丁香園,領投其D輪1億美元以上的融資。

李天天認為,醫療行業的投融資與其他行業不同,無法把其他行業的經驗盲目地套用到醫療行業,比如出行、電商等領域非常講究資金量、執行速度、推廣效率,但醫療行業很難用投資去驅動、催熟一個商業模式。“醫療行業的投資人需要對行業有深度的共識,否則投資人和創業團隊之間容易產生期望值上的差距。因此從這一點上而言,投資向來不乏情懷、講究長線的李曙君是個非常優秀的人選。”

除了資本加持外,丁香園自身的造血能力也十分強勁。為製藥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為醫療機構提供人才招聘、品牌營銷等業務增長十分穩健。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融資對於丁香園的意義在於增強抵抗風險能力,可以在業務方面做出更多探索。李天天就表示,D輪融資或將用於併購優質行業標的。

不會成為BAT競爭的棋子

2014年9月2日,丁香園宣佈獲得騰訊戰略投資,規模為7000萬美元,這是當時國內該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此舉也意味著騰訊公司正式佈局醫療健康領域。騰訊十分看好丁香園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發展前景,不僅是C輪的領投人,並在2018年的D輪繼續跟投。丁香園對於選擇騰訊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事實上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公司有意向丁香園投資,但我們一直覺得還不是合適的時間點。2014年我們開放了融資窗口,綜合考慮後選擇了雙方資源優勢上比較相互匹配的一家,拿了騰訊的投資。”

騰訊高調投資丁香園後,外界又開始擔心丁香園會不會被資本牽著走。對此,李天天給出的答案是“不會”。丁香園雖未透露騰訊的佔股比例,但其創始團隊仍然佔據著董事會主要席位,對公司有著充分的決策管理權。另外李天天還表示,騰訊一貫的作風是很少介入投資項目的業務抉擇,和丁香園的關係更像是“教練、醫生和朋友”。

然而隨著傳統行業“互聯網化”的大潮襲來,醫療健康這塊蛋糕,正被騰訊、百度、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們爭相分食。

2014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宣佈斥資10億元入主醫藥電商中信21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後者擁有獲藥品第三方交易平臺資質的95095,這被認為是阿里巴巴投資中信21世紀背後的動力所在。同年5月,阿里依託支付寶,開始打造“未來醫院”。

與此同時,百度與智能硬件廠商、服務商合作推出“北京健康雲”,為用戶提供健康數據存儲、分析、處理、展現以及定製等健康雲服務。

BAT的醫療佈局都在發揮其自身優勢的前提下進行的,目前還談不上誰更有優勢、更有前景。但可以肯定的是,互聯網醫療健康特別是移動醫療早已成為一大熱門投資領域,要想和其他擁有BAT投資的同類企業競爭,並從中分得一杯羹不再是件容易的事。

對此,李天天倒是顯得樂觀,他認為互聯網醫療這個行業目前還處於一個早期階段,且不論BAT之間,即便是丁香園和其他同類企業之間,也遠遠談不上競爭。“大家各自的業務邊界,還隔了個太平洋呢!”李天天進一步解釋說,首先,醫療行業本就是一個產業鏈特別長的行業,從上游的藥品生產、健康科普,到中間的診療環節藥品使用、手術器械、開醫院、辦診所,到下游的康復、護理、養老……整個行業的跨度非常大、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很難像其他互聯網領域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在醫療領域沒有出現過哪家企業,把上中下游的所有環節吃透,甚至通過資本的方式來清場。”

其次,每一個醫療環節還能水平衍生出很多其他環節,比如說健康科普教育,能衍生出的就有廣告、電商等不同的服務;再比如醫療服務,能衍生出就診、預防、診後慢病的管理等。

因此,李天天眼中的互聯網醫療市場還處於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市場的空白也非常多,遠沒有出現同質化趨向,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土壤,然後迅速成長。

“丁香園時常反思自己:我們的能力究竟是什麼?我們的優勢到底在哪裡?市場上這麼多的空白,我到底選什麼去做?”李天天覺得目前這個行業,各家企業都在探索、提升自我,離市場的競爭還很遙遠。

丁香園的使命有三句話:連接行業中的利益相關者,打造數據驅動的醫療服務平臺,給大眾提供可信賴的醫療健康服務。其中“連接行業中的利益相關者”就是丁香園給自己在行業中的定位。

贏得公眾信賴是最具挑戰的任務

丁香園:我們真正的對手不是同行,而是偽科學

父母都是醫生的李天天,小時候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醫院裡度過,這使得他的醫學素養相對常人來說要高出不少。但即便如此,他也很少在家族微信群裡轉發“丁香醫生”的闢謠和科普文章,說服年紀大的長輩們拋棄錯誤觀念需要花太久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你和李天天一樣親眼目睹過很多糖尿病患者因為聽信“南瓜湯治病”而放棄注射胰島素,最後導致雙腿潰爛、眼球充血,也許你更能理解偽科學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李天天說,“我們要真是有什麼對手,不是同行,而是所謂的‘莆田系’。那些虛假消息、錯誤觀念才是我們真正要打敗的。”

採訪中李天天一直在強調丁香園的使命,他說目前丁香園最大的難點就在於贏得大眾的信任,而丁香園的使命就包含了“給大眾提供可信賴的健康服務”。

丁香園相關負責人告訴《浙商》記者,之所以會在12月聚焦保健品公司權健,是因為有大量的讀者在後臺留言問起權健的產品和火療。丁香醫生作為一個科普平臺,不能眼見著他們的親友掉進坑裡,更不能眼看著有人因此耽誤正常治療。因為明白科普這條道路上必須與守舊、偽科學作鬥爭,在這次事件中,面對權健的刪稿要求,丁香園的回應顯得“一切盡在意料中”的淡定。

這已經不是丁香園第一次面對類似的問題了。它正在通過社交媒體,努力扮演一個向公眾科普醫學常識的角色。

今年9月,薛之謙發微博慶祝兒子出生,隨後,丁香醫生轉發這條微博,但從專業角度強調:不建議家長硬掰新生寶寶的手指擺拍。此舉遭遇薛之謙的粉絲攻擊,稱其“無人性”、“自以為是”。

為了贏得大眾的信任,丁香園一直在以實際的行動努力消除醫患間的信息不對等。為了讓每一篇文章都經得起質疑,丁香醫生引入了“同行評議制”,這是學術界對科研論文的最高要求。每篇文章都會有同專業的多位醫生來確認科學性;從內容渠道而言,丁香園為了讓更多的人能看到科普知識,先後進駐微博、抖音、B站等,並且在各個平臺上按照用戶群體畫像,量身打造適合這個平臺的內容包裝;從內容的表達方式上,為了將包含醫學術語的科普內容轉換成大家更容易理解的內容,丁香園配備了陣容龐大的編輯團隊。

李天天也問過自己很多問題:醫生願意接受互聯網諮詢或問診的方式嗎?信息爆炸的今天,患者大眾憑什麼會相信我們的文章?我們如何能保證遠程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患者安全?互聯網醫療怎樣才能更接地氣?直到今天,丁香園還在不斷探索和試錯,試圖找到所有答案。患者其實並不需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他們要的只是一些靠譜的知識、建議和指導,而在今天的互聯網世界裡,這些最基本的訴求竟成了一種奢侈。

十八年前創辦丁香園時,李天天的想法很簡單:幫助身邊的醫生同行。今天,他的想法仍然很簡單:和全國優秀的醫生同行一起,通過丁香園,給患者一個簡單可信賴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