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起風,平安疾行起飛

導語:平安的科技世界在疫情下有了新的價值重估。

智慧醫療起風,平安疾行起飛

2020開年,在“新冠”黑天鵝的大背景下,提前20天公佈業績的中國平安因旗下醫療健康生態圈各業務處在疫情催生的行業風口中,而備受市場關注。

中國平安業績顯示,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1.17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實現歸母淨利潤1494億元,同比增長39.1%,綜合金融用戶數、客戶數等均有明顯增長。這也得益於“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轉型帶來的協同效應,其中,科技業務板塊總收入821.09億元,同比增長 27.1%,旗下金融壹賬通、平安好醫生及汽車之家已完成上市,陸金所控股與平安醫保科技完成對外融資,科技公司估值總額超過691億美元。

平安好醫生不久前公佈2019年年度業績報告,實現總收入50.65億元,同比增長52%,核心業務在線醫療持續高速增長,貢獻收入達8.58億元,同比增長109%。2015年至2019年,平安好醫生年收入複合增長率高達106%。截至2019年底,平安好醫生總註冊用戶數達到3.15億人。

平安醫保科技截至2019年底已覆蓋200餘個城市,服務參保人數超8億,成功中標國家醫保局及山東、河北、青島等省市平臺建設工程項目。

此外,平安智慧城市中的智慧醫療已覆蓋1.4萬家醫療機構,平安自主研發的輔助診療工具AskBob全年累計調用量達1100萬次,惠及26萬名醫生。同時,平安為政府醫療監管部門和醫療服務提供方打造覆蓋診前、診中、診後全流程的智能一體化平臺,已在100 多個城市的醫療機構落地。

作為醫療健康生態圈的科技支撐,2019年,平安數字醫療科技專利申請數排名全球第二,拿下ISBI 2019三個國際競賽總冠軍,國際ACL醫療智能問答子任務世界冠軍,在《AJKD》、《柳葉刀》等權威期刊發表20多篇醫療論文。

如市場預期,中國平安旗下醫療健康生態圈各業務表現突出,而市場更深一層的期待還在於新冠疫情能給平安醫療生態圈帶來多大的正向影響。

參照2003年非典,儘管暴露了我國在公共衛生等領域的諸多問題,但事實上開啟了醫改之路,同時催化了電商行業,及阿里、京東等巨頭的快速成長。此次,新冠黑天鵝同樣刺激了醫療、教育等領域快速發展,尤其是政策一直曖昧不明的醫療行業,在教育了市場的同時,將加速互聯網醫療政策標準的明朗。

這對於在過去幾年已經孵化醫療健康生態的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圈各業務公司來說,等來的是行業發展和新一輪行業競爭的東風。

黑天鵝與風口

1月23日,一位身在山東的平安好醫生APP用戶覺得自己胸悶、乏力,且有武漢旅遊史,似乎符合新冠肺炎的症狀,於是他點開了諮詢框告訴醫生,醫生在線詳細問診後,將其定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這樣的情景在最近一個月激增。新型冠狀病毒疊加冬季流感、其他肺炎類病症高峰期,瞬間引爆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各地醫療部門聯合各大互聯網企業,通過各類平臺以在線形式為相關患者義診服務。

相對傳統醫療方式,互聯網醫療能快速增加醫療資源供給、實現有效分級診療,同時避開交叉感染、並以醫院和醫生的身份對患者進行防控知識普及,減少患者恐慌。

國家衛健委也指出,要積極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充分發揮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的獨特優勢,鼓勵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及藥品配送服務,降低其他患者線下就診交叉感染風險。

以阿里、平安、華為、騰訊為代表的PATH科技巨頭,丁香園、春雨醫生、微醫等垂直領域創業公司,及公立醫院紛紛依託自身的資源,以提供在線問診等方式支援戰疫,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業務發展也迎來了爆發期。

