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股權價值幾何?獨角獸企業雲知聲與前高管對簿公堂

最近小米赴港IPO的新聞刷遍了朋友圈,大家在關注小米即將上市的同時,也對小米許多早期員工通過股權實現財富自由的故事再次充滿了嚮往。對於有一定職場經驗的互聯網人群,拿VC的資金開啟自己的創業之路為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創業這條路之艱辛,不確定性也讓我們思考一個話題:放棄高薪來換取創業公司的股份期權是否值得?或許還未等到股權變現公司資金已經斷裂,或許白字黑字的期權激勵也會被公司一個操作而抹掉,如先前IT網紅馮大輝與丁香園的期權之爭。

創業公司股權價值幾何?獨角獸企業雲知聲與前高管對簿公堂

股份期權,一個值得每個創業思考的話題,也讓大家關注到最近一起股權之爭。據獲悉,因離職後的個人股權被老東家通過刻意轉讓方式侵吞,雲知聲原合夥人CMO陸勇毅一紙狀書將老東家告到了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歷時一年半之久,最終於近日獲得勝訴,確認回自己應有的股份。說起雲知聲,相信很多關注中國芯片行業的人都有耳聞,這是是一家專注物聯網人工智能服務的高科技創業公司,近期剛剛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今天我們結合雲知聲這場股權紛爭來分析員工如何維護自己股權利益。

到底發生了什麼?

2018年5月29日,雲知聲前合夥人CMO陸勇毅在自己朋友圈發出股權訴訟勝訴消息,並曬出法院判決書,引來眾多媒體記者和人工智能創業者關注。

創業公司股權價值幾何?獨角獸企業雲知聲與前高管對簿公堂

陸勇毅與雲知聲的股東資格確認糾紛始於2016年4月20日。截至目前,這場訴訟持續1年多之久。從陸勇毅與雲知聲的股權糾紛持續2年多。從中也可以想象此次股權官司之複雜性。據陸勇毅本人所稱:選擇訴訟解除糾紛之前,自己多次試圖與老東家協商解決,老東家卻向自己發律師函威脅要把自己送進監獄。老東家的態度讓自己下決心一定要討個說法。作為職業經理人,要求確認股權和討薪的性質一樣,都是要求公司就自己的貢獻支付對價。經過法院審理,判決確認陸勇毅仍實際持有云知聲1.8233%股權。

股權到底是否有價值?

雖然此次官司一審勝訴,但陸勇毅仍苦笑到:“事情本來很簡單,但過程會很漫長,自己做好了一切準備”。

確實,創業公司通常只能用低於市場價的工資標準和股權激勵聘用優秀員工。股權激勵是創業公司用來激勵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優秀員工的重要手段,通過贈與股權提高團隊凝聚力,減少核心人員的流失,有助於創業企業實現快速穩定的發展。但是倘若員工離職以後就讓股權激勵成為一紙空文,那麼所謂的股權激勵豈不是變成了“一根沒有用的狗骨頭”嗎?股權期權,是適應人力資本時代的重要機制,但不要被創始人用壞了。

最近兩三年許多創業公司的中國式合夥人恩怨情仇接連上演,創業本質上就是對人性的最大考驗。在創業早期,合夥人們也往往會因為或感情、或義氣、或常識欠缺等原因而導致各式各樣的股權糾紛,在創業之初,他們就因股權、利益以及法律文件的“空白”為矛盾埋下了伏筆。在創業大潮的生態圈中,期權一直都是一個含糊不清的概念。在和無數的創業公司參與者的溝通中,筆者總有一種印象,在這個有關創業的核心概念中,因為過於敏感,大家有意無意地在把這個問題淡化。

於是無數的候選人被股權期權忽悠進去,再忽悠出來,逐漸形成了一種股權激勵是雞肋的共識。這實在是啼笑皆非了!這一段段典型且普遍的中國式合夥人的故事裡,“股權、控制權、利益”這些關鍵點,每一個都直麵人性的,對於眾多獨角獸、明星項目來說,更是如此。其後因為涉及離職後期權處理問題,如早前引發社交媒體交戰的馮大輝與丁香園發生糾紛、還有更早之前的搜房網和高管股權的案例,不是所有的員工都能陪伴公司走到IPO,那麼這些員工和合夥人的股權怎麼處理呢?這是當下創業者和企業都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加入創業團隊如何做好股權保障?

加入創業團隊是需要勇氣和承擔巨大的風險的,員工最終走向維權之時,更加是弱勢群體、取證難,面對公司所擁有的資源,只能處於不利位置。

為了避免日後不必要的糾紛,律師給出幾條建議給創業員工參考:

1-在入職涉及到關鍵利益的時候,不要輕信口頭承諾,不要不好意思,一定要有具有法律效應的書面文件。

2-多向前員和現員工瞭解創始人及團隊背景。

3-妥善保管好相應的郵件往來記錄及簽署文件。

4-員工在簽署自己不確定的法律文書時,最好找專業人士把關一下。

5-作為企業一定要合法合規經營,講信用,尊重契約精神,股權激勵才有意義,員工才願意和公司共發展。

作為創業者的你,你瞭解過自己的期權合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