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微醫,騰訊還重倉這家網際網路醫療老司機

“移動醫療投資門檻並不低,很多投資團隊往往看不懂項目,盲目抬價搶項目,只看到市場規模和發展前景,沒有看到政策壁壘和商業風險。另外,國外與中國在醫療體制上存在根本差異,國際成熟案例在中國並不適用,不能簡單地用成熟市場估值套用中國,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的水分和泡沫很大。”

近日,以“醫生社區”起家的丁香園宣佈完成D輪融資,規模在1億美元以上。此輪融資後,丁香園估值將達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之列。

除了微醫,騰訊還重倉這家互聯網醫療老司機

創業於2000年的丁香園目前擁有550萬用戶,包括200萬醫生(平安好醫生有888人組成的自有專職醫生團隊,外部醫生4萬,春雨醫生註冊醫生為26萬),還全資籌建了4家線下診所,並在銀川擁有一座互聯網醫院。

據瞭解,其業務大致分為醫生端、大眾/患者端、醫療機構端與商業服務端四個板塊,而靠藥企服務和醫生獵頭公司已獲得連年盈利,成為行業少有的賺錢者,創始人李天天認為,是多種因素達成的這一成果。

“丁香園的TO B業務以大數據為積累、以技術為驅動,為藥企提供整合營銷解決方案,同時面向醫院及科研機構,設立有招聘、實驗室耗材買賣等細分業務;TO C業務以丁香診所和‘來問醫生’為代表,為患者提供診前有償諮詢和線下醫療服務。”

對於此次D輪,李天天表示,未來會考慮併購或投資一些擁有一定用戶量和品牌的行業標的。

做醫生社區的獨角獸

除了微醫,騰訊還重倉這家互聯網醫療老司機

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

從丁香園醫學文獻檢索網、丁香園醫學主頁,到長成獨角獸,丁香園用了18年。

2000年,還在讀醫學研究生的李天天發現很多人不瞭解網絡,在浩如煙海的醫學資料裡通過翻閱小卡片查找資料,效率慢。於是,一個簡單的文獻檢索、知識共享論壇在他手上誕生了。

隨後,丁香園轉型做專業論壇,併成立生物醫療公司,建立丁香人才網,為醫藥行業相關企業和醫院提供招聘服務,甚至運營起國內最大的醫生社區。從To D(doctor)服務起家,有了垂直的醫生群體後,丁香園逐漸切入To B業務。

而對於製藥企業,尤其是處方藥企業的銷售來說,醫生無疑是最重要的傳播對象。對醫生進行用藥教育、學術會議、醫學類專業媒體投放廣告等,最終目標都是希望醫生能夠了解該公司的產品,使用該公司的產品。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運營醫生社區中面向製藥企業開展的業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常規廣告服務商模式,幫助藥企在指定的渠道進行廣告發布或客情等。

丁香園等則是另外一種類型,除了可以製作內容、學術推廣還有相對精準的投放渠道,更重要的是可以與目標醫生進行互動。隨著資本的進入、行業洗牌,只剩下屈指可數的一些渠道,而運營18年的丁香園無疑是其中最大的一個。

丁香人才:最穩健的收入來源

丁香人才誕生的原因,可以用“無心插柳柳成蔭”來描述。據悉,2007年,一次偶然的因素,丁香園創始團隊決定去搜索引擎後臺看一下用戶們到底在搜些啥。讓他們驚訝的是,排名第一的關鍵詞居然是招聘,加上之前丁香論壇的用戶也會交流一些招聘話題,團隊一致認為:或許可以試一試做人才招聘的內容。因此,在2007年7月產品正式上線,取名叫丁香人才網。

當時,丁香人才網沒有做任何推廣,因為醫學生畢業後大多被分配到所在大學附屬醫院,民營醫院數量也不多,所以來招聘的客戶不會多。結果讓所有人沒想到,一年以後,來招聘機構越來越多,成為當時丁香園團隊中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在醫療市場和醫改政策背景的推動下,醫療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建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數量不斷增加,醫改政策不斷頒佈、互聯網醫療剛剛興起、公立醫院也開始走出來招聘人才。

醫療人才開始流動,流動就需要藉助於平臺,而丁香人才恰好承載了人才流動的平臺使命。

不開藥的丁香診所

除了微醫,騰訊還重倉這家互聯網醫療老司機

目前,丁香園已經全資籌建了4家診所,然而開業一年後,丁香診所頗受外界質疑。沒有住院部、大多數的醫院檢查都不能做的診所要靠什麼盈利?

“跟很多人的感覺一樣,我之前也認為只有當我生了病才去醫院,才需要去看醫生。”李天天說。目前,國內醫療設施與照顧模式也大部分是為了處理急性問題,但對可能導致慢性疾病的行為方式改變、心理諮詢與各種專業協同照護明顯不足。

過去20年間,全球範圍內的主要疾病負擔和死亡原因正在發生轉變。得益於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改善以及醫療技術提升,死於營養不良、傳染病的人數急劇下降,腫瘤、卒中、高血壓等非傳染疾病成為導致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不良生活方式是此類疾病最重要風險因素。

“從健康的角度來講,這些風險因素都需要進行醫生干預或者被管理的需求。”李天天說,“我們去做診所,其實並不追求高大上的設備或者檢查。科學的體重管理、健康兒童生長髮育評估,這些都是市場需求很大的產品,但公立醫院往往並不提供,或者提供的產品患者體驗不好。”

丁香園看到了這個機會,結合中國特點,按照美國全科家庭診所的醫療、管理和運營模式,打造對維繫健康、預防亞健康、管理慢性病,提高患者和家庭及社區整體健康水平的平臺,並將作為互聯網+醫療的一個突破點。

對於時下大熱的AI、區塊鏈,李天天則表示,“不要總是盯著融資和IPO,不要追逐大數據、AI和區塊鏈等概念,問問用戶有哪些痛點,我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醫療行業不是靠資本和技術,可以快速催熟或者快速清場對手的行業。無論是品牌的積累、醫生的聚集還是與藥企的支持互動都非常不易,而且我們這一行的公司通常都是慢公司,五年只能打基礎,十年、二十年那都是平常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