期間,騰訊醫療迅速在“微信九宮格”中上線醫療健康服務,開設“新冠肺炎疫情專區”,聯合了微醫等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推出免費在線義診;百度上線了疫情熱搜,不斷更新與疫情相關的服務功能需求;丁香園上線了全國疫情新增趨勢圖,提供疫情日報,還聯動平臺上的專業醫生和科普作者,生產了大量健康科普和闢謠類內容。

而早已孵化醫療健康等五大生態園的中國平安,則依靠旗下平安醫保科技、平安好醫生等企業,以及背後的金融力量,將戰疫支持覆蓋得更全面。

疫情暴發後,旗下平安好醫生當即開始組織口罩等醫療物資的捐贈,迅速與湖北省、福建省、北京市、重慶市在內的56個省市政府展開合作,1400多名來自各個科室的醫生,提供在線問診義診的服務。同時,與百度、企業微信、拼多多等30家公司聯合輸出24小時在線問診服務,提供疫情動態及醫學科普內容。

平安醫保科技旗下平安健康(檢測)中心被湖北省衛健委網站選定作為定點機構承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還提供64層移動CT車現場支援、遠程線上閱的輔助診斷等;平安智慧城市通過“i深圳”APP平臺提供20多項疫情防控服務,助力深圳政府科學抗疫;智慧醫療也上線了全國新冠肺炎疫情實時動態,幫助醫院提供遠程AI新肺炎輔助診療方案,已經在15個省市、1萬多個醫療機構、30多萬醫生中使用。

此外,中國平安宣佈聯合明園慈善基金,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款1800萬元,定向用於支持新冠肺炎特效藥―瑞德西韋的三期臨床試驗,並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核心科技和相關科研團隊,幫助臨床試驗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助力推進特效藥研發進程。

依託金融大背景,中國平安還強化了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例如針對疫區一線醫護人員、記者、志願者等對象捐贈保險,截至2月13日,全國疫情病例中,為平安客戶且得到保險理賠的案件55例,累計賠付金額超過360萬元。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儘管新冠疫情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各個互聯網醫療企業卻在關鍵時期承擔了重要的社會責任,也收穫了一次行業發展機遇。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網日活躍用戶規模、日均用戶時長均創歷史新高,除了視頻、遊戲等娛樂消費產品外,醫療服務類飆漲,尤其是平安好醫生、丁香園等醫療APP表現突出。


智慧醫療起風,平安疾行起飛

丁香園提供的數據顯示,1月份問診環比增幅134.91%,用戶環比增幅215%。微醫提供的數據顯示,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在1月23日上線後,第二天比第一天問診量環比上升1000%。

平安好醫生11日披露,平安好醫生APP在線諮詢量大增,平臺累計訪問人次達11.1億,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APP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平時的9倍,相關視頻累計播放量超9800萬。

行業在迎來發展的同時,更重要的作用還在於教育了市場。目前,相較於非典時期,國家已經建立相對完善的醫療服務、監督、藥品和人才體系,但疫情管理仍暴露了預防體系薄弱,預防和治療領域銜接不充分,醫療水平參差,分級診療的轉診機制不夠充分,互聯網醫療限制較多等諸多難題。

對此,科技公司的作用凸顯,將加速了用戶習慣的養成,促使實體醫院意識到科技的重要性,加大開放合作投入。政府也更深刻體會到科技給醫療帶來的價值,接下來,醫療領域政策極大概率將有利好政策和配套細則落地。

正如平安好醫生董事長兼CEO王濤認為,通過本次抗擊疫情,政策對互聯網醫療的支持,老百姓在線就診的需求會被全面激發,這對整個行業是根本性、長期的利好。這意味著,以平安好醫生為代表的各大公司的優勢也在疫情當中得到發揮,並被政府和大眾認可。

再起風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這句話在社會及行業鉅變時表現得尤為突出。

追溯互聯網科技對醫療行業的改造最早萌芽於2000年,2011年春雨醫生上線,2014年整個行業進入爆發期,包括平安好醫生等公司大量進入市場,該年行業融資交易80起,2016年平安好醫生創下當時業內融資的最高額。

目前,互聯網科技已延伸至醫療健康領域的各個環節,包括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諮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遠程治療和康復等。

儘管如此,相比其他垂直領域,醫療行業並不適宜資本的快速催熟賽跑,且深受醫療體制、政策,醫療資源等行業問題的限制,導致發展20年,存活至今乃至發展壯大的企業屈指可數。

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曾表達行業困境,每個創業者都要用互聯網的手段改變中國的醫療環境,但這些創業者、投資機構真的進入醫療領域後就會發現,寄希望在短時間內用互聯網技術去改造醫生、教育患者、推動行業變革,真的太難太難了。

參照長城證券日前出具的報告,該行業趨勢在向以三醫聯動為代表的3.0時代邁進。過去,1.0時代從在線掛號起步,連接患者與醫院,提供預約掛號、院外候診等就醫服務,2.0時代以互聯網醫院為主,特徵是診療線上化,醫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診療;而3.0時代注重三醫聯動,搭建起整體醫療體系,打破醫療、醫藥、醫保之間互不相通、聯動不足的壁壘,實現數據的統一、標準的統一,構建起以個人健康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體系。

意外的是,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加速了醫療行業瓶頸打開,供給端、需求端規模得以爆發式增長,政府部門建立了加快利用互聯網科技改革醫療行業的共識,3.0時代終於等來了一次“借東風”。如王濤所說,一場疫情讓在過去可能要走幾年才能走完的路,在兩週就走完了。

一方面,市場意識到互聯網科技對傳統醫療體系的補充和優化作用,尤其是有助於緩解線下醫療資源壓力。

以醫療供給為例,國內優質醫療資源短缺、分配不均、信息不對稱,高等級醫院因優質醫療資源和低廉診費吸引了大量流量,導致優質醫療資源常年緊張,中低等級醫院有產能冗餘。公開數據顯示,我國三級醫院2232家,數量佔比僅為7.7%,但是2016年接待門診數量16.3億人次,佔比高達49.8%。

另一方面,政策已經經歷了過去幾年的一波三折,2018年國務院《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等四個相關政策文件出臺使得行業進入規範發展的新階段。去年,國家醫保局再印發《關於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為醫保打通在線支付奠定上層基礎。

當前,大健康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此次國家衛健委連續發佈兩份指導文件,進一步肯定了互聯網科技對於醫療行業的價值,其在流程優化、數據支持、破除醫療服務時空壁壘等方面的優勢,極大可能刺激醫療領域利好政策再出臺落地,破除政策掣肘。

此外,疊加的還有5G爆發等科技技術利好因素,其網絡的速率和及時性,使得在線讀片,AI讀片成為可能,還能提升遠程醫療診斷能力,實時採集人體健康特徵、健康數據,形成個人健康預測管理。

中信建投的互聯網醫療研究報告指出,行業在不斷規範發展,在醫療需求未被滿足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未來行業仍將維持高增長。網上問診滲透率提升將是行業的重要引擎,作為核心業務帶動產業鏈各個環節實現突破。

換句話說,整個醫療健康行業相關產業鏈都將步入快車道。

例如,作為醫療體系的一環,突發疫情使得大眾得到了一次投保意識教育,對保險提出了更多要求。此前,已有政策利好商保接入加速推進,再利用互聯網科技,如醫療大數據和(疾病)診斷相關分類配合,將幫助保險公司開發各類補充性醫療保險並降低賠付成本。

再例如,我國慢性病患病率逐漸走高,呈現出發病率、病死率、致殘率高,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現象,加上人口老齡化、養老負擔加重,互聯網科技可以為慢病管理和醫養提供新方法思路。

王濤認為,中國的互聯網醫療發展已經逐漸從試水探索過渡到規範發展期,這個期間最大的推動力來自於中國政府實行醫療改革的決心。今年利好政策像及時雨,在新政策和新形勢下,行業迎來了更大的機遇。商業價值的顯現,也意味著盈利模式逐漸清晰。

行業出清 生態價值凸顯

回到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處於大時代變革背景下,往往是那些具備長遠眼光,並定下長遠戰略的公司最為受益。

伴隨疫情下醫療需求爆發,所有站在風口上的公司都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新冠終將被戰勝,市場需求回落,會加速行業出清。

而那些提早進行戰略佈局,懂得把握契機的公司,將在行業冷靜後受益。尤其是已形成規模、技術、口碑等壁壘的頭部公司,擁有大量的資金、技術、基礎設施,以及醫療機構、政府部門和其他行業合作者的公司。

目前,阿里、平安、華為、騰訊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丁香園、春雨醫生等垂直領域創業公司,都以不同業務角度切入,探索不同的發展路徑。

例如,春雨醫生從提供真實醫生在線醫療健康諮詢服務起家,計劃將來利用問診數據進行AI智能大腦的升級,投入到全國公共衛生基層機構迫切需要解決的領域中;再如阿里健康,從醫藥電商切入,背靠天貓建立行業競爭優勢,向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大健康產品及服務領域擴長。

而平安早在30週年的股東大會上就確立了“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的戰略,通過科技力量建構金融、醫療、汽車、房產以及智慧城市等多個生態圈,將“大醫療健康”作為平安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

現階段,平安在醫療科技領域朝著構建完整服務模式的方向發展,即患者(平安好醫生、平安醫療)、服務提供商(醫院+診所+醫生+藥店+檢測中心+其他醫療機構)、支付方(平安醫保+健康險)之間的閉環。

患者端,基於平安好醫生和萬家醫療的一站式個性化的醫療科技解決方案;服務提供方端,平安醫療依託智能醫療管理平臺賦能醫院、診所、第三方檢測中心和藥店,提升醫療系統整體的運營效率;支付方端,藉助平安醫保科技,提升醫保和商保的運作效率,實現醫保記錄全流程可追溯。此外,平安還將新興人口健康相關議題納入公司保險產品風險評估和管控的工作,研發健康風險預測模型。

其中,平安好醫生作為一站式門戶,將用戶與線上、線下的醫療資源建立聯繫,囊括健康新聞、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在線疾病諮詢、掛號、線上問診、電子處方、藥品配送、健康管理計劃等,已經成為全面佈局醫療產業的頭部玩家。

相對於其他競爭者,平安醫療生態最大的優勢還在於背靠平安集團的各方資源支持,形成的“大醫療健康生態” 。

一方面,在技術積累上,平安擁有8大研究院、57個實驗室,3.5萬研發人員,11萬科技從業人員,2019年數字醫療科技專利申請數排名全球第二位;另一方面,大生態內客戶遷徙將持續增加協同價值,例如平安集團為平安好醫生帶來強大的客戶網絡和銷售渠道及極高的品牌滿意度,使得在線醫療發展得天獨厚。

在大金融資源上,平安健康險的“健康管理+就醫服務+保險保障”理念,不僅是保險支付方,更連接藥廠、醫生、服務供應商以及患者,建立起完備的普惠、中端再到高端醫療險的層級化保障體系;平安租賃則針對現有醫療體系對第三方醫療服務的強烈需求,在全國建立平安健康(檢測)中心,首創影像診斷、醫學檢驗和精密檢查“三位一體”的創新業態,通過打通地面門店網和線上遠程服務網,將優質醫療資源和服務下沉。

馬明哲在業績溝通會上表示,2020年還將持續推動基礎科技能力提升,應用場景的豐富,外部賦能快速擴大複製,建立高門檻有壁壘的國際領先的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能力,服務國計民生、反哺金融主業。

這也意味著,平安體系內各金融業務板塊與科技業務還在不斷打通,大醫療生態也將不斷受益於“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產生更大的想象空間。

此時,儘管新冠疫情尚未結束,但整個醫療健康行業相關產業鏈已經在迎來大考的同時,迎來了新的起點,賽道上和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圈中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等一樣的公司,都將在風口上重估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